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武帝茂陵挖出2萬具屍骨,考古隊大喜:地下陪葬遠超秦始皇陵

導讀:上世紀40年代, 一位美國飛行員在執行偵查任務時, 偶然飛過陝西省西安市的西北方向, 發現在地面上有類似金字塔的建築, 規模龐大。 飛行員並不清楚如此規模宏大的建築到底是什麼, 所以就在航空地圖上標記為“東方金字塔”。 返航之後, 美國飛行員請教了中國的學者之後, 被告知這座類似金字塔的大型建築是一座陵墓, 名為茂陵, 墓主人是漢武帝劉徹。

據《漢書》記載, 漢武帝劉徹16歲登基, 第二年, 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 關於茂陵的選址, 相傳有一天, 漢武帝外出打獵, 路過茂陵這塊地的時候, 發現了一隻長得非常像麒麟的動物, 並且還有一棵長生果樹。 所以漢武帝就認為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 開始在這裡修建陵墓。

從前139年, 直到西元前087年漢武帝駕崩, 茂陵前後修建長達53年。 通過幾十年的考古和歷史文獻記載, 考古專家斷定茂陵之中陪葬品非常豐富,

“武帝歷年長久, 比葬, 陵中不復容物”。 由於漢武帝在位時間長, 等到他死的時候, 陵墓中早就被珍寶填滿了, 再也放不進去一件了。

漢朝時期, 皇帝、諸侯下葬之時, 都會穿上用玉石、金絲串連起來的衣服, 名叫“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根據《西京雜記》記載, 漢武帝下葬時, 就是身穿金縷玉衣。 “武帝口含蟬玉, 身著金縷玉匣。 匣上皆鏤為蛟龍彎鳳魚麟之像, 世謂為蛟龍玉匣。 ”

陵墓建造的規模越大, 陪葬品越是豐富, 那麼就越容易招來盜墓賊。 歷史有記載的茂陵被盜事件, 就多達四起。 其中漢朝末年赤眉軍、唐朝時期的黃巢都曾率領軍隊大規模盜挖茂陵, 陵墓中的陪葬品, 幾乎搬了幾十天, 但仍未減半, 足以說明陪葬品有多豐富。

雖然多次被盜, 但現在考古界仍然認為, 在茂陵的地宮中還保存著大量有價值的文物。 主要是因為早期盜墓, 僅看重金銀珠寶, 一些如經書類的文物、當時人們用的器物並不被看重, 還會留在地宮中。 為了弄清楚占地數萬平方米的茂陵下面,

到底埋葬這什麼?考古隊決定對茂陵進行大規模的勘探、試發掘。

在勘探的過程中, 考古隊發現了茂陵修建時期留下的萬人坑。 根據當地老人回憶, 早在70年代, 在茂陵向西約四公里的地方, 老百姓在平整土地時候, 就發現過大量的人骨。 這次考古隊在大約4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展開了大規模的發掘,

出土了大量的人骨, 這些骨架大部分都帶有刑具, 埋葬非常淩亂, 頭向不一, 有的甚至幾具骨架疊壓在一起, 還有個別為半跪半蹲姿勢。

考古隊員說, 這些帶有刑具的都是囚徒, 當年被拉到茂陵工地修建陵墓, 死後就被集體掩埋在陵墓附近的萬人坑。 據考古人員統計, 這次發掘範圍內的人骨大概超過兩萬具, 基本都是當年參與陵墓修建的工人。

除了萬人坑,考古隊還有一個重要發現,那就是茂陵的陪葬坑。相比漢高祖劉邦、文帝、景帝陵墓的陪葬坑,漢武帝茂陵陪葬坑有了很大的變化。劉邦的陵墓陪葬坑數量很少,到了景帝時期,陪葬坑的數量增加到了183個,而這次勘探確定漢武帝茂陵的陪葬坑多達400個,這個規模甚至遠超秦始皇陵。

考古專家宣稱,這次勘探基本弄清了茂陵地宮的結構分佈,下一步就準備上報有關部門,請求正是發掘漢武帝茂陵地宮,以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史料。

除了萬人坑,考古隊還有一個重要發現,那就是茂陵的陪葬坑。相比漢高祖劉邦、文帝、景帝陵墓的陪葬坑,漢武帝茂陵陪葬坑有了很大的變化。劉邦的陵墓陪葬坑數量很少,到了景帝時期,陪葬坑的數量增加到了183個,而這次勘探確定漢武帝茂陵的陪葬坑多達400個,這個規模甚至遠超秦始皇陵。

考古專家宣稱,這次勘探基本弄清了茂陵地宮的結構分佈,下一步就準備上報有關部門,請求正是發掘漢武帝茂陵地宮,以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史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