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養了十幾天的蛙,留學在外的我想念我媽

最近, 《旅行青蛙》這款放置play的小遊戲刷爆了整個朋友圈。 一隻“佛系”小青蛙, 每天吃飯、旅行、看書、寫信, 到處走走停停。 時間到了, 就背起書包出門。 過段時間, 又會回來。

而螢幕外的你宛如老母親般, 每天看著自己養的“蛙兒子”, 幫他整理行李、拔草、收拾殘羹剩飯, 含淚翻看蛙兒子寄回來的照片。

“蛙兒子給我寄明信片了!”

“下雪了, 蛙兒子別著涼”

“我蛙昨天下午到現在都沒有寄一張明信片, 怕不是。 。 。 ”

“蛙出去一天一夜, 給老母親帶回來這麼多特產和珍品。 ”

“蛙的朋友來了, 之前我還擔心他沒朋友。 ”

是不是聽起來有些無趣?

除了等待青蛙回來, 你什麼都做不了。

可正是這款遊戲, 在朋友圈火了。

很多人說:

“原來爸媽在家是這樣等我們的。 ”

“養娃的同時, 也想到了媽。 ”

“玩完這個遊戲, 感覺能理解我媽了, 特別想給她打一個電話。 ”

“養一隻蛙, 突然老了20歲變成了我媽。 ”

螢幕前的你我和這只青蛙, 不正是家裡的爸媽和遠在海外的遊子嗎, 還有『那個養了自己十八年的家。 』

嫌你賴著不走, 又怕你走的太遠

遊戲裡, 青蛙一開始是沉默的, 不是在看書, 睡覺, 就是在書桌前做手工, 這可急壞了“為人父母”的我們, 不願每次打開APP, 又是這個呆坐在書桌前的“傻兒子”。

而某天打開APP, 看到兒子不見了, 床榻上, 書桌前, 都無蹤影可尋。

一陣欣慰湧上心頭, “蛙兒子你終於出門看世界了!”

接著卻是不計日夜的思念與等待, 每次看到空了的床榻和書桌, 都會看到“兒子”的影子在前面晃動。 多希望再次點開APP,

“兒子”又能在家裡出現。

『這個場景是否似曾相識?』

想起自己的媽媽, 大學放假每天賴在家裡, 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 地不掃、碗不洗、房間不收拾, 媽媽總會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哪個像你一樣, 你回來幹嘛?”

你夾雜著起床氣, 把被子一蒙, “煩死了!”

後來, 去了別的國家讀書, 去了別的城市工作。 眼界開闊, 耳根清淨, 再無媽媽的嘮叨。

海外求學, 很少回家。 媽媽在大洋彼岸, 讓我勿念。

而每次回家, 她都會把我的房間, 床榻整理地乾乾淨淨, 好像我從來沒有離開過。

『而天下所有的愛, 都是以相聚相守為目的, 唯有父母之愛除外。 愛得越深, 越要拼盡全力把他推向更高更遠的平臺, 然後又癡癡地盼著兒女回歸。 』

我們養了十天的蛙, 蛙不在家的幾天我們都喪心病狂。

而媽媽養了二十年的我們, 四處漂泊, 一年到頭也只有幾天在家。

擔心你長不大, 更擔心你成長中所遭遇的一切

終於, “蛙兒子”踏上了旅程, 我們欣慰地翻看他的照片, 看著他走過了很遠的路, 去了很美的遠方, 卻無時不刻地擔心著他生活不如意, 食物鏈底層的他會不會遇到壞人。

你的媽媽何嘗不是這樣?一邊擔心著涉世不深,又害怕你在險惡的社會裡上當受騙,迷失在洶湧的人潮裡。

『父母在,不遠遊,游必遠方』

還記得離開家鄉去國外讀書的那幾年,媽媽把手機天氣預報的首頁設成了我們上學的城市,添加了我們所在國家的時鐘,關注了眾多海外留學的公眾號。每天中午等在電腦前收我發來的郵件,她說看到我的郵件,她就放心了。

一有颳風下雨,一有不安動盪,第一時間發消息給我的,總是媽媽。

「地震的那一刻,媽媽首先想到你」

-“兒子,加拿大地震了,你沒事吧。”

-“媽媽,震源在西北部,我在中部城市。”

-“哦,媽媽不懂地理,只知道你在加拿大。”

「哪怕隔著一片海,媽媽也擔心子彈飛向你」

-“崽兒,美國又發生槍擊案,我收到學校發來的警示郵件了。可媽媽看不懂英文啊。”

-“媽媽,拉斯維加斯在美國西部,我在華盛頓,美國東北部。”

-“哦,媽媽聽到這些新聞就心頭一緊。”

「媽媽羡慕你身邊每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見到朝思暮想的你」

-“囡囡,看我剛剛發你的連結。澳大利亞廢除457簽證,提高入籍要求。”-“媽媽,這個新聞我早就知道了。”

-“哦,囡囡天冷加衣。”

我們的微信裡常常收到媽媽發的推送,“手機放在床邊會致癌的!” “睡覺不關WiFi會生怪毛病的!” “記住這十項,春天不用醫生開藥方。”

每次收到這樣的“傳銷式”關心,我們都會又好氣又好笑。沒有為人父母過,當然不懂得媽媽這種“杞人憂天”的焦慮。

養了十幾天的青蛙,擔心了他十幾天。

才發現,媽媽擔心了你不止二十年。

叫你別亂花錢,又盼望著收到你的小禮物

“蛙兒子”出門看世界,偶爾會寄回一些明信片和手裡,可把蛙爸蛙媽給樂壞了,忙著發朋友圈炫耀:這是我兒子帶給我的。

想起自己的媽媽,一直叫我別亂花錢,“我不要”三個字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但每次收到你的禮物,哪怕是在機場隨手買的一個錢包,媽媽都欣喜地像個小孩子一樣。逢人就炫耀:“這是我兒子買給我的。”

父母是永遠都會為你付出,不計回報的人。

也永遠因為你小小的禮物,感動地熱淚盈眶。

記得多和父母聯繫,打電話、發微信、開視頻,告訴他們你去了哪些地方,告訴他們你認識了哪些朋友,告訴他們你一不小心養了一個“蛙兒子”,卻想起了他們。

長大這兩個字,看著就孤單,連偏旁部首都沒有

但不論現在的你

是已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白玉為堂金作馬

還是前路難,如今識盡愁滋味

你的父母一定如同現在的我們養蛙一樣

翻翻你發的相片

收拾好你的房間

準備更多的零食

「等你回家」

南方飄雪

不到一個月就要過年了

思念如馬

自別離

未停蹄

望極天涯

不見家

我們常聽抱怨人情冷暖

其實

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糟

總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溫暖

讓人瞬間感動

比如你的青蛙回家了

比如你的媽媽在等你回家

你的媽媽何嘗不是這樣?一邊擔心著涉世不深,又害怕你在險惡的社會裡上當受騙,迷失在洶湧的人潮裡。

『父母在,不遠遊,游必遠方』

還記得離開家鄉去國外讀書的那幾年,媽媽把手機天氣預報的首頁設成了我們上學的城市,添加了我們所在國家的時鐘,關注了眾多海外留學的公眾號。每天中午等在電腦前收我發來的郵件,她說看到我的郵件,她就放心了。

一有颳風下雨,一有不安動盪,第一時間發消息給我的,總是媽媽。

「地震的那一刻,媽媽首先想到你」

-“兒子,加拿大地震了,你沒事吧。”

-“媽媽,震源在西北部,我在中部城市。”

-“哦,媽媽不懂地理,只知道你在加拿大。”

「哪怕隔著一片海,媽媽也擔心子彈飛向你」

-“崽兒,美國又發生槍擊案,我收到學校發來的警示郵件了。可媽媽看不懂英文啊。”

-“媽媽,拉斯維加斯在美國西部,我在華盛頓,美國東北部。”

-“哦,媽媽聽到這些新聞就心頭一緊。”

「媽媽羡慕你身邊每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見到朝思暮想的你」

-“囡囡,看我剛剛發你的連結。澳大利亞廢除457簽證,提高入籍要求。”-“媽媽,這個新聞我早就知道了。”

-“哦,囡囡天冷加衣。”

我們的微信裡常常收到媽媽發的推送,“手機放在床邊會致癌的!” “睡覺不關WiFi會生怪毛病的!” “記住這十項,春天不用醫生開藥方。”

每次收到這樣的“傳銷式”關心,我們都會又好氣又好笑。沒有為人父母過,當然不懂得媽媽這種“杞人憂天”的焦慮。

養了十幾天的青蛙,擔心了他十幾天。

才發現,媽媽擔心了你不止二十年。

叫你別亂花錢,又盼望著收到你的小禮物

“蛙兒子”出門看世界,偶爾會寄回一些明信片和手裡,可把蛙爸蛙媽給樂壞了,忙著發朋友圈炫耀:這是我兒子帶給我的。

想起自己的媽媽,一直叫我別亂花錢,“我不要”三個字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但每次收到你的禮物,哪怕是在機場隨手買的一個錢包,媽媽都欣喜地像個小孩子一樣。逢人就炫耀:“這是我兒子買給我的。”

父母是永遠都會為你付出,不計回報的人。

也永遠因為你小小的禮物,感動地熱淚盈眶。

記得多和父母聯繫,打電話、發微信、開視頻,告訴他們你去了哪些地方,告訴他們你認識了哪些朋友,告訴他們你一不小心養了一個“蛙兒子”,卻想起了他們。

長大這兩個字,看著就孤單,連偏旁部首都沒有

但不論現在的你

是已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白玉為堂金作馬

還是前路難,如今識盡愁滋味

你的父母一定如同現在的我們養蛙一樣

翻翻你發的相片

收拾好你的房間

準備更多的零食

「等你回家」

南方飄雪

不到一個月就要過年了

思念如馬

自別離

未停蹄

望極天涯

不見家

我們常聽抱怨人情冷暖

其實

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糟

總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溫暖

讓人瞬間感動

比如你的青蛙回家了

比如你的媽媽在等你回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