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打仗沖在最前面的不容易死,為何最後的容易死?道理其實很簡單

在現代影視劇中, 特別是近代抗日戰爭影視劇中, 某些無良導演為了博取眼球, 把悲壯的抗日戰爭片拍成了搞笑片、吐槽片, 甚至一度影響到未成年少年, 導致部分未成年, 紛紛把戰爭當兒戲, 年僅十歲不到的孩童, 天天叫嚷著打仗!

除了影響到未成年之外, 也影響到了部分成年人, 比如今天所說的一個比較常識性的問題, 有人在網上曾提出過這麼一個問題:打仗衝鋒之時, 為什麼都是一股腦的往前沖?

稍微懂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 行軍打仗之時, 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真實的情況是, 當指戰員發動衝鋒命令之時, 一個班會迅速轉變成三角隊形, 一個班變成三個小組。

單兵與單兵之間的作戰距離往往是10米左右, 兩個小組的作戰距離差不多在15-20米左右,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個是要求班組之間, 在作戰之時可以用手語進行溝通和指揮。

第二個則是攻擊敵軍陣地之時, 如敵軍丟過來一顆手榴彈或者一發炮彈(迫擊炮彈), 不會同時報銷兩個班。 大體原則是, 一個小組三個人, 一般都是由一名老兵帶領兩個新兵形成戰鬥力。

一切行動均要聽從老兵指揮, 這也是我軍從建軍到現代一直強調的紀律問題,

在部隊, 老兵都是其到帶頭作用, 這一點在各國軍隊中都是如此, 像日軍拼刺刀之時, 同樣會組成三角隊形, 一名老兵帶領一名新兵。

在影視劇中,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部分日軍槍上掛著日軍軍旗(旭日旗), 槍上能夠掛此旗的一般都是老兵, 戰鬥打響之後, 新兵迅速向老兵靠攏, 並快速形成有效戰鬥力。

在連隊吹響衝鋒的號角的時候, 班組與班組之間, 就會按照原先訓練的模式進行衝鋒, 並非是一股腦的大喊大叫著去衝鋒, 如果真是這樣,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 擁有重武器的美軍, 早已打敗解放軍。

前面戰士以戰術行動, 後面重火力機槍手牽制敵軍火力, 等到前面戰士佔領有利於射擊地形後, 機槍手在前者的掩護下繼續前進, 依次遞進行動, 直到佔領敵軍陣地。

解放軍班組協同戰術演練

從而也造成了, 沖在最前面的士兵, 往往有重火力的掩護, 不容易犧牲, 而後來的士兵則由於火力掩護不夠, 或者被敵軍火力壓制, 容易犧牲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