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又到315 這十條汽車圈的謠言你信一條就是傻

3·15又到了, 央視3·15晚會打假大戲即將開演。 是不是有很多人想要將朋友圈的謠言捅到晚會去。

前陣子, 小編家族群裡, 二姑媽發了“紫菜是塑膠做的”的視頻。 這種明顯侮辱智商的謠言我怎麼能忍, 於是我說“不傳謠, 不信謠, 不逛窯”。 二姑媽馬上發了那條無懈可擊的“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 並配以意味深長的/微笑。 這是要發作啊, 我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回了個萌萌噠的表情, 以求緩和局面。 畢竟, 過年還是要找她討壓歲錢的嘛。

可是這類謠言充斥著朋友圈真的好煩啊, 汽車圈也是沒停過, 有些看起來還很幼稚, 可惜很多人就是信以為真。 他傳謠, 我闢謠。 今天, 小編選了10條流傳最廣, 但也很可笑的謠言來和大家分享, 看看你聽過幾個。

謠言一:後備箱放的水不能喝

市面上多數礦泉水瓶是採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製造而成。 一般來說, 當溫度小於120℃時, PET材料是十分安全的, 而汽車內顯然達不到這樣高的溫度。 所以說, 礦泉水放後備箱會產生有毒物質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 車內的礦泉水即使被暴曬後也是安全的, 並不會析出有害物質。 最多只是口感變差, 沒那麼好喝而已。

已有食品研究員做過相關實驗, 這裡就不贅述了。 飲用水並沒那麼脆弱。 致癌?多數是自己嚇自己。

謠言二:扣掉車牌小圓點可躲避電子眼

小圓點是用稀土金屬做來鑲上去的, 能給電子眼對焦。 小圓點在光的感應下, 會產生被電子眼捕捉的微波信號。 抓拍交通違法的電子眼只有“看”到這個圓點,

才能清楚拍下違法車牌號碼。 遮住車牌小圓點, 就可以讓電子眼失效, 再也不怕違規了。

說得似模似樣, 真實性是怎樣的呢?交警稱, 車牌上的白色圓形點, 僅僅是一個分隔符號, 用於區分歸屬地字母與其後面的數位, 根本不存在“對焦”一說。 電子眼拍攝不僅僅是光對焦小圓點, 而是整個拍攝。 “摳掉白色圓點, 就可以防電子員警”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PS:你知道稀土金屬多貴嗎?

遮蔽小圓點, 也屬於故意遮擋車牌號的違法行為, 嚴格的話按規定會被記12分的……

謠言三:闖紅燈靠線圈感應抓拍

之前有篇《一分鐘告訴你闖紅燈拍照原理》傳得風風火火,裡面說,在紅綠燈路口的停止線都挖有菱形的槽子,裡面埋有感應線圈。紅燈亮後3秒鐘,電子眼就啟動。車友若是壓了線,被拍了第一張照片後,緊接著不管是前輪還是後輪過線,只要一動,就又會觸發線圈拍下第二張照片。闖紅燈會被拍到3張照片:第1張是前輪過警戒線,第2張是後輪過警戒線,第3張是車子開過對面路口的警戒線。

首先,並沒有紅燈亮後3秒鐘電子眼就啟動這種情況。其次,所謂的“線圈感應抓拍設備”早已沒有使用,更多地方已經啟用了更加高科技、更高清感知的“智慧電子員警”系統,來抓拍各種交通違法行為。

智慧電子探頭是一台高清攝像機,它可對車子逐輛跟蹤拍攝,自動捕捉其中的違法車輛,並自動記錄其車號、行駛軌跡等各種參數,搜集必要的違規資料。

一般說來,電子眼拍攝闖紅燈,至少需要3張照片:車輛駛過停止線,車輛位於兩個路口之間,車輛到達對面路口。

謠言並沒有全部錯,但已經沒有空子可鑽,還是需要老老實實等綠燈。

下麵說兩條甚是幼稚的“趣聞”

謠言四:狗尿會導致爆胎

狗尿對輪胎的危害非常大!因為狗尿對輪胎和輪轂都有很強的腐蝕作用。輪胎的側面是最薄弱的地方,而狗恰好都尿在此處。當我們在高速公路上疾馳時,很有可能因為一泡尿而發生爆胎,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安全。

這明顯經不起推敲,狗尿既不能與橡膠發生反應,其酸鹼度也不足以對橡膠產生腐蝕作用。

狗尿的最主要成分也是水,此外還有少量的尿酸和尿素,它的pH值一般在5.4-8.4之間(pH=7為中性)。狗尿對輪胎的腐蝕微不足道。

輪胎由各種合成橡膠生產而來,經過硫化處理之後,非常耐腐蝕,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狗尿根本不會對其造成影響。

還有,輪胎表面的橡膠更多的是起磨損和減震的作用,真正對輪胎強度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內部的增強纖維織物等,也就是內胎。輪胎欠壓導致的爆胎更容易被人忽視。當輪胎欠壓卻做高速運動時,橡膠內部會大量生熱,導致輪胎溫度升高,而高溫下橡膠的力學性能會急劇下降,強度降低,從而發生爆胎。經常檢查胎壓和輪胎磨損,比提防狗尿更實際。

謠言五:馬桶吸能吸開車門

曾經有個視頻,一個人拿著馬桶吸,在路邊隨便找了幾輛車,用馬桶吸對準車門把手下面的位置,用力一吸,然後再拉車門的把手就可以順利打開車門了。視頻末尾還附文,不要將貴重物品放在車內。

看到視頻,小編嚇尿了,趕緊抽根煙壓壓驚,可是這現實嗎?

視頻出街之後,有不少記者做了實驗,可惜都無法用馬桶吸打開車門。

汽車門內有個機械結構的中控鎖,若不用遙控器,那打開中控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直接接觸,而馬桶吸隔著鐵皮無法接觸中控鎖;二是力的方向要對,以人站在車門外,正對車門為參照物,打開中控鎖所需的方向是左右方向,而馬桶吸拉扯車門的力是前後方向。用馬桶吸能吸開車門更多的是一個障眼法,很可能是有人用遙控器打開了車門。

這就是一個惡搞視頻罷了,可惜很多人卻信以為真。

謠言六:油罐車在加油站補油時不要去加油

油罐車在加注燃油的時候會激起蓄油池底部的雜質,此時加油會將雜質吸入油箱。這種油品很容易損壞發動機正常工作。

油罐車在加注燃油時,難免會激起池底的沉澱物質,但現在的加油站擁有多重燃油過濾設備和保護機制。而且油站擁有多個蓄油池,每個蓄油池只會對特定的加油機供油。加油站在注油時會關閉相應的加油機以避免混入雜質。

另外,蓄油池底部雜質沉積達到上限時,就需要徹底清洗油池。這避免油罐吸入雜質,也防止雜質損壞過濾裝置。還有,現在的車輛會在油箱配備過濾網以避免雜質進入。多重防護,這種擔憂多餘了,並不需要大驚小怪。

謠言七:每次只加半箱油就省油

每次加油不要加滿了,只加半箱這樣才省油。因為加滿比加一半的重量更大,這樣的話就會消耗更多的燃油。

這個其實都無力吐槽了。加滿油車身當然更重一點,行駛也更耗油。但實際上,大多數車型的油箱容積都在40-60升的範圍。即使多一半,也差不多是一個小孩的重量。對於動輒一頓多的車子來講,算不了什麼。

汽車的油耗決定因素包括了車重、傳動效率、風阻、輪胎滾動阻力、路況、駕駛習慣等等,車重並不是唯一。想想,加一半油,那就需要更多次地開去加油站,路程上的油耗反而多了不少啊。

繼續說加油的那些事兒

謠言八:95號汽油比92號汽油對車更好?

高標號燃油的品質更好,對發動機的保養更有好處,這樣車子才會延年益壽。

這其實是錯覺,比較多高檔車需要高標號的汽油,所以我們以為高標號的油品就是好。燃油的標號跟汽油品質並沒有直接關係,標號只是代表著汽油的辛烷值,其含量體現出發動機對汽油抗爆性的需求,89、92、95(原93、97等)這些標號,其數字表示汽油的辛烷值,間接代表汽油的抗爆性,是實際汽油抗爆性與標準汽油的抗爆性的比值。

事實上,盲目使用高標號汽油不但浪費錢,還無法發揮高標號燃油的高抗爆性的優勢。只需92號汽油的發動機要是用上95號油,可能會出現“滯燃”現象,產生燃燒不完全現象。一句話,還是以指導手冊上的標號為准吧。

上面說的是汽油,下面說說機油

謠言九:只有德系的大眾車才會燒機油

相信關於德系車燒機油的段子大家都聽過,比如後備箱沒有放幾瓶機油的不是正宗德系車啦。這有一部分是事實,無法辯駁,但只有德系車才會燒機油嗎?

不得不說,所有汽車都燒機油,但燒機油也是有標準的。我國界定的標準是:一千公里不得超過0.3升機油消耗量。範圍內的算正常損耗。超過了就可能是發動機的故障了。

發動機由於磨損或者壓力過大溫度過高,可能會造成機油進入燃燒室而燃燒消耗。機油的油路受阻,無法正常回流,被吸入氣缸燃燒掉等,這些都會造成燒機油。可以說燒機油無法避免,只是看量大量小的問題。既然如此,還不如及早做防範,如定期保養及時更換空濾和機濾,選擇較好和高規格的機油,避免磨合期暴力駕駛或者長時間高速行駛等等。

謠言十:車身重車皮厚才安全,車皮薄的都是渣渣

從生活經驗得知,車身重的,車皮厚的肯定經得住撞,那些日本車車皮很薄,難怪總是被撞成渣渣。

這其實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很明顯,要是是同種材料,那車皮更厚的當然更經撞,但不同材料呢?不同材料的強度不同啊。

車身部位不同採用的材料也不同,比如車頭和車尾的材料強度就比較低,這是為了便於碰撞時吸收撞擊力,也就是吸能。翼子板的強度對乘客的安全保護也作用不大,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翼子板是塑膠做的。塑膠的翼子板彈性更好,碰撞的時候,反而對行人有防護作用。而駕駛室的框架就必須運用到高強度的材料,以保障駕駛空間不變形,A柱、B柱以及底盤框架就需要提高剛性和強度。汽車安全由車架結構的設計、用料以及熱處理的工藝等多方面決定,並不單純看鐵皮厚度。

當然,我們必須強調,不是說車輕了薄了反而就安全。現在汽車都在追求輕量化,但這也是以安全為大前提的。

汽車的安全與否,還是要看實際碰撞實驗,比如比較權威的E-NCAP(歐洲新車評估規程)、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等等的碰撞評分。網上常說的日本豐田、本田、日產等車型實際上得到的分數並不低。對於一款能上市的車來說,肯定是經過種種測試與試驗。單純的對比不同車型的車身鋼板的厚薄意義並不大。

之前有篇《一分鐘告訴你闖紅燈拍照原理》傳得風風火火,裡面說,在紅綠燈路口的停止線都挖有菱形的槽子,裡面埋有感應線圈。紅燈亮後3秒鐘,電子眼就啟動。車友若是壓了線,被拍了第一張照片後,緊接著不管是前輪還是後輪過線,只要一動,就又會觸發線圈拍下第二張照片。闖紅燈會被拍到3張照片:第1張是前輪過警戒線,第2張是後輪過警戒線,第3張是車子開過對面路口的警戒線。

首先,並沒有紅燈亮後3秒鐘電子眼就啟動這種情況。其次,所謂的“線圈感應抓拍設備”早已沒有使用,更多地方已經啟用了更加高科技、更高清感知的“智慧電子員警”系統,來抓拍各種交通違法行為。

智慧電子探頭是一台高清攝像機,它可對車子逐輛跟蹤拍攝,自動捕捉其中的違法車輛,並自動記錄其車號、行駛軌跡等各種參數,搜集必要的違規資料。

一般說來,電子眼拍攝闖紅燈,至少需要3張照片:車輛駛過停止線,車輛位於兩個路口之間,車輛到達對面路口。

謠言並沒有全部錯,但已經沒有空子可鑽,還是需要老老實實等綠燈。

下麵說兩條甚是幼稚的“趣聞”

謠言四:狗尿會導致爆胎

狗尿對輪胎的危害非常大!因為狗尿對輪胎和輪轂都有很強的腐蝕作用。輪胎的側面是最薄弱的地方,而狗恰好都尿在此處。當我們在高速公路上疾馳時,很有可能因為一泡尿而發生爆胎,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安全。

這明顯經不起推敲,狗尿既不能與橡膠發生反應,其酸鹼度也不足以對橡膠產生腐蝕作用。

狗尿的最主要成分也是水,此外還有少量的尿酸和尿素,它的pH值一般在5.4-8.4之間(pH=7為中性)。狗尿對輪胎的腐蝕微不足道。

輪胎由各種合成橡膠生產而來,經過硫化處理之後,非常耐腐蝕,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狗尿根本不會對其造成影響。

還有,輪胎表面的橡膠更多的是起磨損和減震的作用,真正對輪胎強度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內部的增強纖維織物等,也就是內胎。輪胎欠壓導致的爆胎更容易被人忽視。當輪胎欠壓卻做高速運動時,橡膠內部會大量生熱,導致輪胎溫度升高,而高溫下橡膠的力學性能會急劇下降,強度降低,從而發生爆胎。經常檢查胎壓和輪胎磨損,比提防狗尿更實際。

謠言五:馬桶吸能吸開車門

曾經有個視頻,一個人拿著馬桶吸,在路邊隨便找了幾輛車,用馬桶吸對準車門把手下面的位置,用力一吸,然後再拉車門的把手就可以順利打開車門了。視頻末尾還附文,不要將貴重物品放在車內。

看到視頻,小編嚇尿了,趕緊抽根煙壓壓驚,可是這現實嗎?

視頻出街之後,有不少記者做了實驗,可惜都無法用馬桶吸打開車門。

汽車門內有個機械結構的中控鎖,若不用遙控器,那打開中控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直接接觸,而馬桶吸隔著鐵皮無法接觸中控鎖;二是力的方向要對,以人站在車門外,正對車門為參照物,打開中控鎖所需的方向是左右方向,而馬桶吸拉扯車門的力是前後方向。用馬桶吸能吸開車門更多的是一個障眼法,很可能是有人用遙控器打開了車門。

這就是一個惡搞視頻罷了,可惜很多人卻信以為真。

謠言六:油罐車在加油站補油時不要去加油

油罐車在加注燃油的時候會激起蓄油池底部的雜質,此時加油會將雜質吸入油箱。這種油品很容易損壞發動機正常工作。

油罐車在加注燃油時,難免會激起池底的沉澱物質,但現在的加油站擁有多重燃油過濾設備和保護機制。而且油站擁有多個蓄油池,每個蓄油池只會對特定的加油機供油。加油站在注油時會關閉相應的加油機以避免混入雜質。

另外,蓄油池底部雜質沉積達到上限時,就需要徹底清洗油池。這避免油罐吸入雜質,也防止雜質損壞過濾裝置。還有,現在的車輛會在油箱配備過濾網以避免雜質進入。多重防護,這種擔憂多餘了,並不需要大驚小怪。

謠言七:每次只加半箱油就省油

每次加油不要加滿了,只加半箱這樣才省油。因為加滿比加一半的重量更大,這樣的話就會消耗更多的燃油。

這個其實都無力吐槽了。加滿油車身當然更重一點,行駛也更耗油。但實際上,大多數車型的油箱容積都在40-60升的範圍。即使多一半,也差不多是一個小孩的重量。對於動輒一頓多的車子來講,算不了什麼。

汽車的油耗決定因素包括了車重、傳動效率、風阻、輪胎滾動阻力、路況、駕駛習慣等等,車重並不是唯一。想想,加一半油,那就需要更多次地開去加油站,路程上的油耗反而多了不少啊。

繼續說加油的那些事兒

謠言八:95號汽油比92號汽油對車更好?

高標號燃油的品質更好,對發動機的保養更有好處,這樣車子才會延年益壽。

這其實是錯覺,比較多高檔車需要高標號的汽油,所以我們以為高標號的油品就是好。燃油的標號跟汽油品質並沒有直接關係,標號只是代表著汽油的辛烷值,其含量體現出發動機對汽油抗爆性的需求,89、92、95(原93、97等)這些標號,其數字表示汽油的辛烷值,間接代表汽油的抗爆性,是實際汽油抗爆性與標準汽油的抗爆性的比值。

事實上,盲目使用高標號汽油不但浪費錢,還無法發揮高標號燃油的高抗爆性的優勢。只需92號汽油的發動機要是用上95號油,可能會出現“滯燃”現象,產生燃燒不完全現象。一句話,還是以指導手冊上的標號為准吧。

上面說的是汽油,下面說說機油

謠言九:只有德系的大眾車才會燒機油

相信關於德系車燒機油的段子大家都聽過,比如後備箱沒有放幾瓶機油的不是正宗德系車啦。這有一部分是事實,無法辯駁,但只有德系車才會燒機油嗎?

不得不說,所有汽車都燒機油,但燒機油也是有標準的。我國界定的標準是:一千公里不得超過0.3升機油消耗量。範圍內的算正常損耗。超過了就可能是發動機的故障了。

發動機由於磨損或者壓力過大溫度過高,可能會造成機油進入燃燒室而燃燒消耗。機油的油路受阻,無法正常回流,被吸入氣缸燃燒掉等,這些都會造成燒機油。可以說燒機油無法避免,只是看量大量小的問題。既然如此,還不如及早做防範,如定期保養及時更換空濾和機濾,選擇較好和高規格的機油,避免磨合期暴力駕駛或者長時間高速行駛等等。

謠言十:車身重車皮厚才安全,車皮薄的都是渣渣

從生活經驗得知,車身重的,車皮厚的肯定經得住撞,那些日本車車皮很薄,難怪總是被撞成渣渣。

這其實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很明顯,要是是同種材料,那車皮更厚的當然更經撞,但不同材料呢?不同材料的強度不同啊。

車身部位不同採用的材料也不同,比如車頭和車尾的材料強度就比較低,這是為了便於碰撞時吸收撞擊力,也就是吸能。翼子板的強度對乘客的安全保護也作用不大,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翼子板是塑膠做的。塑膠的翼子板彈性更好,碰撞的時候,反而對行人有防護作用。而駕駛室的框架就必須運用到高強度的材料,以保障駕駛空間不變形,A柱、B柱以及底盤框架就需要提高剛性和強度。汽車安全由車架結構的設計、用料以及熱處理的工藝等多方面決定,並不單純看鐵皮厚度。

當然,我們必須強調,不是說車輕了薄了反而就安全。現在汽車都在追求輕量化,但這也是以安全為大前提的。

汽車的安全與否,還是要看實際碰撞實驗,比如比較權威的E-NCAP(歐洲新車評估規程)、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等等的碰撞評分。網上常說的日本豐田、本田、日產等車型實際上得到的分數並不低。對於一款能上市的車來說,肯定是經過種種測試與試驗。單純的對比不同車型的車身鋼板的厚薄意義並不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