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鴻章真是賣國賊?一個大手筆投資,讓中國獲利近千億

清朝到了李鴻章發跡時已經是晚期, 此時滿清大廈傾倒, 如同年老的慈禧一樣, 行將就木, 李鴻章用盡全身力氣死扛, 最後還落個“賣國賊”的駡名。 真的是被冤枉?

李鴻章之所以被稱為“賣國賊”, 最大的原因與他簽訂的諸多條約有關。 一提到清朝的條約, 必然是中學歷史課本思維, 那就是條約都是不平等的, 喪權辱國的。

我們背誦著《辛丑合約》賠款“4.5億”白銀, 默念著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心中無比沉重悲憤。 實際上, 外國列強獅子大開口遠不止書上簡單的一句話更讓人沉痛, 他們要是天文數字“10億”。

在外交大臣李鴻章的努力周旋下, 數字才從提出的10億減少為最終的4.5億, 分39年還清, 年息4厘。 恰好中國當時有4.5億人口, 相當於“人均一兩, 以示侮辱。 ”作為簽字代表的李鴻章, 從此背了全國人們的憤恨。

國人謾駡他曰:“賣國者秦檜, 誤國者李鴻章!”試想讓你代表朝廷去與外國人談判, 你敢不去?讓你代表朝廷簽字, 你敢不簽?從此, 李鴻章成了慈禧的替罪羊, 皇帝的替罪羊, 滿清體制的替罪羊。 國恥深痛, 歷史難忘。

相信時間會重排歷史, 對李鴻章的判定豈能用一句話來概括?

事實上, 李鴻章是在岌岌可危的王朝中, 一批先鋒人物並開始懂得自救, 興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風風火火搞起了西化。 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花了大手筆為清朝修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鐵路——唐胥鐵路。

李鴻章最初是想修一條鐵路, 來運輸開平煤礦開採的煤。 值得一說的是, 開平煤礦是當時亞洲第一大煤礦, 這裡每年產煤量巨大, 其總資產約值六七百萬兩白銀, 接近當時清朝一年的財政收入。

李鴻章看准了這裡邊的紅利, 對於當時內憂外患的清朝來說, 這個煤礦無疑就是一顆搖錢樹。 於是, 為了節省運輸成本, 李鴻章決定修一條專門運煤的鐵路。

不過, 修鐵路除了錢的問題之外, 最大的問題就是慈禧這個保守派, 認為火車是不祥之物, 極力排斥。 無奈之下, 李鴻章只能冒著欺君之罪上奏說是要修一條馬路, 才把這條鐵路給修了起來。

鐵路修好了, 運煤的成本大大降低, 李鴻章正當沉浸在自己的得意之作中時, 這邊慈禧卻開始大發雷霆。 原來, 清朝東陵就發生了滲水的事, 這個不祥之兆被朝臣一致的將矛頭指向了李鴻章修建的鐵路。

這下可不得了, 慈禧也認為是這條鐵路影響到了祖宗的休息, 下令停了這條鐵路。 搞笑的是, 運煤的火車頭被驢馬代替, 一大群牲口拉著重重的車廂在鐵軌上前行。 這樣一來產量和銷量大大降低,成本也增加,開平煤礦幾乎要到了關門的邊緣。

直到後來,李鴻章修建的唐胥鐵路又重新運行了起來,開平煤礦的經營也得以好轉,保守估計,僅李鴻章主持的開平煤礦,就為國家賺了近千億,從國家層面來說,李鴻章是忠君愛國,是值得後人尊敬的。

這樣一來產量和銷量大大降低,成本也增加,開平煤礦幾乎要到了關門的邊緣。

直到後來,李鴻章修建的唐胥鐵路又重新運行了起來,開平煤礦的經營也得以好轉,保守估計,僅李鴻章主持的開平煤礦,就為國家賺了近千億,從國家層面來說,李鴻章是忠君愛國,是值得後人尊敬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