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三聚氰胺事件十年後,還可否來杯國產奶粉壓壓驚?

在法國“問題奶粉”涉及83個國家, 為召回忙得焦頭爛額之際, 中國的乳製品尤其是嬰幼兒奶粉卻拿下了食品行業合格率最高名頭。 也許在奶粉事件十年後, 國產奶粉已經有足以讓國內消費者放心的品質和管控, 所需的只是療愈傷口重拾信心的時間。

“問題奶粉”推法國乳業入“寒冬”

法國乳業今冬可謂真正的“寒冬”, 此時仍在接受巨大考驗。 據統計, 蘭特黎斯沙門氏菌感染事件爆發以來, 法國已有35名嬰兒被確認因食用受污染奶粉而感染沙門氏菌, 希臘官方也證明有嬰兒感染。

雖然該集團首席執行官透露, 目前正從全球83個國家召回超過1200萬箱奶粉, 並將補償所有受害家庭, 但不少消費者依然憤怒表示:“生產這些奶粉的公司可以給我們寫一張支票, 但卻無法補償父母們的擔心。 ”

除了法國沙門氏菌感染外, 雀巢、貝拉米、法嬰特等洋奶粉也屢屢遭食藥監局“點名”,

“奶粉還是外國的好”魔咒已顯破滅之態。

奶粉奪下食品“最安全”寶座

而對比國內情況, 知食君卻發現去年前三季度國產乳製品合格率99.6%, 嬰幼兒配方奶粉合格率99.7%, 位列食品行業最高水準。 且新《食品安全法》已經明確將“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作為特殊食品進行監管,

其重視程度遠非其他食品可比擬。

監管資料顯示, 2017年前十一個月, 食藥監總局抽檢嬰幼兒配方奶粉2432批次, 合格2425批次, 合格率為99.72%, 不合格僅有7個批次, 其中阪崎腸桿菌不合格2個、標籤不合格5個。

針對這些不合格的檢測結果, 知食君特地諮詢了一位業界人士。

“標籤不合格就嚴重程度來說可謂最輕, 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阪崎腸桿菌不合格也可能屬於偶發性品質問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 阪崎腸桿菌不合格並不像蘭特黎斯集團奶粉遭沙門氏菌污染事件,

因為後者更具有系統性和普遍性風險。

“法國乳企全球範圍大規模召回事件顯示出其存在管理漏洞和安全生產不到位, 也直接拷問了當地監管部門的制度和監督問題, 相較之下, ‘國貨’的檢測抽查更為嚴格, 即便是正規管道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奶粉也得經過三五道關的抽檢。 ”

十年之期,重拾信心任重道遠

沃倫·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建立良好的聲譽需要二十年的時間,而毀掉它,五分鐘就足夠了。”對於嬰幼兒奶粉這種攸關孩子生命安全的行業來說尤為如此。2018年是三聚氰胺事件的10周年之期,縱然漫長時間過去,但眾多的國內媽媽不敢讓自己的寶寶近距離與國產奶粉“接觸”。

即便是國家將嬰幼兒配方奶粉當做特殊食品進行監管;即便國家開始執行最嚴配方註冊制淘汰中小奶企;即便每年不定期抽查國奶的合格率高於進口奶粉,嚴苛程度堪比雞蛋裡挑骨頭;但是國內消費者久久難以走出十年前的陰影,以至於整個奶粉行業足足交了十年的“賠償金”,甚至還要交更長時間……

正如乳品行業分析師宋亮曾說的那樣:“現在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的信心還在恢復過程中,比拼價格、花樣宣傳都不是國產奶粉的出路,只有提升服務、積攢口碑才是扭轉國產奶粉市場的慢藥。”

在知食君看來,在洋奶屢出問題時,依舊用吹毛求疵的態度對待奶粉安全和品質,才能讓更多消費者驅散心裡的那道陰影,讓國產奶真正出走窘境。

十年之期,重拾信心任重道遠

沃倫·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建立良好的聲譽需要二十年的時間,而毀掉它,五分鐘就足夠了。”對於嬰幼兒奶粉這種攸關孩子生命安全的行業來說尤為如此。2018年是三聚氰胺事件的10周年之期,縱然漫長時間過去,但眾多的國內媽媽不敢讓自己的寶寶近距離與國產奶粉“接觸”。

即便是國家將嬰幼兒配方奶粉當做特殊食品進行監管;即便國家開始執行最嚴配方註冊制淘汰中小奶企;即便每年不定期抽查國奶的合格率高於進口奶粉,嚴苛程度堪比雞蛋裡挑骨頭;但是國內消費者久久難以走出十年前的陰影,以至於整個奶粉行業足足交了十年的“賠償金”,甚至還要交更長時間……

正如乳品行業分析師宋亮曾說的那樣:“現在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的信心還在恢復過程中,比拼價格、花樣宣傳都不是國產奶粉的出路,只有提升服務、積攢口碑才是扭轉國產奶粉市場的慢藥。”

在知食君看來,在洋奶屢出問題時,依舊用吹毛求疵的態度對待奶粉安全和品質,才能讓更多消費者驅散心裡的那道陰影,讓國產奶真正出走窘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