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品蛻變者S1|05 產品經理的自我成長

之前文章裡談到產品經理的挑戰, 更多是從產品工作本身出發來分析的。 事實上, 產品經理的挑戰遠不止這些。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

我覺得是:變化, 尤其是互聯網產品經理。 新的技術、新的需求、新的模式, 都在以驚人的速度變化著。 也許前一天你還興高采烈地慶祝產品的獨一無二, 但一覺醒來卻發現競品已多如牛毛。

在這樣的環境中, 產品經理要想有一個好的發展前景, 不斷實現自我成長就變得尤為重要。 那今天, 我們就來聊一聊產品經理自我成長的那些事兒。

H職業發展路徑

在人才管理範疇裡, 有一個理論是:“H”型人才雙通道管理。 簡單講就是人才的發展有兩個方向:專業方向和管理方向。 在此理念下, 員工可以選擇成為某個方面的專家, 也可以努力成為一個管理者。 對產品經理而言, 這個理論同樣適用。

技能型產品經理

所謂技能型產品經理,

就是對某個特定領域有很深的研究, 具有較高的專業門檻。 為了更直觀地瞭解技能型產品經理, 我們來看一則招聘廣告:

職位描述:

1. 負責京准通(京東廣告平臺)創意審核系統, AI方向的優化升級相關工作;

2. 從AI審核、人工審核、創意自動化等多個方向出發, 提出優化改進方案, 最終實現審核時效及審核通過率的提升;

3. AI在廣告投放平臺的其他應用試驗:包含效果優化, 預算控制等。

4. 瞭解行業整體發展趨勢, 定期對相關競品進行跟蹤和分析;

5. 關注產品運營資料和使用者回饋, 深入發掘用戶的需求, 持續改進產品。

任職要求:

1. 熟悉互聯網精准廣告的投放流程, 具備互聯網商業變現或者廣告行業工作經驗者優先;有AI相關工作經驗的優先

2. 良好的需求分析、資料分析、產品設計能力, 熟悉產品設計工作流程;

3. 優秀的溝通協調能力, 整合各相關團隊資源, 推動跨團隊合作。

以上是京東商城招聘AI廣告產品經理的招聘資訊。 從資訊中, 我們可以看到, 對產品經理的要求幾乎都是關於AI方面。 對於此類工作, 如果沒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 是很難勝任的。

管理型產品經理

相比較技能型產品經理, 管理型產品經理的要求更多偏向於規劃、協調等方面。 同樣, 我們來看下面招聘資訊:

職位描述:

1. 負責規劃、設計、運營管理產品, 架構專車BC端產品系統;

2. 根據每個階段的業務目標, 確立需求的優先順序, 滿足業務每個階段的人員效率要求, 支持業務快速發展;

3. 負責具體系統專案的計畫、需求和產品文檔撰寫, 詳細闡述產品功能和操作流程;

4. 跟進協調與支援產品相關的技術團隊完成產品開發任務, 保證按時上線。

任職要求:

1. 5年以上互聯網產品設計經驗, 有豐富的系統設計或獨立業務經驗的產品架構師優先;

2. 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系統思維和廣闊的業務視野;

3. 良好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抗壓能力和團隊管理能力;

4. 富有激情和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

從上面的招聘資訊裡, 我們不難看出, 企業對產品經理的要求更多集中在產品規劃、產品設計、系統思維、業務視野、資源協調等軟實力要求。

不過這些需要強調的是, 雖然可以分為技能型和管理型, 但並不是說技能型產品經理就不需要產品規劃、產品設計、系統思維、資源協調等軟實力;也不是說管理型產品經理就不需要瞭解專業知識。

事實上, 無論往哪個方向發展, 都需要有一個堅實的產品技能在。 例如, 雖然你是人工智慧領域的資深專家, 但對用戶體驗卻一無所知, 那研發出來的產品使用者很有可能會覺得不好用;或者你特別懂得產品規劃、專案管理, 但不瞭解行業發展趨勢, 結果產品出來以後卻發現已經落後競爭對手了。

自我成長建議

很多時候, 我們選擇哪條路, 不是空想或推導出來的, 而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 走出來的。 所以我是建議大家不斷地去嘗試新的東西, 在嘗試中發現自己的方向。 關於自我成長, 結合自己的經驗,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保持學習

產品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方面需要不斷滿足新的使用者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融入新的科技手段,以增強產品競爭力。映射到產品經理身上,就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來匹配產品發展的需要。從這個角度看,保持學習是一個要求,而不是一個選項。

至於學習方式,有很多種方式,可以選擇讀書、看文章、音視頻課程等自學方式,也可以選擇牛人請教、參加一對一培訓等方式。不過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需要持續地學,否則很難有質的提升。就我個人而言,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讀書和研究應用。現在我要求自己每天兩小時學習,每週至少要看一本書,讀五篇相關領域的深度文章,然後每週寫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

知行合一

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知行合一對產品經理來說確實非常重要。參加過培訓的朋友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聽某位大咖的講座,覺得人家講得非常好,方法也很管用,並且感覺自己也聽懂學會了。但遺憾的是,大咖的方法並沒有被我們應用到工作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也就消失了。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培訓後,我們並沒有經過大量的思考與實踐。對此,我建議大家可以看看《思考,快與慢》這本書,相信會有更深的認識。簡單說由於我們大部人都很懶,所以很多行為都是潛意識的,而非邏輯推理出來的。沒有經過思考與實踐的知識,是不可能形成潛意識的。

勇於挑戰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希望活在舒適區,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與能力,讓自己處於相對輕鬆的狀態。不過遺憾的是,產品經理是沒有舒適區的,很多時候我們必須面臨要麼前進,要麼被淘汰的選擇。

大家可能會發現有這樣一群人,在一個地方工作好多年,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未來幾年的收入也可預期,偶爾也會有所抱怨,但終究無法逃脫,選擇繼續留在那個地方。我覺得這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缺乏挑戰新鮮事物的勇氣的,或者原有的勇氣已經被消磨殆盡。或許市場競爭小的時候可以這樣,但公司一旦進入殘酷的市場競爭,這樣的人往往會成為最早被公司淘汰的人。

所以,如果下一次領導跟你說有一個挑戰要不要嘗試一下,我建議你勇敢的去嘗試。成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嘗試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

善於洞察

發現產品需求,產品經理需要敏銳的洞察力,而獲得提升同樣需要洞察力。經常聽人說,這個我沒做過、不會。那這種情況下,我們有洞察過那些正在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嗎?之所以說的是洞察而不是觀察,最大的區別在於洞察是需要在洞察中看到細節、看到問題。當我們有了對細節的把握和對問題的剖析後,自己再去做的時候,就會多一份把握,多一份心得。這其中還有一個現實的好處,當我們學會洞察,就可以帶著問題去跟領導或其他牛人溝通時,他們往往更願意告訴你答案。

關注趨勢

前面一直強調我們處於變化的世界,而產品也恰恰是不斷應對變化的職業。所以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外,時刻關注趨勢的發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對此,我的建議是每天固定看一些媒體,關注最新的變化趨勢。如果有跟自己產品相關的,可以進一步研究分析,爭取能做到先發優勢(有時候,天堂與地獄,只差一個先發優勢);不相關的內容只當拓展視野,沒准下一份工作就變得相關了。

小結

產品經理的成長是沒有邊界的。沒有邊界的好處是會有非常多的發展機會,而壞處則是需要掌握的知識同樣無邊界的,是名副其實的學海無涯。對此我想說,找到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那個方向,深耕細作,終有一天會成為不可獲取的中堅力量。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保持學習

產品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方面需要不斷滿足新的使用者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融入新的科技手段,以增強產品競爭力。映射到產品經理身上,就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來匹配產品發展的需要。從這個角度看,保持學習是一個要求,而不是一個選項。

至於學習方式,有很多種方式,可以選擇讀書、看文章、音視頻課程等自學方式,也可以選擇牛人請教、參加一對一培訓等方式。不過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需要持續地學,否則很難有質的提升。就我個人而言,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讀書和研究應用。現在我要求自己每天兩小時學習,每週至少要看一本書,讀五篇相關領域的深度文章,然後每週寫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

知行合一

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知行合一對產品經理來說確實非常重要。參加過培訓的朋友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聽某位大咖的講座,覺得人家講得非常好,方法也很管用,並且感覺自己也聽懂學會了。但遺憾的是,大咖的方法並沒有被我們應用到工作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也就消失了。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培訓後,我們並沒有經過大量的思考與實踐。對此,我建議大家可以看看《思考,快與慢》這本書,相信會有更深的認識。簡單說由於我們大部人都很懶,所以很多行為都是潛意識的,而非邏輯推理出來的。沒有經過思考與實踐的知識,是不可能形成潛意識的。

勇於挑戰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希望活在舒適區,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與能力,讓自己處於相對輕鬆的狀態。不過遺憾的是,產品經理是沒有舒適區的,很多時候我們必須面臨要麼前進,要麼被淘汰的選擇。

大家可能會發現有這樣一群人,在一個地方工作好多年,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未來幾年的收入也可預期,偶爾也會有所抱怨,但終究無法逃脫,選擇繼續留在那個地方。我覺得這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缺乏挑戰新鮮事物的勇氣的,或者原有的勇氣已經被消磨殆盡。或許市場競爭小的時候可以這樣,但公司一旦進入殘酷的市場競爭,這樣的人往往會成為最早被公司淘汰的人。

所以,如果下一次領導跟你說有一個挑戰要不要嘗試一下,我建議你勇敢的去嘗試。成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嘗試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

善於洞察

發現產品需求,產品經理需要敏銳的洞察力,而獲得提升同樣需要洞察力。經常聽人說,這個我沒做過、不會。那這種情況下,我們有洞察過那些正在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嗎?之所以說的是洞察而不是觀察,最大的區別在於洞察是需要在洞察中看到細節、看到問題。當我們有了對細節的把握和對問題的剖析後,自己再去做的時候,就會多一份把握,多一份心得。這其中還有一個現實的好處,當我們學會洞察,就可以帶著問題去跟領導或其他牛人溝通時,他們往往更願意告訴你答案。

關注趨勢

前面一直強調我們處於變化的世界,而產品也恰恰是不斷應對變化的職業。所以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外,時刻關注趨勢的發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對此,我的建議是每天固定看一些媒體,關注最新的變化趨勢。如果有跟自己產品相關的,可以進一步研究分析,爭取能做到先發優勢(有時候,天堂與地獄,只差一個先發優勢);不相關的內容只當拓展視野,沒准下一份工作就變得相關了。

小結

產品經理的成長是沒有邊界的。沒有邊界的好處是會有非常多的發展機會,而壞處則是需要掌握的知識同樣無邊界的,是名副其實的學海無涯。對此我想說,找到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那個方向,深耕細作,終有一天會成為不可獲取的中堅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