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如何利用產品思維,為「旅行青蛙」“續命”?我有5個辦法

這篇文章試圖利用產品思維, 為這只旅行青蛙“續命”提供了一點思考, enjoy~

這次想談談那只刷爆朋友圈, 佔據APPstore排行榜第一的那只“小青蛙”,

這款名為“旅行青蛙”的日本app遊戲, 它的操作介面非常簡單, 只有庭院和屋內兩個場景。

這個遊戲裡, 你會領養一隻青蛙, 佛系到你愛管不管, 人家都過的很好。

剛被微信跳一跳刷屏沒多久, 這些天又被一款佛性遊戲“旅行青蛙”刷屏。 不得不感慨, 手遊熱點期真是越來越短了, 如何持續穩定的“熱度續命”應該引起產品人的重視。

互聯網圈頻繁出現這種“快閃”現象, 就導致了但凡出現一個“紅得快”的產品, 人們都習慣性地得出“死得快”的結論。 那既然火起來了, 就是不容易的, 那麼不能浪費了火熱的機會去尋找新的模式延長它的火熱壽命, 讓它不要太早掛機?

這篇文章試圖利用產品思維, 為這只旅行青蛙“續命”, 一點思考:

簡單談談為什麼火?再談談為什麼覺得它火不了多久?最後想想如何給小青蛙續續命?簡單談談為什麼火?1、唯一專屬

通過放大產品的稀缺性與專用性, 使使用者主管高估對產品的價值, 是一種專屬感, 獨一無二的專屬感。

旅行青蛙中, 這種“專屬感”從你進入遊戲介面給它起名字的一刻就此確定, 它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它”只屬於你一個人, 你是它的“爹媽”, 你有對它的責任。

2、操作簡單

你能做的就是“收草”→ “買東西”→“裝包”→“收明信片和紀念品”

3、玄學佛系

小青蛙所做行為完全都是自由、不受控制, 它什麼時候旅行, 隨機;什麼時候回來, 隨機;什麼時候寄明信片, 隨機。

它可能會宅在家看書吃飯寫日記, 可能出門旅行, 給你寄明信片…..至於什麼時候幹什麼事情,

一切隨緣。

但是小青蛙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出乎意料的, 完美擊中用戶:驚訝和小溫暖。

更妙的是, 小青蛙似乎照出了90後群體的理想自我, 灑脫、自由的人格和生活方式, 是我們每一個奮鬥於城市的90後的詩和遠方。

4、社交行銷

“我的蛙咋天天看書啊?”

“我的蛙怎麼還沒回來啊?”

因為有趣, 引起朋友圈的刺激刷屏, 又因為互聯網時代的焦慮, 好像不跟風就落後了, 從而形成口口相傳, 從眾效應。

再談談什麼它火不久?

基於“小青蛙”火不久的原因思考:

用戶都是圖新鮮的, 新鮮度過了就沒人玩了;操作玩法過去簡單, 用戶開始玩法疲勞無趣, 慢慢退出;目前火熱很大原因在於朋友圈和朋友的推薦, 當話題熱度過去了, app大概也就沒落了。

資訊傳播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弱化, 群體的多想法和善變也註定無法一直維持對小青蛙蛙始終如一的狀態。 遊戲本身過於簡單、單調以及不可控性也註定無法長期留住用戶。 我玩小青蛙的第一天我就有些無趣了,

甚至有點覺得“這怎麼火起來的!”

最後想想如何給小青蛙續續命?

之前很多人問我說, 如何培養自己的全域思考能力?

我覺得凡事都能思考的比別人多一些, 就是在培養, 比如這個問題, 把自己從“普通用戶”的身份抽離出來, 站在全域的角度、商業生態模式的角度去思考:既然小青蛙已經火起來了, 如何讓小青蛙一直火下去, 或者如何給小青蛙“續命”, 讓它不要太早掛機?

不要桎梏自己的思維, 拓展性的去想。 2點思路:

“旅行青蛙”滿足的是人們的專屬, 稀缺,, 佛系, 刺激, 驚喜, 好奇心等幾種心理, 產生的優化升級一定要更加刺激人性的某些點, 持續不斷地滿足使用者的心理需要, 才能帶來活躍度和黏度。 “旅行青蛙”是一個線上的養寵物的互動形式, 它比起臉萌、足跡類基本固定玩法來說,有更大的可拓展玩法空間,我們在核心的玩法、獎勵機制、蛙蛙基因、盈利方式、蛙蛙的社交上做調整,都有可能為產品“續命”1、豐富小青蛙的“社交”屬性

目前的“小青蛙”是每個孤獨世界的存在,它安安靜靜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在朋友圈,人人都刷著自己的小青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我的小青蛙如果可以跟我閨蜜家的小青蛙做朋友,一起看書,一起旅行,拜訪送三葉草送特產禮物,那會不會更有意思,會有更加玩下去的心。

想像一下,下次就會在朋友圈看見,“呀,我的蛙去找XX蛙去玩了,玩了好久都不肯回家,都不要媽了。”

當然本質還得契合“旅行青蛙”的遊戲核心“隨機”,小青蛙去不去好友閨蜜家青蛙家做客,隨機,去多久,隨機,他們玩的與不愉快,隨機,“蛙媽”準備好拜訪禮物,送不送,隨機。

2、旅行明信片的“集卡”

細心的“蛙媽”會發現,目前“小青蛙”去旅行,寄回來的明信片,有很多很多種地方,很多都不重複,通過一步一步的收集,一步一步的成長,每次都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體驗,就正如青蛙旅行之後帶回來的朋友、寫真,都是那麼的不同,你會慢慢瞭解你蛙去了哪裡玩,遇見了什麼有趣的事情,漸漸填充用戶的好奇期待。

產品可以思考,把規則轉型一下,把旅行明信片“集卡”,可以兌換“三葉草”,也可以兌換換購商品(換購的商品可以找協力廠商合作,從而免費或低價獲得商品),使用者有了目標,使用者的使用頻率和留存率都會提升。

當集滿卡,可以滿足用戶的貪欲、炫耀心理,會曬朋友圈,繼續刺激用戶留存。另外,集卡也可以結合“社交”屬性做,拜訪好友,可以交換互相稀缺的明信片。

3、小青蛙看書“答題”

這個idea,是結合目前爆火的“直播答題”,想到的。

小青蛙會看書,如果這個時候,能加入,“蛙蛙不懂,問媽媽”的模組,類比,目前社會,小學生作業不會問家長的場景。

非常契合目前各位“養蛙媽”的“顧蛙心理”,又能結合目前“直播答題”的熱點,另外,這塊的可拓展性非常強,可以加入廣告題,熱點題,產品蛙蛙題,回答整齊,獎勵“三葉草”,有趣而符合產品生態。

當然,它問不問,什麼時候問,問什麼問題,回答對了,有沒有禮物,什麼禮物,隨機!

4、構建小青蛙的成長體系

這一條爭議應該會很大,因為目前青蛙的火爆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沒有目標,佛系。但是個人認為,沒有成長體系的app,使用者留存和粘性都會下降,雖然“成長體系”很俗套,但是確實最有效的增強粘性的手法。

目前主要的遊戲貨幣是“三葉草”,可以加入蛙蛙的“成長值”,其實讓我有點想起十年前的QQ寵物,蛙蛙不同的“成長值”,對應不同的等級,不同的等級可以解鎖不同的食物,護身符,旅行用品,因為不同的旅行包物品,可去到的地方不同,明信片又不同,許可權不同。

這就跟人一樣, 不管的人生作何選擇,你總會在成長,你成長到什麼階段,就會遇到這個階段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朋友。

5、“養蛙”基因,類比區塊鏈養貓

還記得前段時間火熱的“乙太坊雲養貓”,吸引我去關注的一小部分是因為“可以賺取”,另一大部分是因為“貓”,裡面的每只貓有256種基因,基於一定的演算法,可以遺傳到下一代,基因的組合和傳遞是不透明的,這吸引著玩家樂此不疲的買貓和生仔兒。

值得注意的,雲養貓的核心也是——“隨機”,與此次的“蛙蛙”佛系隨機,不謀而合。

如果已經火熱的蛙蛙可以結合社交,與好友的蛙蛙結婚生仔,或者“蛙蛙”出去旅行,可以遇見“戀愛”,帶回家,媽媽可以選擇,喜歡不喜歡,蛙蛙隨機做出選擇換不換初戀,再結婚。

蛙蛙的基因決定下一代的樣式,當然,也是隨機,然後他們一家三口一起旅行。然後我們作為“蛙媽”,默默旁觀守護著人家的一家三口就行了。

寫在最後

以上均為一些“腦洞娛樂”,如果哪家借鑒本文觀點導致最後做跨了,概不負責……

#專欄作家#

玲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玲子奮鬥史。不卑不亢,從容優雅,面對一切,我是玲子。職業產品經理,關注互聯網人工智慧、商業產品,擅長需求挖掘和運營管理。我是個勵志氣質聰穎漂亮的女青年。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於網路

它比起臉萌、足跡類基本固定玩法來說,有更大的可拓展玩法空間,我們在核心的玩法、獎勵機制、蛙蛙基因、盈利方式、蛙蛙的社交上做調整,都有可能為產品“續命”1、豐富小青蛙的“社交”屬性

目前的“小青蛙”是每個孤獨世界的存在,它安安靜靜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在朋友圈,人人都刷著自己的小青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我的小青蛙如果可以跟我閨蜜家的小青蛙做朋友,一起看書,一起旅行,拜訪送三葉草送特產禮物,那會不會更有意思,會有更加玩下去的心。

想像一下,下次就會在朋友圈看見,“呀,我的蛙去找XX蛙去玩了,玩了好久都不肯回家,都不要媽了。”

當然本質還得契合“旅行青蛙”的遊戲核心“隨機”,小青蛙去不去好友閨蜜家青蛙家做客,隨機,去多久,隨機,他們玩的與不愉快,隨機,“蛙媽”準備好拜訪禮物,送不送,隨機。

2、旅行明信片的“集卡”

細心的“蛙媽”會發現,目前“小青蛙”去旅行,寄回來的明信片,有很多很多種地方,很多都不重複,通過一步一步的收集,一步一步的成長,每次都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體驗,就正如青蛙旅行之後帶回來的朋友、寫真,都是那麼的不同,你會慢慢瞭解你蛙去了哪裡玩,遇見了什麼有趣的事情,漸漸填充用戶的好奇期待。

產品可以思考,把規則轉型一下,把旅行明信片“集卡”,可以兌換“三葉草”,也可以兌換換購商品(換購的商品可以找協力廠商合作,從而免費或低價獲得商品),使用者有了目標,使用者的使用頻率和留存率都會提升。

當集滿卡,可以滿足用戶的貪欲、炫耀心理,會曬朋友圈,繼續刺激用戶留存。另外,集卡也可以結合“社交”屬性做,拜訪好友,可以交換互相稀缺的明信片。

3、小青蛙看書“答題”

這個idea,是結合目前爆火的“直播答題”,想到的。

小青蛙會看書,如果這個時候,能加入,“蛙蛙不懂,問媽媽”的模組,類比,目前社會,小學生作業不會問家長的場景。

非常契合目前各位“養蛙媽”的“顧蛙心理”,又能結合目前“直播答題”的熱點,另外,這塊的可拓展性非常強,可以加入廣告題,熱點題,產品蛙蛙題,回答整齊,獎勵“三葉草”,有趣而符合產品生態。

當然,它問不問,什麼時候問,問什麼問題,回答對了,有沒有禮物,什麼禮物,隨機!

4、構建小青蛙的成長體系

這一條爭議應該會很大,因為目前青蛙的火爆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沒有目標,佛系。但是個人認為,沒有成長體系的app,使用者留存和粘性都會下降,雖然“成長體系”很俗套,但是確實最有效的增強粘性的手法。

目前主要的遊戲貨幣是“三葉草”,可以加入蛙蛙的“成長值”,其實讓我有點想起十年前的QQ寵物,蛙蛙不同的“成長值”,對應不同的等級,不同的等級可以解鎖不同的食物,護身符,旅行用品,因為不同的旅行包物品,可去到的地方不同,明信片又不同,許可權不同。

這就跟人一樣, 不管的人生作何選擇,你總會在成長,你成長到什麼階段,就會遇到這個階段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朋友。

5、“養蛙”基因,類比區塊鏈養貓

還記得前段時間火熱的“乙太坊雲養貓”,吸引我去關注的一小部分是因為“可以賺取”,另一大部分是因為“貓”,裡面的每只貓有256種基因,基於一定的演算法,可以遺傳到下一代,基因的組合和傳遞是不透明的,這吸引著玩家樂此不疲的買貓和生仔兒。

值得注意的,雲養貓的核心也是——“隨機”,與此次的“蛙蛙”佛系隨機,不謀而合。

如果已經火熱的蛙蛙可以結合社交,與好友的蛙蛙結婚生仔,或者“蛙蛙”出去旅行,可以遇見“戀愛”,帶回家,媽媽可以選擇,喜歡不喜歡,蛙蛙隨機做出選擇換不換初戀,再結婚。

蛙蛙的基因決定下一代的樣式,當然,也是隨機,然後他們一家三口一起旅行。然後我們作為“蛙媽”,默默旁觀守護著人家的一家三口就行了。

寫在最後

以上均為一些“腦洞娛樂”,如果哪家借鑒本文觀點導致最後做跨了,概不負責……

#專欄作家#

玲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玲子奮鬥史。不卑不亢,從容優雅,面對一切,我是玲子。職業產品經理,關注互聯網人工智慧、商業產品,擅長需求挖掘和運營管理。我是個勵志氣質聰穎漂亮的女青年。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