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全價值鏈研究員的思考與實踐:怎麼讓研究更有價值?

600天關於用戶研究的思考。

產品、交互、視覺、用研、品牌, 都是用戶體驗從業人員, 不知道作為其中一員的你, 有沒有這樣的感觸:用戶體驗從業人員的綜合要求越來越高,

如果不進化隨時可能被時代拋棄, 我們來看一則新聞:

於是, 有人喊出了“設計師失業”的呐喊, 這聽起來很可怕, 但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想像一下, 你是淘寶店主, 用阿裡魯班每年只需要1000元就能滿足設計需求, 你肯定不會每個月再花幾千上萬元雇傭設計師, 對吧?所以, 還停留在美工水準的設計師真的要失業了。

在未來, 設計師的主要工作是主導設計思路和方案, 通過分析使用者的行為資料來完成全鏈路的設計方案, 與此同時, 指導AI快速部署方案, 以實現大眾維度、專業維度、用戶消費習慣三個不同維度的推薦, 最後幫助用戶在時間維度和場景維度中切換, 引導流覽消費內容資訊的目的。

這就是所謂的全鏈路設計師。 全鏈路設計師並不要求你什麼都會, 而是思維與方法。 類比全鏈路設計師, 我今天斗膽提一個概念:全價值鏈研究員。

全價值鏈研究員

我為什麼會從腦袋裡冒出來“全價值鏈研究”這個概念呢?這還得從本職工作用戶研究說起。

用研是幹什麼的呢?一年之前我也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崗位, 很多公司也沒有這個崗位。 搞調研、寫報告、改報告、講報告, 用研的工作基本就是幹這些, 而且這一切只有兩個目的, 要麼給產品指路, 要麼優化產品, 這就是用研的兩大天職。

然而, 這兩方面我們似乎做得都不太好。 產出的報告價值低, 做出的報告除了交個差, 很多時候其實自己都覺得價值不大, 甚至沒有價值。

好不容易研究結果出來了, 可是產品又反覆運算了, 研究結論已經派不上用場了。 調研結果落地難, 自己的建議說了就沒有然後了, 落地推不動或者乾脆不推。 這可能是大多數用研遇到的三大問題。

怎麼辦呢?全價值鏈研究視角也許能給你提供幫助。

什麼是全價值鏈研究員?

什麼是全價值鏈研究員呢?

我對全價值鏈研究員的一個思考:能以“價值創造”為核心, 貫穿整個價值鏈環節的研究員。

我們先從宏觀角度分析, 所有的商業活動都離不開“價值主張”、“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這四個環節。 你給你的目標使用者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服務也是一種產品), 這就是價值主張;當你把有需求的產品生產出來之後,

你就完成了價值創造;然後通過產品和需求的交換, 完成了價值傳遞;同時使用者為你的產品付費時你也獲取了價值。 幾乎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是圍繞著這四個環節開展的。

中觀層面, 我主要從公司的層面去思考。 公司的每一個部門都是圍繞價值創造開展活動的,

有的部門可能不直接產生價值, 比如行政、人力資源部、後勤部, 但也是為價值創造服務。 以網易嚴選為例, 從商品的選擇、包裝物流相關的服務、客服售前售後、網站App&商品詳情頁設計、市場推廣、活動品類運營, 一切環節都是圍繞價值創造展開的。

再來看一下微觀層面,一個App的開發。這個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贅述了。你每個月工資的多少,換個角度思考,可以看做是你創造價值的多少。而且從待遇上來看,你做的事情離價值創造越近,待遇越好,這是很公平的。當然,有時候你的工資會比實際創造的價值少,因為有剩餘價值的存在,這也是公司得以運作的前提。有時候呢,你的工資比你創造的實際價值多,這個時候你的價值就是被高估了的。

現在你已經對全價值鏈研究員有了初步認識。為什麼你需要成為全價值鏈研究員呢?

為什麼要成為全價值鏈研究員?

其一,我們來看一下招聘需求的變化。我隨便找了兩個用戶研究員的崗位。一個是1點資訊的,一個是JD的。都要求有行業研究的能力,1點資訊還要求有品牌研究經驗。如果你僅僅會用研的一些技能,那競爭時你就少了一個維度。誰的競爭維度越多,誰的競爭能力就越強。一維競爭的時候,我們看的是長度。二維競爭的時候,我們比的是面積。三維競爭的時候,我們算的是體積。

其二,個人成長需要。隨著使用者研究員的專業發展等級,到後面,比拼的越不是技能,而是思維。全價值鏈視角能説明你開闊思維,以價值創造為核心去思考研究問題。讓你的研究真正產生價值。那麼升職加薪也指日可待了。

一個研究人員,如果到了首席科學家還沒有全價值鏈研究員能力我覺得是不合格的。但是現實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很多人自稱有3年5年的工作經驗,其實只是一年的工作經驗重複了3年5年,自己並沒有怎麼進化。如果你不斷學習新技能,儲備新知識,不斷進行認知升級,那你一定會不斷進化,成為更好的自己。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全價值鏈研究的範疇。

全價值鏈研究範疇

全價值鏈包括了行業、公司、產品和使用者四個不同層面。

行業研究方面,行業的上下游、行業格局、行業週期、競爭情況等。公司研究方面,業務結構、優先性業務、關鍵資料、核心競爭力、新的業務機會等。產品方面,產品的發展策略、產品的核心功能、產品版本的反覆運算等等,用戶研究方面,用戶獲取、用戶轉化、留存流失等。

要做這麼多的研究,有哪些要求呢?

歸納為三方面:知識、技能、身體。

有人說我們處於一個知識焦慮的時代,每天不學習,生怕自己落後。但我們學的都是知識嗎?這個時候應該問自己,什麼是知識。對於這個問題,我非常認同得到專欄作者李笑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對知識的定義:知識就是那些能夠指導我們做出更好決策,而且長期給我們帶來更好結果的那些資訊。

同時,他還給出了有繁衍能力的知識。其實就是一些通用的知識,比如邏輯學、概率學、統計學等等。有了這些通識你就能產生新的知識。也能長期幫你做出更好的決策。這些知識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儲備的。

通用技能就如同你上戰場殺敵的兵器,比如你想要說服別人的時候,你就會用到銷售能力,你去做彙報的時候就要用到演講溝通能力。平時多學會一些兵器,形成自己的兵器庫。這樣在打怪升級的路上你才會走的更高更遠。

以後我們可能活到120歲,到了60歲的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也別退休了。如果你沒有好的身體,別人60歲還在打怪升級,如果你身體不好,你可能已經被病魔打敗了。所以健康的身體很重要。

全價值鏈研究員的養成是一個長期過程,有沒有一些工作方法呢?

那我從兩個方面把我的思考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沒有需求的時候,探索、學習和儲備。我會關注行業發展趨勢、競品動向、用戶需求等。同時通過學習新知識、新的報告、新的投融資事件提升自己的研究分析能力。當然也儲備武器,完善自己的兵器庫。

有需求的時候呢,想盡一切辦法讓研究產生價值、讓結果落地。首先,要明確需求,找到自己通過研究能夠產生價值的點,然後多跟相關的人去溝通,確定研究框架之後就開始研究,研究報告出來之後,一定要去推動落地。

全價值鏈研究範疇如此廣,從宏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公司研究再到競品、用戶研究,有沒有共通的點是可以把握的呢?答案是有的。

研究類工作的兩大核心

這個共通點我把它總結為:1個基礎+1個關鍵,這也是研究類工作的兩大核心!

“從用戶出發,為用戶創造價值”,這個是基礎,也是研究類工作的第一要義。那價值是什麼呢?價值就是有沒有用。使用者不僅僅是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不同的情況下,使用者不同。給領導做彙報,領導就是用戶。給客戶講方案,客戶就是使用者。做一個分享,那麼聽眾就是用戶。怎麼快速挖掘用戶需求呢?我以做分享這個事兒作為例子來說明。

把這個事兒做一個複盤,公司啟動一個內部產品創新大賽,參賽人為全體員工,根據比賽日程,需提交商業計畫書(Business Plan,簡稱BP)。作為從大一開始創業的我,自然對這種活動也是十分關注,於是自己也決定組隊參加,細細思考,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不知道怎麼寫BP。雖然能從網上找一些模版或者教程,但品質參差不齊,甚至有的思路是錯誤的。

既然大多數人寫BP是硬傷,自己有三次創業經驗,此前共同參加的一項目還拿到了風投,研究生期間研究商業模式創新,自己也要寫BP參賽,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和大家分享呢?

於是開始內部詢問同事們是否有需求,不少小夥伴都報名了,最後我們老大建議在公司進行一次分享,然後準備了一個月,國慶七天也沒休,從投資人的投資邏輯、Airbnb的案例、紅杉官方BP的解讀及每部分的寫作要點,比賽解讀四個方面舉行商業計畫書寫作教程的準備,分享的結果還是不錯的,近8成的選手採用了分享中的框架。

對這個過程進行抽象歸納提煉為一種通用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用戶、找到需求點、確定價值點、思考怎麼提供解決方案、方案實施、方案分享。

其二是銷售思維,研究過程中融入銷售思維。什麼是銷售呢?

你把一個東西賣給別人的過程是銷售。你和同事出去吃飯,她想吃魚,你想吃雞,你說服了她,就是你把她銷售了,她說服了你,就是你被她銷售了。一個男孩追一個女孩,這個過程也是銷售,追到了說明把自己賣給了這個女孩。通過研究,你的建議被採納了,被實施了,就是你的銷售。銷售是一個職業,是一項能力,更是一種思維。我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也是一種銷售行為,通過文章把“全價值鏈研究員”的概念銷售給你。

知道這一點, 應該不難理解我把銷售看作是研究類工作第二大關鍵點。不管你的研究結果是給同事、給領導、給客戶,你的研究最終是要銷售出去的。銷售思維能夠幫助你落地研究成果,也能説明你倒推客戶的需求,確定你創造的價值是不是真正對用戶有用。

完整的銷售流程通常包括4步:挖需求、拋產品、解問題、提成交。

具體怎麼做呢?我以流失用戶調研這個事兒來說明,你通過分析資料發現最近使用者的流失比較嚴重,尤其是核心的付費用戶流失很嚴重,那麼這個時候就有改善用戶流失,提高留存的這麼一個需求在裡面。然後你就主動請纓,把自己的初步方案,預期的效果跟別人溝通,這就是拋產品。然後找到通過資料分析或者調研,解決流失嚴重的問題,建立流失使用者預警模型,甚至開展流失使用者召回計畫。這就是解問題。提成交呢?通過前面的過程你給出提升留存的建議。怎麼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地呢?落地了才算成交。這一點的關鍵我覺得在於找到關鍵的決策人物。比如,運營的考核指標有用戶留存率,那你就找他一起做。產品的KPI有使用者留存率,你就跟他合作。找到關鍵人,幫他把業績做好。這樣的話,落地就不是問題了。

以上是自己關於全價值鏈研究員的思考與實踐,希望對你有幫助。更多的經驗和總結會在以後實踐中進行輸出。

參考文獻:

1. OsterwalderA, Pigneur Y.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changers, and challengers[M]. John Wiley & Sons, 2010.

2. 王學濤.網路直播平臺盈利模式、利潤變化及驅動因素——基於歡聚時代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7(12):182-192.

作者:王學濤,網易UEDC用戶研究員。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網易UEDC,作者@張書超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再來看一下微觀層面,一個App的開發。這個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贅述了。你每個月工資的多少,換個角度思考,可以看做是你創造價值的多少。而且從待遇上來看,你做的事情離價值創造越近,待遇越好,這是很公平的。當然,有時候你的工資會比實際創造的價值少,因為有剩餘價值的存在,這也是公司得以運作的前提。有時候呢,你的工資比你創造的實際價值多,這個時候你的價值就是被高估了的。

現在你已經對全價值鏈研究員有了初步認識。為什麼你需要成為全價值鏈研究員呢?

為什麼要成為全價值鏈研究員?

其一,我們來看一下招聘需求的變化。我隨便找了兩個用戶研究員的崗位。一個是1點資訊的,一個是JD的。都要求有行業研究的能力,1點資訊還要求有品牌研究經驗。如果你僅僅會用研的一些技能,那競爭時你就少了一個維度。誰的競爭維度越多,誰的競爭能力就越強。一維競爭的時候,我們看的是長度。二維競爭的時候,我們比的是面積。三維競爭的時候,我們算的是體積。

其二,個人成長需要。隨著使用者研究員的專業發展等級,到後面,比拼的越不是技能,而是思維。全價值鏈視角能説明你開闊思維,以價值創造為核心去思考研究問題。讓你的研究真正產生價值。那麼升職加薪也指日可待了。

一個研究人員,如果到了首席科學家還沒有全價值鏈研究員能力我覺得是不合格的。但是現實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很多人自稱有3年5年的工作經驗,其實只是一年的工作經驗重複了3年5年,自己並沒有怎麼進化。如果你不斷學習新技能,儲備新知識,不斷進行認知升級,那你一定會不斷進化,成為更好的自己。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全價值鏈研究的範疇。

全價值鏈研究範疇

全價值鏈包括了行業、公司、產品和使用者四個不同層面。

行業研究方面,行業的上下游、行業格局、行業週期、競爭情況等。公司研究方面,業務結構、優先性業務、關鍵資料、核心競爭力、新的業務機會等。產品方面,產品的發展策略、產品的核心功能、產品版本的反覆運算等等,用戶研究方面,用戶獲取、用戶轉化、留存流失等。

要做這麼多的研究,有哪些要求呢?

歸納為三方面:知識、技能、身體。

有人說我們處於一個知識焦慮的時代,每天不學習,生怕自己落後。但我們學的都是知識嗎?這個時候應該問自己,什麼是知識。對於這個問題,我非常認同得到專欄作者李笑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對知識的定義:知識就是那些能夠指導我們做出更好決策,而且長期給我們帶來更好結果的那些資訊。

同時,他還給出了有繁衍能力的知識。其實就是一些通用的知識,比如邏輯學、概率學、統計學等等。有了這些通識你就能產生新的知識。也能長期幫你做出更好的決策。這些知識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儲備的。

通用技能就如同你上戰場殺敵的兵器,比如你想要說服別人的時候,你就會用到銷售能力,你去做彙報的時候就要用到演講溝通能力。平時多學會一些兵器,形成自己的兵器庫。這樣在打怪升級的路上你才會走的更高更遠。

以後我們可能活到120歲,到了60歲的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也別退休了。如果你沒有好的身體,別人60歲還在打怪升級,如果你身體不好,你可能已經被病魔打敗了。所以健康的身體很重要。

全價值鏈研究員的養成是一個長期過程,有沒有一些工作方法呢?

那我從兩個方面把我的思考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沒有需求的時候,探索、學習和儲備。我會關注行業發展趨勢、競品動向、用戶需求等。同時通過學習新知識、新的報告、新的投融資事件提升自己的研究分析能力。當然也儲備武器,完善自己的兵器庫。

有需求的時候呢,想盡一切辦法讓研究產生價值、讓結果落地。首先,要明確需求,找到自己通過研究能夠產生價值的點,然後多跟相關的人去溝通,確定研究框架之後就開始研究,研究報告出來之後,一定要去推動落地。

全價值鏈研究範疇如此廣,從宏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公司研究再到競品、用戶研究,有沒有共通的點是可以把握的呢?答案是有的。

研究類工作的兩大核心

這個共通點我把它總結為:1個基礎+1個關鍵,這也是研究類工作的兩大核心!

“從用戶出發,為用戶創造價值”,這個是基礎,也是研究類工作的第一要義。那價值是什麼呢?價值就是有沒有用。使用者不僅僅是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不同的情況下,使用者不同。給領導做彙報,領導就是用戶。給客戶講方案,客戶就是使用者。做一個分享,那麼聽眾就是用戶。怎麼快速挖掘用戶需求呢?我以做分享這個事兒作為例子來說明。

把這個事兒做一個複盤,公司啟動一個內部產品創新大賽,參賽人為全體員工,根據比賽日程,需提交商業計畫書(Business Plan,簡稱BP)。作為從大一開始創業的我,自然對這種活動也是十分關注,於是自己也決定組隊參加,細細思考,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不知道怎麼寫BP。雖然能從網上找一些模版或者教程,但品質參差不齊,甚至有的思路是錯誤的。

既然大多數人寫BP是硬傷,自己有三次創業經驗,此前共同參加的一項目還拿到了風投,研究生期間研究商業模式創新,自己也要寫BP參賽,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和大家分享呢?

於是開始內部詢問同事們是否有需求,不少小夥伴都報名了,最後我們老大建議在公司進行一次分享,然後準備了一個月,國慶七天也沒休,從投資人的投資邏輯、Airbnb的案例、紅杉官方BP的解讀及每部分的寫作要點,比賽解讀四個方面舉行商業計畫書寫作教程的準備,分享的結果還是不錯的,近8成的選手採用了分享中的框架。

對這個過程進行抽象歸納提煉為一種通用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用戶、找到需求點、確定價值點、思考怎麼提供解決方案、方案實施、方案分享。

其二是銷售思維,研究過程中融入銷售思維。什麼是銷售呢?

你把一個東西賣給別人的過程是銷售。你和同事出去吃飯,她想吃魚,你想吃雞,你說服了她,就是你把她銷售了,她說服了你,就是你被她銷售了。一個男孩追一個女孩,這個過程也是銷售,追到了說明把自己賣給了這個女孩。通過研究,你的建議被採納了,被實施了,就是你的銷售。銷售是一個職業,是一項能力,更是一種思維。我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也是一種銷售行為,通過文章把“全價值鏈研究員”的概念銷售給你。

知道這一點, 應該不難理解我把銷售看作是研究類工作第二大關鍵點。不管你的研究結果是給同事、給領導、給客戶,你的研究最終是要銷售出去的。銷售思維能夠幫助你落地研究成果,也能説明你倒推客戶的需求,確定你創造的價值是不是真正對用戶有用。

完整的銷售流程通常包括4步:挖需求、拋產品、解問題、提成交。

具體怎麼做呢?我以流失用戶調研這個事兒來說明,你通過分析資料發現最近使用者的流失比較嚴重,尤其是核心的付費用戶流失很嚴重,那麼這個時候就有改善用戶流失,提高留存的這麼一個需求在裡面。然後你就主動請纓,把自己的初步方案,預期的效果跟別人溝通,這就是拋產品。然後找到通過資料分析或者調研,解決流失嚴重的問題,建立流失使用者預警模型,甚至開展流失使用者召回計畫。這就是解問題。提成交呢?通過前面的過程你給出提升留存的建議。怎麼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地呢?落地了才算成交。這一點的關鍵我覺得在於找到關鍵的決策人物。比如,運營的考核指標有用戶留存率,那你就找他一起做。產品的KPI有使用者留存率,你就跟他合作。找到關鍵人,幫他把業績做好。這樣的話,落地就不是問題了。

以上是自己關於全價值鏈研究員的思考與實踐,希望對你有幫助。更多的經驗和總結會在以後實踐中進行輸出。

參考文獻:

1. OsterwalderA, Pigneur Y.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changers, and challengers[M]. John Wiley & Sons, 2010.

2. 王學濤.網路直播平臺盈利模式、利潤變化及驅動因素——基於歡聚時代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7(12):182-192.

作者:王學濤,網易UEDC用戶研究員。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網易UEDC,作者@張書超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