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對乙醯氨基酚治療關節炎有用嗎?有哪些副作用?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 煩請文末點贊, 並關注頭條號【骨科王健醫生】(每日更新)!

【骨科王健醫生】將每日更新科普知識,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堅持科普的動力!

對乙醯氨基酚, 這個名字很多人或許很陌生, 但如果換成泰諾、必理通、百服寧、泰諾林、白加黑等名字, 必定又會幡然醒悟——原來是感冒藥啊。

是的, 這些感冒藥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就是對乙醯氨基酚, 又叫撲熱息痛。

對乙醯氨基酚的歷史

對乙醯氨基酚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老藥, 最早在1873 年就已被合成, 但是直到1955 年才開始在美國上市銷售, 商品名為泰諾(Tylenol);1956 年,

500 毫克一片的對乙醯氨基酚在英國上市, 商品名必理通(Panadol);1963 年, 對乙醯氨基酚被列入英國藥典, 並因其較小的副作用而流行開來。

2013 年AAOS :不贊成也不反對

對乙醯氨基酚屬於乙醯苯胺類解熱鎮痛藥。 它的劑量安全範圍較大, 通常最高劑量可以達到每天4 克。

以往不少的膝骨性關節炎治療指南中, 均把對乙醯氨基酚作為輕至中度疼痛的首選止痛藥, 如果有效則可作為長期口服止痛藥應用。

但是, 長期應用對乙醯氨基酚的劑量至每天4 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幾年受到質疑。 認為長期使用每天大於3 克的對乙醯氨基酚會增加消化道出血、穿孔以及梗阻的風險。

而且還有研究表明, 對乙醯氨基酚對於有症狀的骨關節炎沒有臨床效果。

目前最具權威性的關於骨性關節炎治療的指南是美國骨科醫師協會(AAOS)的治療指南。 這是綜合了美國風濕病學會、美國家庭醫師學會和美國物理治療協會的意見, 回顧了超過10000 篇獨立文獻, AAOS 使用最佳證據合成來進行循證醫學證據分析得出的結論。

2013 年AAOS 對於膝骨性關節炎患者使用對乙醯氨基酚的態度是:不贊成也不反對。

吃對乙醯氨基酚, 慎飲酒!

且看下面這個病例——

急診室裡, 患者痛苦自訴:“最近兩天感冒了, 頭痛、發熱, 便自服用了白加黑, 現在出現了嘔吐、上腹部不適、肝區疼痛。 ”進一步詢問,

原來患者既往長期喝酒, 檢查發現血對乙醯氨基酚濃度很高, 血轉氨酶升高。 考慮為對乙醯氨基酚中毒引致肝損害。

事實上, 在美國和歐洲, 該藥正是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 大多數是意外, 也有些是故意自殺。

對乙醯氨基酚應用非常廣泛, 而且作為非處方藥管理, 理應是非常安全的藥品。 為什麼上述患者卻出現肝損害了呢?

——問題就出在飲酒上。

對乙醯氨基酚在肝臟代謝, 中間產物N- 乙醯- 對- 苯醌亞胺需要與肝臟裡的谷胱甘肽結合而解毒。 長期飲酒的患者, N- 乙醯- 對-苯醌亞胺生成過多, 超過體內谷胱甘肽結合量時, 多餘的N- 乙醯-對- 苯醌亞胺便會與肝組織蛋白結合, 引起細胞壞死產生肝毒性, 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

因此, 服藥期間飲酒或飲含有酒精的飲料, 尤其不可取。

過量, 傷肝沒商量

同樣地, 其他可能影響對乙醯氨基酚代謝的因素, 也可能造成藥物中毒。 最常見的是超劑量或長期連續用藥。

進入體內的藥物增多, 則代謝產生的N- 乙醯- 對- 苯醌亞胺越多, 不能被體內有限的谷胱甘肽結合,同樣會導致嚴重的肝毒性。

從2011 年開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不斷更新各種警戒資訊,提醒它的肝毒性。

因為對乙醯氨基酚一直是藥源性肝損傷的常見原因。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在662 個急性肝損傷病例中,42% 與對乙醯氨基酚有關;其中,將近一半都是用藥過量導致的。

人們總認為這類經典藥物安全可靠,不再注意藥品說明書,“一不小心”就服用過量。

再次強調了一個安全用藥須知:不管是處方藥還是感冒藥、退燒藥,在24 小時內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的量不能超過4 克。

事實上,只要你認真閱讀說明書的“用法用量”,一般都不會超量。有些說明書還特別注明:兩次用藥間至少要間隔4 小時,一天最多只能服用4 次。

不要重複用藥

注意,不要同時服用兩種以上含對乙醯氨基酚的藥物。否則,二者所含對乙醯氨基酚的量加起來,就有可能超過4 克。

因此,用藥前得仔細閱讀說明書的“成分”一欄,如果甲乙兩種藥都含對乙醯氨基酚,那麼只能用一種。

除了西藥,中成藥中含撲熱息痛的也很多,譬如,感冒沖劑、維C銀翹片等。值得注意的是,從藥名看,無法判斷這些中成藥是否含有撲熱息痛。

判斷藥物裡有沒有對乙醯氨基酚,有個簡單方法:看看其通用名,凡是名字中帶“酚”字,即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比如快客的通用名,複方氨酚烷胺膠囊,就有“酚”字。

但是,並非所有說明書成分欄都用“對乙醯氨基酚”這個大名,有的可能用別名,如“對羥基乙醯苯胺”“撲熱息痛”“醋氨酚”等,所指都一樣。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煩請文末點贊,並關注頭條號【骨科王健醫生】(每日更新)!

【骨科王健醫生】將每日更新科普知識,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堅持科普的動力!

不能被體內有限的谷胱甘肽結合,同樣會導致嚴重的肝毒性。

從2011 年開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不斷更新各種警戒資訊,提醒它的肝毒性。

因為對乙醯氨基酚一直是藥源性肝損傷的常見原因。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在662 個急性肝損傷病例中,42% 與對乙醯氨基酚有關;其中,將近一半都是用藥過量導致的。

人們總認為這類經典藥物安全可靠,不再注意藥品說明書,“一不小心”就服用過量。

再次強調了一個安全用藥須知:不管是處方藥還是感冒藥、退燒藥,在24 小時內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的量不能超過4 克。

事實上,只要你認真閱讀說明書的“用法用量”,一般都不會超量。有些說明書還特別注明:兩次用藥間至少要間隔4 小時,一天最多只能服用4 次。

不要重複用藥

注意,不要同時服用兩種以上含對乙醯氨基酚的藥物。否則,二者所含對乙醯氨基酚的量加起來,就有可能超過4 克。

因此,用藥前得仔細閱讀說明書的“成分”一欄,如果甲乙兩種藥都含對乙醯氨基酚,那麼只能用一種。

除了西藥,中成藥中含撲熱息痛的也很多,譬如,感冒沖劑、維C銀翹片等。值得注意的是,從藥名看,無法判斷這些中成藥是否含有撲熱息痛。

判斷藥物裡有沒有對乙醯氨基酚,有個簡單方法:看看其通用名,凡是名字中帶“酚”字,即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比如快客的通用名,複方氨酚烷胺膠囊,就有“酚”字。

但是,並非所有說明書成分欄都用“對乙醯氨基酚”這個大名,有的可能用別名,如“對羥基乙醯苯胺”“撲熱息痛”“醋氨酚”等,所指都一樣。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煩請文末點贊,並關注頭條號【骨科王健醫生】(每日更新)!

【骨科王健醫生】將每日更新科普知識,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堅持科普的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