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觀致+柯尼塞格=?能否讓步履維艱的觀致重新起飛?

觀致汽車的品質本無槽點, 但無論如何, 其成為了叫好不叫座的典型, 近日觀致公佈了旗下最新電動超跑9 QlectriQ的幾張渲染圖, 旗艦水準的范兒是有了,

那連年虧損的觀致能不能憑它上演一齣絕地逢生呢?

先看一眼這個新車, 畢竟這輩子能不能開上柯尼塞格, 全看觀致了, 為什麼這樣說?就是因為這款名為9 QlectriQ的概念車的車體是由柯尼塞格負責設計, 採用了碳纖維單體座艙結構,

尾部為溜背式造型, 並配備了一塊較大尺寸的後擾流板, 更為個性的是, 概念車的駕駛員一側是單門設計, 而且還是鷗翼門, 右側則是正常的雙門設計。

至於其電動超跑的定義, 當然不是空穴來風, 據說新車將由柯尼塞格與奇瑞共同研發純電動驅動系統, 百公里加速在3秒以內, 續航里程也能超過500公里, 此等性能再加上風騷的設計, 想來是夠得上超跑的名頭了。

9 QlectriQ並非觀致與柯尼塞格的第一個作品

說起來, 這款9 QlectriQ並非是觀致與柯尼塞格的第一次合作, 在去年廣州車展上雙方就發佈了一款1.6L四缸無凸輪軸QamFree發動機,

並首次搭載於觀致QamFree 3概念車上, 計畫於2018年初開始量產。 至於最新的觀致9 QlectriQ概念車會在19日的上海車展亮相, 而其量產版據稱會在11月的廣州車展亮相, 小批量上市則預計在明年。

到了這裡, 我們不得不回頭看一看, 觀致是在什麼樣的境況下再次與柯尼塞格牽手搞了這麼一輛電動超跑出來。

根據近三年觀致的財報來看, 2014、2015、2016年的虧損分別為22億元、25億元、19億元, 而前三年的銷量分別為0.7萬輛、1.4萬輛和2.4萬輛, 就算算虧損最少和賣的最多的去年, 19÷2.4≈8, 粗略的說也就是每賣出一輛車就要虧8萬。

在如此尷尬的境地下, 觀致當然不止是與柯尼塞格聯手推出一輛電動概念車這麼簡單地應對, 日前, 觀致母公司Kenon Holdings發佈公告稱, 董事會已任命原首席運營官劉良為觀致汽車CEO。 此前, 這一職位一直由觀致汽車董事長陳安寧暫代。

觀致的“Q20計畫”能讓觀致真正起飛嗎?

劉良上位之後,觀致的“Q20計畫”即成本控制計畫也將迎來新的進展,具體目標是計畫在12-18個月內降低單車、製造等20%的成本。此前,2016年觀致的單車盈利率提升了9%,運營固定成本較2015年縮減了16%,劉良透露,當前觀致已從奇瑞購入發動機,並已實現了與奇瑞上海研發中心的共同採購,下一步,觀致將依託奇瑞供應鏈體系尋找新的供應商,在製造成本的降低上尋求突破。

另外產品線的豐富也在劉良的計畫之中,據透露,今年內觀致會推出一款比觀致5稍小的全新SUV,明年上半年推出一款緊湊型轎車,明年底到後年初,觀致9 QlectriQ的量產版也將上市。在上月末的採訪中,劉良也重申了發展傳統動力的同時推進新能源的“兩栖戰略”,顯示了觀致未來的新能源路線會走的相當堅決。

劉良曾直言“觀致就想成為中國的特斯拉”,觀致9 QlectriQ的出現印證了他的話,也許在這種困難時期,另闢蹊徑發展新能源能夠吸引一些大金主,但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特斯拉對於現在的觀致來說還是座難以攀登的大山,而如蔚來汽車其實是值得觀致學習的例子,以電動超跑打頭陣,完成必要的技術積累的同時將品牌力打出去,才能收穫足夠的關注。

觀致作為奇瑞旗下的中高端子品牌,比較合理的產品戰略應該是以B級車作為首款產品,以A級車後續跟進,前者擔負品牌提升的使命,指導價相對較高,而後者負責市場規模,指導價更加主流。品牌形象豎起來了,上量的產品才會叫座。

像觀致3這樣一款品牌陌生又不算廉價的A級車突然出現在消費者面前,這個認知過程就比較尷尬了,一炮而紅那不必說,萬一沒起來,觀致的品牌形象就很難被認可了,後面有了更好的產品又怎麼輕鬆博得消費者相信呢?

所以觀致前期的經營稍顯急躁了些,如今轉頭找“金主”要錢搞新能源,也算是一次自救,至於這個“金主”是誰,劉良透露不久後即將對外公佈了,看來搞事情的不止蔚來和長安。觀致不再一意孤行是個好事,能不能成還是走著瞧吧。

觀致的“Q20計畫”能讓觀致真正起飛嗎?

劉良上位之後,觀致的“Q20計畫”即成本控制計畫也將迎來新的進展,具體目標是計畫在12-18個月內降低單車、製造等20%的成本。此前,2016年觀致的單車盈利率提升了9%,運營固定成本較2015年縮減了16%,劉良透露,當前觀致已從奇瑞購入發動機,並已實現了與奇瑞上海研發中心的共同採購,下一步,觀致將依託奇瑞供應鏈體系尋找新的供應商,在製造成本的降低上尋求突破。

另外產品線的豐富也在劉良的計畫之中,據透露,今年內觀致會推出一款比觀致5稍小的全新SUV,明年上半年推出一款緊湊型轎車,明年底到後年初,觀致9 QlectriQ的量產版也將上市。在上月末的採訪中,劉良也重申了發展傳統動力的同時推進新能源的“兩栖戰略”,顯示了觀致未來的新能源路線會走的相當堅決。

劉良曾直言“觀致就想成為中國的特斯拉”,觀致9 QlectriQ的出現印證了他的話,也許在這種困難時期,另闢蹊徑發展新能源能夠吸引一些大金主,但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特斯拉對於現在的觀致來說還是座難以攀登的大山,而如蔚來汽車其實是值得觀致學習的例子,以電動超跑打頭陣,完成必要的技術積累的同時將品牌力打出去,才能收穫足夠的關注。

觀致作為奇瑞旗下的中高端子品牌,比較合理的產品戰略應該是以B級車作為首款產品,以A級車後續跟進,前者擔負品牌提升的使命,指導價相對較高,而後者負責市場規模,指導價更加主流。品牌形象豎起來了,上量的產品才會叫座。

像觀致3這樣一款品牌陌生又不算廉價的A級車突然出現在消費者面前,這個認知過程就比較尷尬了,一炮而紅那不必說,萬一沒起來,觀致的品牌形象就很難被認可了,後面有了更好的產品又怎麼輕鬆博得消費者相信呢?

所以觀致前期的經營稍顯急躁了些,如今轉頭找“金主”要錢搞新能源,也算是一次自救,至於這個“金主”是誰,劉良透露不久後即將對外公佈了,看來搞事情的不止蔚來和長安。觀致不再一意孤行是個好事,能不能成還是走著瞧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