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命運有多曲折,內蒙古這個女孩就有多堅強……

孝義感動天

周豔梅

故事主角

周豔梅, 女, 漢族, 21歲, 共青團員, 赤峰市寧城縣大明鎮城後東村村民, 通遼職業學院護理專業學生。

9歲起, 她除了幫助養父操持家務、勞作部分農活外, 還要獨自照顧因車禍癱瘓在床的養母。 14歲時, 養父因患腦血栓失去勞動能力, 她便在學習之餘到自家地裡做農活、到周邊鄰居家或飯館打零工, 賺取微薄的收入來負擔養父母的醫藥費和全家的生活費, 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她柔弱的肩上, 但是她依然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 奏響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孝道美好樂章。

1995年3月, 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女嬰被善良的周全夫婦撿到並收養, 他們給孩子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周豔梅。 從此, 周全夫婦把周豔梅視如親生女兒一樣疼愛、呵護, 給了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然而好景不長, 2003年11月周豔梅的養母不幸遭遇車禍, 導致高位截癱。 為了給養母掙醫療費,

養父要外出打工, 年僅9歲的周豔梅不得不輟學挑起了照顧養母的重擔。 在住院治療期間, 她每天給養母端屎倒尿、擦洗身子, 還要做上幾次按摩, 儘量減輕些老人的疼痛。 為了節省下錢給養母治病, 周豔梅和母親整整喝了一年的粥, 吃了一年的鹹菜。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養母的醫藥費花完了, 被停止了治療。 此時, 看到仍在病痛中的養母, 她找到院長並跪在院長面前不住地磕頭, 乞求院長救救她媽媽。 院長被她的孝心所感動, 自掏腰包為周豔梅的養母墊付了醫藥費。

經過一年多的治療, 養母出院回家了。 周豔梅又回到學校從一年級讀起。 周豔梅每天早晨四點半就起床, 先幫養父把到早市上賣的油條炸好,

再照顧養母的洗漱、吃飯、收拾屋子, 然後匆忙步行5裡路到學校上課。 中午放學後, 她還要急忙趕回家給養母做飯。 由於養母高位截癱生活不能自理, 每當大小便失禁時, 她總是及時把衣物清理乾淨, 從未流露出任何不耐煩的表情;養母的腸胃不好, 她每次都要把飯菜用勺子攪碎, 再一勺一勺地喂到嘴裡;為了不讓養母生褥瘡, 她白天給養母做按摩, 夜晚還要起來給養母翻身子。

2009年, 她的養父周全突發腦血栓, 也喪失了勞動能力, 照顧兩位重病老人生活的擔子, 全部落到了14歲的周豔梅身上。 每天她都要給養父母餵飯、吃藥、打針、輸液、清洗衣物, 給養母按摩、翻身, 給養父揉腿, 伺候兩位老人的大小便, 豔梅瘦的只剩下70多斤, 但她從沒有過怨言。 家庭經濟日漸拮据, 豔梅就千方百計地抽時間外出賺點錢貼補家用。 放學後就去飯館幫人洗碗, 收拾屋子, 老闆給個10元8元的, 實在沒有錢時就向親戚鄰居們借一點。 當有人問她, “你覺得自己苦嗎?”她卻這樣回答:沒有爸爸媽媽, 也許我早凍死在外面了,

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不能因為他們現在這個樣子, 就扔下他們不管, 因為他們就是我的親生父母。

艱難的生活沒有壓倒周豔梅, 2013年7月她考上了甯城職業中學, 2016年10月又被通遼職業學院錄取, 她說, 上大學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讓爸爸媽媽生活的好一些。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孝文化是一顆永遠閃耀人倫之光的璀璨明珠。“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道德觀念深入人心,並薪火傳承。在赤峰寧城縣大明鎮城後東村周豔梅家發生的故事,就是中華孝文化在民眾心中生根、昇華的體現。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孝文化是一顆永遠閃耀人倫之光的璀璨明珠。“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道德觀念深入人心,並薪火傳承。在赤峰寧城縣大明鎮城後東村周豔梅家發生的故事,就是中華孝文化在民眾心中生根、昇華的體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