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父親比曹操還厲害,他卻因潑了狗血,死後才當皇太子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權臣, 最後官至魏王、丞相, 為兒子曹丕代漢建魏, 奠定了基礎。

新朝皇帝王莽本是西漢末年的權臣, 但他手段比曹操還高明, 而且親自代漢建新, 成為新朝開國之君。

不過, 王莽是厲害了, 他的嫡長子、新朝皇太子王宇卻是差點拖了後腿, 而且還是以非常可笑的方式落幕。

頂配家族的另類艱辛

王宇出身於元城(今河北大名)王氏, 這個王氏雖然跟以周靈王太子晉、秦朝名將王翦王賁王離祖孫三代為首的太原王氏相比, 影響力似乎稍弱一些, 但在西漢末年, 這個家族卻是取得了與劉氏皇族肩並肩的地位。

元城王氏的發跡點是西漢黃龍元年(西元前49年), 漢元帝劉奭冊封王政君為皇后, 緊接著西漢竟甯元年(西元前33年), 漢元帝駕崩, 王政君的兒子皇太子劉驁即位, 是為漢成帝, 王政君成為皇太后, 就真正形成了“居位輔政, 家凡九侯、五大司馬”的第一外戚世家。

不過, 王宇並沒有沾上姑祖母皇太后王政君的光, 因為他的祖父、王政君的弟弟王曼早逝沒被封侯, 他的父親王莽成了這個顯赫家族的另類, 生活簡樸清淨。

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 王宇的祖母渠氏才不惜違背當時“同姓不婚”的原則, 讓王莽娶了宜春敬侯、丞相王訢(XĪN)的孫女王氏為妻, 與宜春王氏聯姻, 王氏就是王宇的母親。

王莽當然不甘心這種落拓地位,

他一方面勤學好問、謙恭仁孝, 另一方面對當權的各位叔伯殷勤侍奉, 贏得了非常好的名聲。

進擊的父親

西漢陽朔三年(西元前22年), 陽平侯、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病重, 王宇的父親王莽衣不解帶幾個月, 盡心盡力地照顧病榻上的伯父王鳳, 王鳳大受感動。

同年八月, 王鳳臨死前, 特意囑咐妹妹皇太后王政君、外甥漢成帝劉驁要照顧王莽。

王莽隨後被任命為黃門郎, 後來又升為射聲校尉。

射聲校尉王莽不改初衷, 不僅政績顯著, 也得到了朝廷上下的廣泛認可, 他的叔父成都侯、大司馬衛將軍王商上書, 希望把自己的封地讓一部分給他, 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等名士, 也都大贊王莽, 漢成帝對王莽的印象越來越好。

西漢永始元年(西元前16年), 王太后憐憫沒被封侯的弟弟王曼, 漢成帝也有意提拔王莽, 就追封王曼為新都哀侯, 以王莽嗣侯位, 並任命他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王莽雖然身份地位上升, 但他的操守卻更加謙恭, 名聲也更高了。

王宇也隨著父親王莽的升遷, 成了一位侯爺之子。

低落的境地

西漢綏和元年(西元前8年), 曲陽侯、大司馬驍騎將軍王根病重, 舉薦侄子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王莽代替他, 漢成帝劉驁就任命王莽為大司馬。

新都侯、大司馬王莽執掌朝政後, 更加兢兢業業, 舉賢任能, 得到的賞賜和俸祿都用來款待名士, 生活反倒更加節儉。

王宇也在父親王莽的教導下, 成了一位學識優異的大好青年, 但他的前途卻因一件大事變得灰暗起來。

西漢綏和二年(西元前7年), 漢成帝去世, 沒有留下子嗣, 他的侄子定陶王劉欣繼位, 是為漢哀帝, 尊奉皇太后王政君為太皇太后。

漢哀帝登基後, 他的祖母定陶國傅太后與母親丁姬的家族開始得勢,

王莽不得不卸職回到封地新都, 閉門不出, 等待機會。

王宇明白父親王莽面臨的困境, 整日在家讀書寫字, 與父分憂。

王宇的二弟王獲卻不懂形勢, 竟然因瑣事殺死了一個奴婢, 王莽嚴厲責備了王獲, 並逼迫他自殺了。

獨立的見解

西漢建平二年(西元前5年), 漢哀帝劉欣的母親帝太后丁氏去世, 丁氏外戚失去了後盾。

西漢元壽元年(西元前2年), 漢哀帝的祖母皇太太後傅氏去世, 不久漢哀帝在群臣的勸諫下, 徵召王莽回朝。

西漢元壽二年(西元前1年), 漢哀帝去世, 沒有留下子嗣, 新都侯王莽在太皇太后王政君和文武百官的支持下, 再任大司馬。

王莽主張迎立漢哀帝的堂弟、年僅9歲的中山王劉衎繼位, 是為漢平帝, 王太后臨朝稱制, 把大權委託給王莽。

當時,漢平帝劉衎的母親衛姬還活著,王莽為了獨掌大權,就對王太后說道:

“前哀帝立,背恩義,自貴外家丁、傅,撓亂國家,幾危社稷。今帝以幼年複奉大宗,為成帝后,宜明一統之義,以戒前事,為後代法。”

王莽是要以之前外戚丁氏、傅氏家族為戒,宣佈漢平帝為漢成帝劉驁的後嗣,杜絕衛氏家族上臺的可能,王太后當然表示同意。

於是,王莽派人就地賜封衛姬為中山孝王后,賜給漢平帝的舅父衛寶、衛玄關內侯的爵位,讓他們都留在中山國,不得到京師長安。

王宇對父親王莽的做法很不理解,第一次與父親發生爭執,認為現在排斥衛氏家族,等漢平帝長大後怨恨,恐怕將會大禍臨頭。

王莽沒有理會,王宇表面上不再解釋,暗地裡卻開始偷偷採取行動。

第一計失利

王宇暗中派人和關內侯衛寶等人聯繫,教他們讓中山孝王後衛姬上書謝恩,陳說丁氏家族、傅氏家族之前的罪行,請求到京師來見兒子漢平帝劉衎。

王莽看了衛姬的奏章後,知道必須阻止她來京師,就稟告了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給有司曰:

“中山孝王后深分明為人後之義,條陳故定陶傅太后、丁姬悖天逆理,上僣位號,徙定陶王於信都,為共王立廟于京師,如天子制,不畏天命,侮聖人言,壞亂法度,居非其制,稱非其號。是以皇天震怒,火燒其殿,六年之間大命不遂,禍殃仍重,竟令孝哀帝受其餘災,大失天心,夭命暴崩,又令共王祭祀絕廢,精魂無所依歸。朕惟孝王后深說經義,明鏡聖法,懼古人之禍敗,近事之咎殃,畏天命,奉聖言,是乃久保一國,長獲天祿,而令孝王永享無疆之祀,福祥之大者也。朕甚嘉之。夫褒義賞善,聖王之制,其以中山故安戶七千益中山后湯沐邑,加賜及中山王黃金各百斤,增傅相以下秩。”

在這份詔書中,王莽借漢平帝的名義,把定陶傅太后、丁姬等人又罵了一頓,然後告誡衛姬要吸取教訓,給她增加了封邑,賜了黃金和秩祿。

但衛姬並不稀罕封邑和財物,而是希望能見到漢平帝,整天哭個不停。

王宇派人安慰衛姬不要放棄,教她繼續上書請求來京師。

另外,為了防止父親王莽再次拒絕,王宇決定另闢蹊徑。

狗血門的荒誕

王宇找到老師吳章和妻子呂焉的哥哥呂寬,一起商量這件事情。

吳章認為王宇的父親王莽不會聽從勸說,但他認為王莽相信鬼神,可以想辦法製造怪異的事情,使王莽感到恐懼,再由吳章趁機推演,勸說王莽把朝政大權交給衛氏家族。

於是,王宇就讓呂寬半夜拿著狗血等塗灑在王莽的府第,但守門的護衛當即就發現了這件事。

王莽調查下來,發現是兒子王宇搞的鬼,一怒之下將王宇投進監獄,讓他服毒自盡。

王宇的妻子呂焉因懷有身孕,被關在牢裡,等到生下孩子以後,再殺死她。

呂寬潛逃後不久,就被抓捕誅殺,並滅三族。

身後的災難

王莽又把這個情況上奏給了太皇太后王政君:

“宇為呂寬等所詿誤,流言惑眾,與管、蔡同罪,臣不敢隱,其誅。”

在這裡,王莽認為兒子王宇的做法,跟坑害周成王的兩個叔叔管叔、蔡叔是一樣的罪惡,要得到嚴懲。

承陽侯、光祿勳甄邯等人稟告王太后,下詔曰:

“夫唐堯有丹朱,周文王有管、蔡,此皆上聖亡奈下愚子何,以其性不可移也。公居周公之位,輔成王之主,而行管、蔡之誅,不以親親害尊尊,朕甚嘉之。昔周公誅四國之後,大化乃成,至於刑錯。公其專意翼國,期於致平。”

在這份詔書中,承陽侯、光祿勳甄邯等人借漢平帝的名義,把王莽比作周公,進一步讚頌了他。

王莽趁機將衛氏家族一網打盡,徹底查處了呂寬案件,牽連到不少各郡、各封國之前抨擊自己的人。

敬武公主、梁王劉立、紅陽侯王立和平阿侯王仁等宗室貴族,也受到牽連,王莽派使者逼迫他們都自殺了。

由於先後有上百人被殺,海內震動,大司馬護軍奏言道:

“安漢公遭子宇陷於管、蔡之辜,子受至重,為帝室故不敢顧私。惟宇遭罪,喟然憤發作書八篇,以戒子孫。宜班郡國,令學官以教授。”

這是對王莽的又一次歌頌,卻也把他對兒子王宇愛與怨,通過八篇文章傳揚到郡國各地,跟《孝經》一樣來看待。

追諡皇太子

西漢初始元年(西元8年),已成為攝皇帝的王莽,在鎮壓了多起擁護劉氏皇族的反叛後,利用符命之說,改國號為“新”,把西漢初始元年十二月改為建國元年正月。

新朝始建國元年(西元9年),王莽去掉漢朝的名號,正式稱帝,降封西漢皇太子孺子嬰為定安公。

王莽登基後,追諡自己的嫡長子王宇為“新朝隱太子”。

新朝隱太子王宇留下王千、王宗等6個兒子,皇帝王莽賜封王千為功隆公,王壽為功明公,王吉為功成公,王宗為功崇公,王世為功昭公,王利為功著公。

王宇見於正史的兩個女兒,王莽也給予妥善安排:長女王妨,下嫁符命中提到的奉新公、衛將軍王興;次女王夫人,則嫁給了定安公孺子嬰。

悅史君點評:王宇是王莽的嫡長子,他見證了父親的強勢崛起,也陪著父親度過了低潮。

但王宇沒有父親王莽的手腕和毅力,反而想方設法阻止父親繼續執政,不僅險些釀成王氏家族的大難,也讓自己死於非命。

王莽稱帝后,追封王宇為皇太子,把他的兒女都進行了很好的安置,可能在王莽的內心,也為兒子感到可惜吧。

把大權委託給王莽。

當時,漢平帝劉衎的母親衛姬還活著,王莽為了獨掌大權,就對王太后說道:

“前哀帝立,背恩義,自貴外家丁、傅,撓亂國家,幾危社稷。今帝以幼年複奉大宗,為成帝后,宜明一統之義,以戒前事,為後代法。”

王莽是要以之前外戚丁氏、傅氏家族為戒,宣佈漢平帝為漢成帝劉驁的後嗣,杜絕衛氏家族上臺的可能,王太后當然表示同意。

於是,王莽派人就地賜封衛姬為中山孝王后,賜給漢平帝的舅父衛寶、衛玄關內侯的爵位,讓他們都留在中山國,不得到京師長安。

王宇對父親王莽的做法很不理解,第一次與父親發生爭執,認為現在排斥衛氏家族,等漢平帝長大後怨恨,恐怕將會大禍臨頭。

王莽沒有理會,王宇表面上不再解釋,暗地裡卻開始偷偷採取行動。

第一計失利

王宇暗中派人和關內侯衛寶等人聯繫,教他們讓中山孝王後衛姬上書謝恩,陳說丁氏家族、傅氏家族之前的罪行,請求到京師來見兒子漢平帝劉衎。

王莽看了衛姬的奏章後,知道必須阻止她來京師,就稟告了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給有司曰:

“中山孝王后深分明為人後之義,條陳故定陶傅太后、丁姬悖天逆理,上僣位號,徙定陶王於信都,為共王立廟于京師,如天子制,不畏天命,侮聖人言,壞亂法度,居非其制,稱非其號。是以皇天震怒,火燒其殿,六年之間大命不遂,禍殃仍重,竟令孝哀帝受其餘災,大失天心,夭命暴崩,又令共王祭祀絕廢,精魂無所依歸。朕惟孝王后深說經義,明鏡聖法,懼古人之禍敗,近事之咎殃,畏天命,奉聖言,是乃久保一國,長獲天祿,而令孝王永享無疆之祀,福祥之大者也。朕甚嘉之。夫褒義賞善,聖王之制,其以中山故安戶七千益中山后湯沐邑,加賜及中山王黃金各百斤,增傅相以下秩。”

在這份詔書中,王莽借漢平帝的名義,把定陶傅太后、丁姬等人又罵了一頓,然後告誡衛姬要吸取教訓,給她增加了封邑,賜了黃金和秩祿。

但衛姬並不稀罕封邑和財物,而是希望能見到漢平帝,整天哭個不停。

王宇派人安慰衛姬不要放棄,教她繼續上書請求來京師。

另外,為了防止父親王莽再次拒絕,王宇決定另闢蹊徑。

狗血門的荒誕

王宇找到老師吳章和妻子呂焉的哥哥呂寬,一起商量這件事情。

吳章認為王宇的父親王莽不會聽從勸說,但他認為王莽相信鬼神,可以想辦法製造怪異的事情,使王莽感到恐懼,再由吳章趁機推演,勸說王莽把朝政大權交給衛氏家族。

於是,王宇就讓呂寬半夜拿著狗血等塗灑在王莽的府第,但守門的護衛當即就發現了這件事。

王莽調查下來,發現是兒子王宇搞的鬼,一怒之下將王宇投進監獄,讓他服毒自盡。

王宇的妻子呂焉因懷有身孕,被關在牢裡,等到生下孩子以後,再殺死她。

呂寬潛逃後不久,就被抓捕誅殺,並滅三族。

身後的災難

王莽又把這個情況上奏給了太皇太后王政君:

“宇為呂寬等所詿誤,流言惑眾,與管、蔡同罪,臣不敢隱,其誅。”

在這裡,王莽認為兒子王宇的做法,跟坑害周成王的兩個叔叔管叔、蔡叔是一樣的罪惡,要得到嚴懲。

承陽侯、光祿勳甄邯等人稟告王太后,下詔曰:

“夫唐堯有丹朱,周文王有管、蔡,此皆上聖亡奈下愚子何,以其性不可移也。公居周公之位,輔成王之主,而行管、蔡之誅,不以親親害尊尊,朕甚嘉之。昔周公誅四國之後,大化乃成,至於刑錯。公其專意翼國,期於致平。”

在這份詔書中,承陽侯、光祿勳甄邯等人借漢平帝的名義,把王莽比作周公,進一步讚頌了他。

王莽趁機將衛氏家族一網打盡,徹底查處了呂寬案件,牽連到不少各郡、各封國之前抨擊自己的人。

敬武公主、梁王劉立、紅陽侯王立和平阿侯王仁等宗室貴族,也受到牽連,王莽派使者逼迫他們都自殺了。

由於先後有上百人被殺,海內震動,大司馬護軍奏言道:

“安漢公遭子宇陷於管、蔡之辜,子受至重,為帝室故不敢顧私。惟宇遭罪,喟然憤發作書八篇,以戒子孫。宜班郡國,令學官以教授。”

這是對王莽的又一次歌頌,卻也把他對兒子王宇愛與怨,通過八篇文章傳揚到郡國各地,跟《孝經》一樣來看待。

追諡皇太子

西漢初始元年(西元8年),已成為攝皇帝的王莽,在鎮壓了多起擁護劉氏皇族的反叛後,利用符命之說,改國號為“新”,把西漢初始元年十二月改為建國元年正月。

新朝始建國元年(西元9年),王莽去掉漢朝的名號,正式稱帝,降封西漢皇太子孺子嬰為定安公。

王莽登基後,追諡自己的嫡長子王宇為“新朝隱太子”。

新朝隱太子王宇留下王千、王宗等6個兒子,皇帝王莽賜封王千為功隆公,王壽為功明公,王吉為功成公,王宗為功崇公,王世為功昭公,王利為功著公。

王宇見於正史的兩個女兒,王莽也給予妥善安排:長女王妨,下嫁符命中提到的奉新公、衛將軍王興;次女王夫人,則嫁給了定安公孺子嬰。

悅史君點評:王宇是王莽的嫡長子,他見證了父親的強勢崛起,也陪著父親度過了低潮。

但王宇沒有父親王莽的手腕和毅力,反而想方設法阻止父親繼續執政,不僅險些釀成王氏家族的大難,也讓自己死於非命。

王莽稱帝后,追封王宇為皇太子,把他的兒女都進行了很好的安置,可能在王莽的內心,也為兒子感到可惜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