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休閒海釣成海上旅遊新名片,去年海洋生產總值占青島全市26%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1月26日, 半島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 2017年, 全市海洋與漁業系統加快實施海洋與漁業新舊動能轉換, 海洋綜合管理和現代漁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預計全市海洋生產總值2860億元左右, 占全市生產總值26%。 全年水產品總產量121.7萬噸, 實現產值170.2億元。

修復濱海濕地面積84萬平方米

2017年, 膠州灣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水質優良比例穩步提高, 海域優良水質面積達到71.8%, 比5年前提升25.4%。 去年青島在全國率先推行灣長制。 積極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推進“南紅北柳”濱海濕地修復工程, 組織膠州灣西翼段、紅島南岸段、西海岸紅石崖段重點岸線整治修復,

共整治岸線14公里, 修復濱海濕地面積84萬平方米, 恢復生態廊道植被63萬平方米。 加快實施大公島保護利用示範項目和靈山島、竹岔島、齋堂島整治修復專案, 組織完成62個海島標誌修復。

休閒海釣成海上旅遊“新名片”

實施產業精准招商, 成功引進山東中魯遠洋漁業公司總部落戶青島, 成為青島漁業企業中唯一的上市企業。 積極推進遠洋漁業開發合作, 10家企業與12個國家建立合作專案。 目前, 全市註冊遠洋漁業公司31家, 發展遠洋漁船163艘、作業漁船109艘, 全年完成遠洋捕撈量14.1萬噸、產值15.2億元, 是5年前的45倍。 投資超過百億元的中國國際(北方)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專案建設順利推進。 海洋牧場建設持續推進。 全市建成10處休閒型海洋牧場和全省首個公益型海洋牧場, 其中6處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 共安排各級資金2400多萬元, 放流苗種16.6億單位, 再創歷史新高, 放流綜合投入產出比達到1:5。

休閒漁業品牌漸成亮點。 積極推廣“漁夫垂釣”海釣品牌, 全市創建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11處, 省級休閒海釣基地2處, 省級休閒海釣場4處, 面積近20萬畝, 新創2個國家級示範性漁業文化節慶, 休閒海釣逐步成為島城海上旅遊產業“新名片”。

全年查處違法用海案件15起

突出“三灣一線”(膠州灣、嶗山灣、靈山灣和市區前海一線)執法監管, 全年查處違法用海案件15起、漁業違規案件582件, 清理禁用漁具3.4萬套。 針對伏季休漁政策調整, 從嚴從重打擊漁船違規出海捕撈行為, 休漁期間共查獲違規漁船493艘、罰款387余萬元, 為上年兩倍, 聯合執辦了我省史上首例非法捕撈水產品入刑案。 嚴格落實捕撈漁船“雙控”管理制度, 爭取國家漁船拆解經費3500萬元,

通過“禁、廢、轉、改”, 推進漁船“小換大、舊換新、木換鋼”, 重點扶持150馬力以上漁船更新改造和建設, 拆解漁船114艘、報廢功率2900千瓦, 更新改造漁船84艘。 集中開展漁船非法載客、休閒海釣船等專項整治, 依法沒收、拆解涉漁“三無”、套號、假號船舶37艘。

今年加快傳統漁港改造升級

今年, 青島將著力推進深藍漁業建設。 通過加快在建待建漁船的建設進度, 爭取全年作業遠洋漁船達到120艘, 年捕撈產值達17億元。 著力引進中水集團等漁業領軍企業, 持續壯大遠洋漁業體量。 加快漁業“走出去”, 推動馬來西亞漁業產業園等海外綜合性漁業基地建設實現突破, 深入開展海外養殖、捕撈、加工、經貿等領域對外交流合作。 推進中國北方(青島)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專案完成一期工程主體施工。

今年青島還將研究制定支持新漁業發展實施意見, 大力推進生態良好、效益提升、產業融合、動能轉換的新型漁業產業發展。 以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為平臺, 推進“礁、魚、船、岸、服”五配套, 打造海洋牧場升級版, 集中扶持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觀測監控預警、岸基服務配套建設, 加快構建集垂釣、體驗、觀光、美食、科普等於一體的新型海洋牧場建設示範區。 依託適宜海島, 綜合生態保護、底播增殖、海洋牧場開發等功能, 建設新型海島漁業創新試驗區。 將漁港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 加快傳統漁港改造、擴容、升級, 以積米崖、沙子口等國家級中心漁港為依託, 拓展漁港功能, 規劃建設集文化、休閒、娛樂、餐飲、商業於一體的“漁人碼頭”,繁榮漁區城鎮經濟。

規劃建設集文化、休閒、娛樂、餐飲、商業於一體的“漁人碼頭”,繁榮漁區城鎮經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