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蘭州握橋,舊時蘭州八景之一的虹橋春漲說的就是此橋

蘭州握橋又稱臥橋, 在蘭州城西, 始建於明永樂間, 清代兩次重建, 現位於水車博覽園內。

中國橋樑專家茅以升在他的《中國古橋技術史》中對蘭州握橋給以很高的評價,

說蘭州握橋是中國"伸臂木梁橋的一個代表。 " 蘭州握橋始建于唐代, 相傳是仿"河厲"之制而建的。 "河厲"是吐谷渾所建造的一種橋型, 它的仿造說明, 早在唐代, 蘭州地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已經十分興盛。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說, 蘭州握橋的建造, 是蘭州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結晶。

《皋蘭縣誌▪橋津》裡寫道:“握橋又名三公橋, 在袖川門西二百步, 當阿幹河口。 架木橫空, 東西十餘丈, 其下無柱, 高五丈。 其上覆蓋如屋, 楹欄齊整, 亦匠心之巧者。 ”《重修皋蘭縣誌·輿地下·津梁》載:"臥(一作握)橋, 一名三公橋, 又名西津橋, 在袖川門外二百步阿幹河上。 "

橋由28根朱紅大柱組成橋廊13間, 中間3間, 兩側各5間。 廊柱下端柱頭倒掛, 雕成桃形, 柱的上方有縷花裝飾, 花欄廊廈。 橋頭翼亭四角飛簷, 卷棚歇山頂, 上蓋黑色琉璃瓦, 造型雄偉奇特, 建築手藝精巧, 別具一格。 翼亭均有題額, 東亭前額"空中鼇背", 陰額"彩虹";西亭前額"天上慈航", 陰額"新月"。 橋呈穹隆特起之弓形, 且塗以紅色, 故稱"虹橋"。 橋上木植均施彩繪, 美輪美奐。

“虹橋春漲”為舊時蘭州八景之一, 這裡的虹橋指的就是雷壇河握橋的美麗景色。 曾有詩雲:“不憑支柱架虹腰, 獨臥河幹曆幾朝。 橋上行人橋下影, 年年來去送寒潮。 ”又有詩雲:“春橋春度觀春華, 春水春山春景佳。 河漲春橋橋春漲, 流沙過客客流沙”

1952年, 為了修通七裡河、西固的西郊林蔭大道, 決定將解放門以西的路段加寬, 握橋已影響交通, 若保存老橋, 另選新橋址, 則需拆遷眾多的居民房屋。 因此決定將橋拆除。 當時, 許多地方紳士為保存古跡, 出面阻攔。 後來, 蘭州市勞動局局長趙子明在現場群眾大會上進行說服, 拆除工作才得以進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