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去惠州品美食

都說廣州美食在順德, 連謝霆鋒都要在哪裡做美食節目, 可見順德美食的名氣, 不過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惠州美食, 惠州美食也是令人想念和難忘的。

惠州, 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江之濱, 珠江三角洲東北端。 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

惠州不僅有美食, 而且山清水秀, 景美人美, 來惠州你可以選擇上羅浮山, 下巽寮灣、大亞灣, 不過今天重點介紹的是來惠州吃什麼才夠味。 來惠州吃香的喝香的。

“梅菜東坡肉”

漢族傳統名菜梅菜扣肉, 屬粵菜客家招牌菜。 東皮肉的特點在於顏色醬紅油亮, 湯汁黏稠鮮美, 扣肉滑溜醇香, 肥而不膩, 肉質軟爛, 口齒留香。

梅菜是客家傳統特產, 惠州有“梅菜之鄉”的稱號, 種植歷史數百年。

這裡的梅菜幹色澤鮮亮, 香氣撲鼻, 清甜爽口。 其特性不寒不燥、不濕不熱, 被傳為“正氣”菜。

梅菜扣肉是二者的完美結合。 梅菜吸油, 東坡肉又吸收了梅菜的清香, 這樣的搭配真是恰到好處, 相得益彰。

“釀春”

釀春其實就是煎蛋, 但卻是一道考驗釀技術的菜。

釀春一般選用鴨蛋, 將生鴨蛋整只打入碗中, 然後用筷子挑開蛋黃上的外皮, 將肉餡釀入整個蛋黃中。 釀好的鴨蛋放入開水中, 小火慢慢養熟, 期間不能加蓋, 否則蛋白易產生氣泡。 等浮起後在大火煮熟即可, 蛋中有餡, 風味獨到。

這道菜帶著濃濃的小城故事和淡淡的思鄉情懷。 自清代起, 惠州長輩喜用雞蛋在過生日時為孩子佐菜祝賀, 寓意如春天般生機勃勃, 快高長大。 “釀春”也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經後人結合本土風味, 放入長絲蔥花代替壽麵, 寓意健康長壽, 聰明伶俐。

“鹽焗雞”

客家鹽焗雞,與釀豆腐,梅菜扣肉,被稱為惠州三寶。惠州人用焗的方法,以鹽“倒逼”雞肉的原汁原味,鹽焗雞色澤金黃,皮爽肉滑,骨香味濃,清鮮可口,有滋補固腎的功效。

“釀豆腐”

釀,在客家話裡的意思是,就是把餡料放入掏空的食材中。客家菜中釀的最有名氣,最有滋味的當然是釀豆腐,簡直就是逢年過節必備的佳品。

客家人對釀豆腐的情節,如同北方人對餃子的情節,釀豆腐的來源據說是從中原遷居而來的客家人在南方找不到包餃子的麵粉,而創出的豆腐中嵌入餃子餡,這裡面多少包含著團圓的意味。

“韭黃炒蜆”

蜆是一種貝類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東江沙地和床盛產河蜆,只是如今環境變化,也只在中上游的沙灘上才能找到這種淺埋沙底的小生物了。

河蜆的品質以金黃色為最佳。韭黃炒蜆,蜆肉香甜清淡,韭黃香甜濃郁,二者結合美味無窮。

“燜豬肉”

客家人的餐桌做的最多的是燜豬肉。燜,是一項講究水與火配合的廚藝。燜運用了水,減少了火的熱氣,增加了水的溫性,所以在濕熱容易上火的南方大受歡迎。客家人的燜五花八門,有黃燜,紅燜,醬燜,油燜,不同的材料採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口味。

燜豬肉,吃起來口感爽滑,豬肉的瘦肉綿軟,肥肉不膩。客家人在燜的時候,愛用鹹菜,鹹菜中和肥肉的油膩,又能增加自身的酸脆感,讓人回味無窮。

“豆腐花”

豆腐花是客家人最愛的小吃,而惠州的豆腐花則以羅浮山下最佳。

這裡的豆腐花選用被譽為“道教第七大洞天”的羅浮山泉水製作。選用本地綠皮黃豆,在羅浮山泉水中浸泡8小時,黃豆吸飽水份後再加以打漿、濾渣、煮滾,複降溫至90℃,最後沖入凝固劑豆漿後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口感軟滑細膩,鮮嫩的口感竟然有種喝雙皮奶的感覺。

“艾粄”

粄在惠州人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客家人的粄,大致可分為兩種。以粳米做原料的,松香可口;以糯米做原料的,則軟粘誘人。

做粄的手藝,在以前都是婆婆傳給媳婦,但現如今這門手藝卻是越來越少了。

惠州美食選料新鮮、製作精細,充分發揮食材的原汁原味,其清淡適口是其最大特點。

趕緊在週末帶著朋友和家人去惠州品美食吧!

客家鹽焗雞,與釀豆腐,梅菜扣肉,被稱為惠州三寶。惠州人用焗的方法,以鹽“倒逼”雞肉的原汁原味,鹽焗雞色澤金黃,皮爽肉滑,骨香味濃,清鮮可口,有滋補固腎的功效。

“釀豆腐”

釀,在客家話裡的意思是,就是把餡料放入掏空的食材中。客家菜中釀的最有名氣,最有滋味的當然是釀豆腐,簡直就是逢年過節必備的佳品。

客家人對釀豆腐的情節,如同北方人對餃子的情節,釀豆腐的來源據說是從中原遷居而來的客家人在南方找不到包餃子的麵粉,而創出的豆腐中嵌入餃子餡,這裡面多少包含著團圓的意味。

“韭黃炒蜆”

蜆是一種貝類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東江沙地和床盛產河蜆,只是如今環境變化,也只在中上游的沙灘上才能找到這種淺埋沙底的小生物了。

河蜆的品質以金黃色為最佳。韭黃炒蜆,蜆肉香甜清淡,韭黃香甜濃郁,二者結合美味無窮。

“燜豬肉”

客家人的餐桌做的最多的是燜豬肉。燜,是一項講究水與火配合的廚藝。燜運用了水,減少了火的熱氣,增加了水的溫性,所以在濕熱容易上火的南方大受歡迎。客家人的燜五花八門,有黃燜,紅燜,醬燜,油燜,不同的材料採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口味。

燜豬肉,吃起來口感爽滑,豬肉的瘦肉綿軟,肥肉不膩。客家人在燜的時候,愛用鹹菜,鹹菜中和肥肉的油膩,又能增加自身的酸脆感,讓人回味無窮。

“豆腐花”

豆腐花是客家人最愛的小吃,而惠州的豆腐花則以羅浮山下最佳。

這裡的豆腐花選用被譽為“道教第七大洞天”的羅浮山泉水製作。選用本地綠皮黃豆,在羅浮山泉水中浸泡8小時,黃豆吸飽水份後再加以打漿、濾渣、煮滾,複降溫至90℃,最後沖入凝固劑豆漿後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口感軟滑細膩,鮮嫩的口感竟然有種喝雙皮奶的感覺。

“艾粄”

粄在惠州人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客家人的粄,大致可分為兩種。以粳米做原料的,松香可口;以糯米做原料的,則軟粘誘人。

做粄的手藝,在以前都是婆婆傳給媳婦,但現如今這門手藝卻是越來越少了。

惠州美食選料新鮮、製作精細,充分發揮食材的原汁原味,其清淡適口是其最大特點。

趕緊在週末帶著朋友和家人去惠州品美食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