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驚呆了!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帝還不夠,竟然還攢私房錢!

估計現在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存私房錢的習慣, 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拿出來放到明面上, 因為比較曖昧比較私密。 不過中國古代的很多帝王, 竟然也存私房錢, 按道理說, 皇帝是一國之君,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 整個國家都是皇帝的, 那為啥還要私設小金庫呢?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傳統, 就是皇室財政與國家財政很多時候還是分開的, 皇家的歸皇家, 國家的歸國家, 皇帝要養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還有那麼多的宮女太監, 吃的喝的玩的, 這些都得自己掏錢, 不夠花了甚至都會把手伸到國庫。

西漢的時候, 除了正常的賦稅入國庫外, 還要徵收未成年的人頭稅, 這個稅收所得的錢就是放到皇帝的小金庫。 漢武帝的時候, 常常孩子剛剛落地就要交人頭稅, 有些窮人家, 就出現過因交不起孩子的稅錢而把孩子掐死的情況。 漢靈帝還不滿於此,

為了聚斂錢財, 在皇宮設立類似民間的商業街, 自己做起了生意, 所得盡歸小金庫, 甚至還拿朝廷的官爵進行買賣。

宋朝從趙匡胤開始, 就專門設立了內庫, 即把每年節餘的國家財政放到這個內庫裡面, 初衷是作為財政準備金, 用來應付國家突發事件, 但後來也變了性質, 成了皇帝的小金庫。 當然, 國家一旦遇到戰爭、災荒等大事件, 皇帝還是可以拿點錢出來借給政府應急的, 雖然有點不情願, 但是這個錢政府有了還是要還的。 雖然政府很講誠信, 總是能夠把皇帝的私房錢按時歸還, 但就是這樣皇帝也忍受不了這種形同勒逼的所謂借錢, 真宗皇帝就為這還下詔書"內藏庫專副以下, 不得將庫管錢帛數供報及於外傳說,

犯者處斬", 這都上升到砍頭的級別了, 可見皇帝是有多愛惜自己的小金庫。

宋朝的皇帝儘管很不情願, 有時還是會拿出小金庫中的錢財資助政府。 可到了明朝, 皇帝則反其道而行之, 不再從自己的口袋裡往外掏錢了, 而是想方設法勒索政府,

把國庫的錢弄到自己的口袋裡去, 還美其名曰:國家如果有事, 大臣們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不要總打皇帝小金庫的主意, 皇帝也是要過日子的嘛!於是, 政府為了充實國庫, 就變著法的增加賦稅, 名頭之多令人咂舌!最終惹得天怒人怨, 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 明王朝就在這種雞飛狗跳的財政困境中垮臺了。

到了清代, 皇帝的"小金庫"充公了, 不過並沒有影響到皇帝的日常開銷。 皇帝要花錢, 隨時可以向戶部支取, 前提是戶部能拿得出錢。 這樣戶部在管理國家財政之外, 又成了皇帝的私人財庫。 當一個皇帝花錢如流水, 或者皇室人員太多而又奢靡浪費的時候, 國家財政就要承受極大的壓力, 很容易變形乃至癱瘓, 從而導致社會混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