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日軍的這一戰術讓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上, 日本和中國曾爆發過兩次大規模戰爭, 從1894年爆發的甲午戰爭, 再到後來的抗日戰爭, 日軍有一招屢試不爽的戰術, 曾讓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這一戰術便是日軍最擅長使用的迂回戰。

作為迂回戰的老祖宗, 中國歷朝歷代的軍隊都曾大規模使用迂回戰, 比如戰國時期著名的圍魏救趙, 就是典型的迂回戰術, 而到了近代, 這一戰術卻被日本軍隊發揮的淋漓盡致。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軍隊

在甲午戰爭期間, 日本軍隊就曾多次向清軍實施迂回戰,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威海衛之戰。

1895年1月20日, 就在清軍和日本軍隊在海上激戰正酣的時候, 日本軍隊的大山岩大將率領兩萬五千名日軍, 使用迂回戰術, 在日本軍艦的掩護下突然登陸山東榮成的龍鬚島, 並在登陸完成後迅速去包抄威海衛, 清軍士兵節節敗退, 日本士兵很快便佔領了威海衛全境。

日軍佔領威海衛後使用清軍的岸防炮對港內的北洋軍艦進行射擊, 北洋海軍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全軍覆沒, 日軍佔領山東半島後, 京畿地區頓時門戶大開, 各地的清軍也開始全線潰退, 清政府無奈只好乞降。

淞滬會戰時的中國守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 日軍仍然經常採用各種迂回包抄戰術, 並且屢屢得手, 讓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盧溝橋事變爆發一個多月後, 中國軍隊和日軍爆發了慘烈的淞滬會戰, 中日雙方累計投入了近百萬的兵力, 在三個月的時間裡, 整個戰場變成了人間地獄, 中國軍隊和日軍在上海進行了“絞肉機式”的陣地戰, 給日軍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中國軍隊在付出三十多萬傷亡的代價後, 徹底的粉碎了日軍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畫。

淞滬會戰時的日軍

正當淞滬會戰達到白熱化階段的時候, 日軍再次故技重施, 使用迂回戰在杭州灣的金山衛突然登陸, 直接扭轉了戰局。

當時在金山衛守衛的中國軍隊只有不到一個營的兵力, 日軍新組建的第10軍在司令官柳川平助的指揮下, 由艦艇護送到金山衛, 很快便佔領了那裡的海灘, 日軍登陸成功後便迅速包抄中國守軍的南部防線, 當時早已打的精疲力盡的國軍部隊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開始潰敗, 防線已經全部崩潰, 上海淪陷之後導致首都南京的門戶大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