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夢·實踐者】“心理師”:三十餘年堅守一線 讓青少年看到更美“風景”

從青絲到耳鬢略微斑白, 從一名普通的心理社會工作者到青年的心靈之友, 三十餘年的時光, 臉上經歲月打磨出的一條條皺紋是他對青少年心理服務工作全身心投入的最美見證。 他是團中央“青年之聲”心理服務聯盟副主席,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總幹事林平光, 更是祖國心理服務事業的探索者。

為服務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立志

1987年, 林平光醫科大學剛畢業, 正值血氣方剛之際, 憑著對心理服務事業的滿腔熱血的他便一頭紮進臨床精神心理行業。 那時候的他,

朝氣蓬勃, 靠著年輕的資本, 每週一、三、五精神科門診, 二、四、六進行心理諮詢服務, 似乎不知疲倦。

隨著時間的推移, 當接診量越來越大, 諮詢服務進行的越來越多之時, 他發現, 所接觸的人80%都是青少年群體。 “隨著現在孩子越來越早熟, 所以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問題往往也相對提早”, 林平光說道, “這其實非常考驗心理工作者, 需要長期的實地調查研究。 ”

從那一刻起, 他漸漸意識到了當我們的物質水準提升地越來越快, 社會整體條件越來越好之時, 心理問題往往被人們所忽略, 而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更是一個急於解決的問題。 他就此立志要為祖國的心理服務事業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探索出一條真正切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道路。

費盡心力探索心理服務新管道

2003年, 林平光進入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工作。 2008年, 林平光在經過了大量的調研和實踐後, 正式牽頭成立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 自此, 林平光開始更加緊密、頻繁地和基層社區人群、青少年接觸。

林平光說:“如何處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探索, 盡可能嘗試多種管道, 與青少年之間進行立體化地溝通。 ”在傳統的說教已經很難滿足現在青年的溝通需求情況下, 林平光明白, 針對現行環境, 在心理疏導手段和思維上必須要有所創新和改進。

在經過多次探索思考後, “互動”“共同參與”等一系列詞語出現在了林平光腦中。 “通過遊戲治療、音樂治療、心理劇、帶有正能量的電子競技等多種互動方式讓雙方一起來合作完成特色活動,

從而更好地來解決突破青少年的心理障礙”, 林平光說道。

從三十餘年前投身于心理服務行業的一名普通從業者轉變為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奔走呼號之人, 這一轉變, 其實是不易的。 這些年來, 哪怕遭受別人的不解, 哪怕有時候費勁心力而結果卻並不那麼如意, 但林平光從未後悔過。

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背後還有一顆公益心

數百場心理健康講座, 每年都幫助相關從業人員答疑解惑, 助力指導他們去更好地去實踐公益。 “我和我的團隊實際上就是一個公益推動者、宣導者”, 林平光如是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