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字到底怎麼寫?小學語文求求你放過我們成年人吧!

你見過最精彩的自我介紹是什麼樣的?

是“你好, 我姓黃, 紅綠燈的黃”

還是“你好, 我姓白, 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白”

又或者是“你好, 我姓房, 房灰鴻的房”

……

到昨天之前, 我以為以上這些自我介紹都算是非常別具一格了, 但是昨天, 我認識了一個姓段的新朋友, 他跟我握手:

你好, 我姓段, 撇豎橫橫提撇橫折彎橫撇捺的段

怎麼說呢, 那一刻我感覺我在氣勢上受到了碾壓, 怎麼辦?我的筆劃沒他多啊!

所以最後, 我就只能介紹自己道:

你好, 我姓王, 就是你家隔壁的那個王

輸人不輸陣, 我老王也不是輕易認輸的人。

但我還是不得不佩服這位新朋友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之深, 把握之准, 畢竟我們這些幼稚園畢業十幾二十年的寶寶們,

好多可是連字兒都不會寫了。

據悉, 被一個“四”字難倒的, 是一對正在輔導女兒做作業的夫妻

妻子魏女士稱, 自己從大學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從事文字類相關工作, 他自認女兒的小學作業難不倒自己。

但是, 女兒的這道一年級語文題, 卻讓夫妻雙雙犯了難。

原題為“旦”字的第二筆和“舊”字的第三筆是“ㄱ(橫折)”還是“(橫折鉤)”

媽媽魏女士選了兩字均為“ㄱ”;爸爸余先生看到, 認為兩字應當都是“”。

夫妻二人爭執不休, 開始查閱資料, 而這一查, 就查出了此次“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研討會”的關鍵點——四的第二筆到底是“ㄱ”還是“”

隨即, 丈夫以“四”字為例, 發了一條朋友圈, 沒曾想炸出140多條評論, 竟分成了五個觀點, 各自有理有據:

站橫折的、站橫折鉤的、站規範寫法和書法之差的、站楷體和宋體之差的、甚至還有認為這是“日”“曰”等外形相似的胖瘦字體之差的。

僵持不下的結果,讓余先生找到了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的記者向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的學士和碩士們尋求了答案。

是的沒錯!結果依然是僵持不下!

由此,橫折鉤之戰的最終結果,在《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中要求以宋體字筆劃為准的“橫折”,和一年級教科書中要求的“橫折鉤”中,再次僵持了下去……

現在,我來發表我的觀點:

這問題對我來說就一句話,四還有鉤?

不是畫個圈嗎?!日是兩個圈,品是三個圈,晶是六個圈這樣。

我從小到大這樣寫,誰敢說我寫的不是個四?

你敢說嗎?你們敢說嗎?

我自小就是這樣,想寫鉤就寫個鉤,不想寫了畫個圈,這完全取決於我爸把我打得重不重,如果實在打的太重,我不僅能寫出鉤,還能把字方方正正的寫在田字格的最中央。

所以,我這麼不嚴謹的態度,在面對這種剛剛開始學習漢字基礎知識的一年級小朋友時,是完全錯誤的。

也難怪父親會找上媒體,乃至求助到高校,也要將這個問題一探究竟。

這可能就像科學家在術業專攻的研究領域裡對於最微小的元素差別也要分毫析厘的態度一樣,這並不是無聊,而是嚴謹!

“橫折”與“橫折鉤”之爭,體現的大概也是我們年輕一代最容易忽視掉的漢字文化的魅力所在。

不過,如果將話題回歸到最根本的“題目”與“答案”上,我卻覺得,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死板的恪守所謂“標準答案”。

橫折是對,橫折鉤也並沒有錯,就像下面這些小朋友,錯的可能是題目本身,贏得的可就是來自無窮創造力的掌聲了。

多好啊,拋開題目情境,孩子的回答不是很令人感動嗎?

當然了,下面這種的就……

算了,不好看就不好看吧。

也算是事實啦~

那麼最後,對於這一次的漢字文化辯論大賽中,“四”字的第二筆到底怎麼寫這一辯題,我還是想說出我的最終答案,那就是……

用手寫!

……

用手再點個贊

僵持不下的結果,讓余先生找到了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的記者向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的學士和碩士們尋求了答案。

是的沒錯!結果依然是僵持不下!

由此,橫折鉤之戰的最終結果,在《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中要求以宋體字筆劃為准的“橫折”,和一年級教科書中要求的“橫折鉤”中,再次僵持了下去……

現在,我來發表我的觀點:

這問題對我來說就一句話,四還有鉤?

不是畫個圈嗎?!日是兩個圈,品是三個圈,晶是六個圈這樣。

我從小到大這樣寫,誰敢說我寫的不是個四?

你敢說嗎?你們敢說嗎?

我自小就是這樣,想寫鉤就寫個鉤,不想寫了畫個圈,這完全取決於我爸把我打得重不重,如果實在打的太重,我不僅能寫出鉤,還能把字方方正正的寫在田字格的最中央。

所以,我這麼不嚴謹的態度,在面對這種剛剛開始學習漢字基礎知識的一年級小朋友時,是完全錯誤的。

也難怪父親會找上媒體,乃至求助到高校,也要將這個問題一探究竟。

這可能就像科學家在術業專攻的研究領域裡對於最微小的元素差別也要分毫析厘的態度一樣,這並不是無聊,而是嚴謹!

“橫折”與“橫折鉤”之爭,體現的大概也是我們年輕一代最容易忽視掉的漢字文化的魅力所在。

不過,如果將話題回歸到最根本的“題目”與“答案”上,我卻覺得,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死板的恪守所謂“標準答案”。

橫折是對,橫折鉤也並沒有錯,就像下面這些小朋友,錯的可能是題目本身,贏得的可就是來自無窮創造力的掌聲了。

多好啊,拋開題目情境,孩子的回答不是很令人感動嗎?

當然了,下面這種的就……

算了,不好看就不好看吧。

也算是事實啦~

那麼最後,對於這一次的漢字文化辯論大賽中,“四”字的第二筆到底怎麼寫這一辯題,我還是想說出我的最終答案,那就是……

用手寫!

……

用手再點個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