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名師|吳文翰:“腳下生根”是輕靈敏捷的基礎

練習太極拳有三個層次, 開始就像是在水底下練。 然後就像在水中央練, 最後像是在水面上練。 這是郝為真老前輩練習太極拳的體會。

孫祿堂跟郝為真的後人也把這句話記錄下來。

郝為真練習太極拳的體會, 實際是表達了練習太極拳由實到虛的修煉過程。 在開始的時候, 練習太極拳是重和實的, 隨著功夫的增長 動作會變得輕靈.最後則好像在空氣中練拳了。

在水底練拳, 腳紮在水底, 身體運行時有水的阻 力, 這表明身體的輕靈度還沒有達到最高水準;進一步練習.好像在水中央練拳了, 虛領勁頂, 腳不是紮在水底了, 水的阻力也小了.這表明練拳的輕靈度提高了:到了第三層, 就浮到了水面上.沒有水的阻力.身體就極其虛靈了。 因此, 武派太極拳在走架時, 要求做到空、松、圓、活。 郝為真說的練拳體會, 實際就是要求做到空、松、圓、活。

如何做到空、松、圓、活呢?這就要求走架時.要從重、大向輕、靈的方向練習。

也就是開始練習時要沉穩重大.隨著功夫的增長.逐漸變得輕靈圓活。 這三層意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經歷的, 這只是郝為真老前輩自己的體會。 其實, 每個人練拳都有自己的體會, 比如中國臺灣的鄭曼青老人, 他練拳的感覺是像”陸地行舟”.這是在空氣中鍛煉自己輕靈勁的功夫。 這些練拳的體會.其實都是一種從重濁到輕靈的感受。

練拳講究“落地生根”.這其實也是一種比喻, 也就是練拳要注重腳下的穩定。 太極拳拳論中講:“邁步如貓行…邁步如臨深淵。 ”這也是一種比喻.是講步法的輕靈。 要做到“邁步如貓行”.得做到兩點:第一要輕, 第二要沉穩。 所謂沉穩.就是扎實.也就是腳下要有根。

如果腳下沒有根.那就是漂浮, 也就不會有步法輕靈了;如果腳下過於滯重, 也是做不到”邁步如貓行”的。 所以, 我們要求練拳要做到“舉步輕如鴻毛, 落步重如泰山”。 這就要求在步法轉換上一定要到位, 不能落步以後.再去轉動腳掌的位置、角度來調整身形上的不協調。 這也就是所謂的“落地生根”。 所以, 我們練習太極拳, 要做到輕靈穩健.就必須在步型、步法上下功夫, 一定要規範標準, 要根據自己的身高、體型, 找到適合自己的步幅、步寬。 在轉腳時, 還要做到角度準確。 另外, 還要練好基本功.也就是腰腿功夫。 如果腰腿不好.也是做不到步法輕靈穩健的。

除此之外, 做到步法的穩健輕靈還要掌握一些技術技巧。

比如做弓步動作.邁步時, 一定要把支撐腿穩定好.另一條腿的胯根要松.要用胯把腿送出去.送出去的腳要腳跟擦地而出, 如履薄冰, 然後依次過渡到全腳掌著地.重心前移, 最後完成弓步動作。 在將要完成弓步動作時.意念體重通過前腳湧泉穴下沉, 好像前腿紮入地面一樣。 這時.前腿的膝蓋不能過腳尖, 膝蓋也不要左右搖擺.要穩定住:後腿要微曲, 有彈性, 腳後跟不能離地, 腳掌也不能轉動。 還有.邁步時重心不要先移動.要等到前腿落實後.重心才能逐漸向前移動;重心移動時, 身體要中正.不能低頭貓腰。 這樣練習.就能做到“舉步輕如鴻毛.落步穩如泰山“。

另外, 太極拳為了技擊, 除了要求穩健輕靈外, 還要快速準確。 這就要求在騰挪閃展上下功夫。

閃展主要是腰上的功夫, 騰挪則是腿上的功夫。 要達到這個程度, 只是練習拳架還不夠, 還要進行一些專門的功法訓練。

總體來說.”落地生根”“腳下生根”就是為了練拳穩如泰山.舉步輕如鴻毛。 沒有“落地生根”的穩定性, 就不能做到“舉步輕如鴻毛”的輕靈。 “落地生根”不是滯重, 而是穩定。 如果過於滯重.就不能達到舉步輕靈的目的。

至於練習拳架的高低問題, 要因人而異。 過去練習太極拳, 都是先求開展後求緊湊。 開展, 就是身法要放低.動作要大一些。 過去都是青少年練習太極拳, 成年人練習太極拳的很少.所以, 開始練習時, 都是低架。 青少年練習武式太極拳, 也要求底架。 隨著年齡增長, 拳式要逐漸緊湊, 身法就高了。

楊式太極拳身法比較低,這是由於楊澄甫老師教拳時年齡不是很大,身體又高大,所以拳架比較開展。但是.練拳的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年齡,來決定架勢的高低。

鄭曼青老師的拳架就比較高,也比較快.這是因為鄭曼青個子和楊澄甫相差懸殊.所以他並沒有在外型上學習澄甫,而是在太極拳的理念上學習了楊澄甫.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練習武式太極拳的人高架比較多,這是由於武式太極拳主要是在文化人中間傳播,這些人大部分不是從小練習的,所以,一般都是高架,步法比較靈活。總之,練拳要因人而異.不是低架就好,高架就不好.也不是高架好,低架就不好。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去己之根”的觀點,見於上海的王壯弘先生給《陳氏太極拳圖說》作的序。他的觀點是練習太極拳要像不倒翁一樣.上輕下沉.如果“腳下生根—了,.步法就死了,不靈活了。其實.這只是從文字上對“腳下生根”的理解,比較片面。“落地生根”並不是真的紮在地上不動了,而是對人在運動中下肢穩固的一種比喻。

太極拳並不是只講“落地生根”,還講究輕靈敏捷、騰挪閃展。沒有“落地生根“的穩定性,也就不會有騰挪閃展的輕靈敏捷。“落地生根”是強調你在舉步投足時腳下要穩,如果腳下不穩,你還怎麼和人推手搏擊?所以,下肢穩固,是上肢輕靈的基礎,也是騰挪閃展的基礎。這就像蓋房一樣,不打好基礎,房子是蓋不起來的。

不僅僅是太極拳.中國武術都十分重視腰腿的功夫.重視下盤的穩固。所以.王壯弘說的”像不倒翁一樣.上輕下沉”是對的,但是.對“腳下生根…。落地生根”的理解是片面的。“腳下生根”並不是要把樁步紮死,太極療法,並不是死的樁步,而是對下肢穩定的一種形容比喻。

另外,在推手時要做到身體穩固.並不完全取決於樁步的穩定,更重要的是對虛實的把握。崔毅士老師當年坐著跟我推手,他虛實變化得好,到他手裡我站都站不穩,更甭想“落地生根—了。李亦佘對太極拳的虛實說得很清楚.他說:虛,並不是全無著落:實,也不是完全紮煞.像一個樁子紮在地上一樣。實中要有虛,虛中要有實。

太極拳最重要的是虛實的變化。如果虛實變化不好,再穩的樁步也是沒用的。不懂虛實的變化.也就像王壯弘說在他的《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說的“樁步也就成了死樁了”。

所以,在推手中,虛實變化得好.是身體穩定的關鍵。如果你不懂得虛實變化,或者是大虛大實,不懂得細微的虛實變化,那麼你想穩如泰山.也是做不到的。懂得虛實變化,身體才能像不倒翁一樣穩定。但是.下肢的穩固.也是身體虛實變化、閃展騰挪的基礎。

所以,練習太極拳,既要練習“腳下生根“的穩定性.又要懂得虛實的變化.練習騰挪閃展的靈敏。太極拳最重要的是開合虛實,其他身法的變化、樁步的穩定.都是為了開合虛實服務的。

吳文翰簡介:跟隨太極拳名師李聖端先生學習“郝架”又稱“開合架”(現今稱“武式太極拳”或“武派太極拳”)拳腳、器械功夫,用來強身健體。《武魂》特約編委、攥稿人;《名家講堂》攥稿人;香港《中國功夫》中英文雜誌顧問;

北京市、吉林市、鄭州市、石家莊市、北美洲武(郝)派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

香港世界武術家聯合會名譽主席;

第二屆、第三屆世界太極拳修煉大會武派太極拳導師;

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授予“功勳杯”、“特級大師”;

著有《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太極拳書目考》、《吳文翰武術文存》等著作;(有需要《吳文翰武術文存》電子圖書的拳友可以太極養生堂公眾號留言索取!)

另著有“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太極拳起源的幾種說法”、“徳為藝先,武以德顯”等二百多篇有關武史鉤玄、太極探跡、武學研究、武德掌故、拳法、拳理、拳架、拳史等學術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詳情!

身法就高了。

楊式太極拳身法比較低,這是由於楊澄甫老師教拳時年齡不是很大,身體又高大,所以拳架比較開展。但是.練拳的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年齡,來決定架勢的高低。

鄭曼青老師的拳架就比較高,也比較快.這是因為鄭曼青個子和楊澄甫相差懸殊.所以他並沒有在外型上學習澄甫,而是在太極拳的理念上學習了楊澄甫.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練習武式太極拳的人高架比較多,這是由於武式太極拳主要是在文化人中間傳播,這些人大部分不是從小練習的,所以,一般都是高架,步法比較靈活。總之,練拳要因人而異.不是低架就好,高架就不好.也不是高架好,低架就不好。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去己之根”的觀點,見於上海的王壯弘先生給《陳氏太極拳圖說》作的序。他的觀點是練習太極拳要像不倒翁一樣.上輕下沉.如果“腳下生根—了,.步法就死了,不靈活了。其實.這只是從文字上對“腳下生根”的理解,比較片面。“落地生根”並不是真的紮在地上不動了,而是對人在運動中下肢穩固的一種比喻。

太極拳並不是只講“落地生根”,還講究輕靈敏捷、騰挪閃展。沒有“落地生根“的穩定性,也就不會有騰挪閃展的輕靈敏捷。“落地生根”是強調你在舉步投足時腳下要穩,如果腳下不穩,你還怎麼和人推手搏擊?所以,下肢穩固,是上肢輕靈的基礎,也是騰挪閃展的基礎。這就像蓋房一樣,不打好基礎,房子是蓋不起來的。

不僅僅是太極拳.中國武術都十分重視腰腿的功夫.重視下盤的穩固。所以.王壯弘說的”像不倒翁一樣.上輕下沉”是對的,但是.對“腳下生根…。落地生根”的理解是片面的。“腳下生根”並不是要把樁步紮死,太極療法,並不是死的樁步,而是對下肢穩定的一種形容比喻。

另外,在推手時要做到身體穩固.並不完全取決於樁步的穩定,更重要的是對虛實的把握。崔毅士老師當年坐著跟我推手,他虛實變化得好,到他手裡我站都站不穩,更甭想“落地生根—了。李亦佘對太極拳的虛實說得很清楚.他說:虛,並不是全無著落:實,也不是完全紮煞.像一個樁子紮在地上一樣。實中要有虛,虛中要有實。

太極拳最重要的是虛實的變化。如果虛實變化不好,再穩的樁步也是沒用的。不懂虛實的變化.也就像王壯弘說在他的《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說的“樁步也就成了死樁了”。

所以,在推手中,虛實變化得好.是身體穩定的關鍵。如果你不懂得虛實變化,或者是大虛大實,不懂得細微的虛實變化,那麼你想穩如泰山.也是做不到的。懂得虛實變化,身體才能像不倒翁一樣穩定。但是.下肢的穩固.也是身體虛實變化、閃展騰挪的基礎。

所以,練習太極拳,既要練習“腳下生根“的穩定性.又要懂得虛實的變化.練習騰挪閃展的靈敏。太極拳最重要的是開合虛實,其他身法的變化、樁步的穩定.都是為了開合虛實服務的。

吳文翰簡介:跟隨太極拳名師李聖端先生學習“郝架”又稱“開合架”(現今稱“武式太極拳”或“武派太極拳”)拳腳、器械功夫,用來強身健體。《武魂》特約編委、攥稿人;《名家講堂》攥稿人;香港《中國功夫》中英文雜誌顧問;

北京市、吉林市、鄭州市、石家莊市、北美洲武(郝)派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

香港世界武術家聯合會名譽主席;

第二屆、第三屆世界太極拳修煉大會武派太極拳導師;

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授予“功勳杯”、“特級大師”;

著有《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太極拳書目考》、《吳文翰武術文存》等著作;(有需要《吳文翰武術文存》電子圖書的拳友可以太極養生堂公眾號留言索取!)

另著有“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太極拳起源的幾種說法”、“徳為藝先,武以德顯”等二百多篇有關武史鉤玄、太極探跡、武學研究、武德掌故、拳法、拳理、拳架、拳史等學術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詳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