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乃戰國四名將之後,楚漢第3謀士,僅次張良、陳平,強過範增

戰國有四大名將之說, 廉頗、李牧、白起、王翦。 實際上戰國的名將絕對不僅此四人, 之所以四人能夠有此稱號, 是由於《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將他們並列了而已。

李牧可以說是趙國最後的柱石, 李牧防守秦國幾十年, 和王翦之間一直是難分勝負的。 後來秦國用反間計除去李牧後, 趙國就不堪一擊了。

所謂將門之後, 李牧的孫子在楚漢相爭的時候非常有名, 此人名叫:李左車。

劉邦、項羽滅秦後, 項羽又把天下分封到戰國時的形態。 和爺爺李牧一樣, 李左車輔佐的是趙國。

西元204年, 劉邦派韓信進攻趙國, 兵力為3萬。

趙國這邊由陳余為統帥, 兵力為20萬。

從數量上來看, 趙國的兵力幾倍于韓信軍。 而且又是防禦方, 以逸待勞, 應該佔據著不小的優勢。

謀士李左車說, 韓信軍長途跋涉, 士兵疲憊, 糧草運輸困難, 我們只需要扼守住井陘口這個狹窄之處,

就能萬無一失。

這個謀略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來說, 是深得兵法精髓的。

李左車又向陳余請求3萬兵馬, 從小路抄到韓信軍的背後, 騷擾其糧道。

如此一來, 韓信軍求戰不得, 求對峙又無糧, 不久就將陷入困境, 進退兩難。 到那時, 趙軍將佔據主動。

一旦韓信軍士氣耗盡、缺糧撤兵, 趙軍可以追擊。 此乃司馬懿抵禦諸葛亮北伐之道。

趙國統帥陳余不以為然, 堅決要跟韓信速戰速決。

韓信起初非常擔心陳余會扼守井陘口, 堅守不戰。 探到他沒有採納李左車建議的消息, 非常高興。 他知道, 陳餘不懂兵法, 他贏定了。

於是, 韓信預先挑選2000輕騎兵繞道到趙軍背後埋伏, 準備等趙軍出擊, 一舉攻克其營寨。

第二天, 韓信主力就越過井陘口, 擺下“背水陣”, 以引誘趙軍。

陳余一看, 韓信不懂兵法, 哪有背水列陣的道理?趕緊殺!

於是, 趙軍一擁而上, 全軍出動。

不料, 韓信軍置之死地而後生, 戰鬥力極為頑強, 趙軍難以獲勝。

此時, 韓信預先設置的伏兵已經攻破空虛的趙軍大營, 遍插漢軍旗幟。

趙軍於是大亂。

韓信軍前後夾擊, 大獲全勝, 斬殺陳余, 擒趙王歇。 趙國滅亡。

這就是著名的“井陘之戰”。

不久, 李左車也被韓信懸賞抓到。

英雄惜英雄, 韓信對這位兵家謀略高手非常敬佩, 他親自為他鬆綁, 以禮相待, 向他請教滅齊、滅燕的方略。

李左車說,

漢軍遠來疲憊, 戰鬥力大減, 要是強攻, 未必輕易能勝, 不如用攻心之計, 派人勸降, 齊國燕國被漢軍滅趙的威勢所震懾, 很容易投降。

韓信予以採納, 果然不費一兵一卒, 就勸降了燕國。

後來劉邦為了防止韓信尾大不掉, 就將李左車調去輔佐太子。

韓信被殺後, 李左車就辭官歸隱了。

明得失, 知進退, 此人乃高士。

楚漢之際最出色的謀士, 毫無疑問是張良和陳平。 其下就是範增了。 不過範增不能擇主, 又不能知進退, 觀其所為, 遠不如李左車進退自如。

讀歷史, 思人生, 歡迎關注, 我是:劉弘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