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我給孩子定家法

文|粒粒

我有一種觀念, 說出來或許會引起眾怒。 如今科學育兒盛行, 新一代成長起來的父母, 因而自己成長中的痛, 不願再讓孩子受苦,

因此面對孩子時過於軟弱 , 甚至時常手足無措 。

或許, 這樣說有些嚴重。 但不可否認的是, 正如國家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騰飛的同時也引發了無數問題, 育兒也在大力提倡科學的同時, 發展的有些“ 過火”。

就好像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 而殊不知平衡才是世間萬物所追求的目標, 既不能左, 也不要右, 不暴力不軟弱, 有蜜棗還有大棒, 貌似才是完美的育兒方法。 只是, 這又何嘗容易呢? 筆者, 就是我, 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 其實, 我的腰也是疼的, 並且疼痛時常竄到頭上, 情急之下, 火又冒了出來, 全身都像是要爆炸了似的, 對著孩子吹鬍子瞪眼, 發現自己鬍子也沒有, 只能幹瞪眼, 心中又會生出許多的無奈,

繼而引發傷心沮喪: 教育孩子怎麼這麼難呢?

不知道, 這樣的過山車的心情, 您有沒有經歷過? 怎麼管教孩子才是合理的, 這是我時時思考, 並且每天都在實踐都一個問題。

有一天, 有個好友留言:“難就難在, 該管什麼, 不該管什麼, 粒粒姐, 求解。 ” 我連連稱讚, 好問題; 又連連歎氣: 我也是在摸索之中啊。 故而, 這篇文章拖了又拖。 直到最近幾天, 漆黑一片的腦海裡貌似進了幾絲光, 我有些馬上就要理清一些亂線頭的感覺。

其實, 管教孩子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捏成孩子的那些泥巴有硬有軟, 孩子的性格也有較急躁的, 也有較溫順的。 最近看了一本書, 《 做父母不能太軟弱》, 作者杜布森不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孩子生來就是白紙。 他說, 有的孩子生來就是溫順型的,

但也有生來就是倔強型的, 所以做倔強型孩子的父母面臨的育兒挑戰更大。 因此, 孩子各異, 方法也不盡相同。

雖然每個孩子都要根據他本身的性格做一些管教調整, 但是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需遵循一個大的原則: 家法。 想到家法, 腦子裡閃現出古時祠堂宗廟的跪罰, 還有學堂裡先生的那一根戒尺。 其實, 家法, 可理解做家裡的規則。 比如說, 唐僧的家法是緊箍咒, 這是可以牽制孫猴子不要闖大禍的手段。 而像美國這樣的國家, 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制度在管人, 而不是人在管人。 家, 也是一樣, 如果有了一套自己的制度, 如果孩子不遵循這些制度, 就要受到懲戒。 那麼他走向社會也是一樣的,

違反了社會制度也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記得有個好友在朋友圈貼過一張《 2016 年家規》的照片, 裡面有爸爸需要講故事, 兩個女兒一定要對尊長使用禮貌用語等家規, 我暗自佩服, 這是很好的主意。 這就是家法了, 根據孩子的年齡, 性格, 我也形成了一套家裡的制度, 這並不是口頭說說就算了的, 執行過程中, 如果孩子故意違法, 就需受到“ 懲戒” , 直到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誠心認錯為止。

當然, 家法需要合情合理, “ 懲戒” 也不是把孩子的屁股打爛。 比如女兒, 我比較看重的幾點: 禮貌用語, 尊重他人, 晚飯後不許使用任何電子產品或是看電視( 除了週末和學十五分鐘左右漢字以外), 不能超過九點半睡覺, 自己的東西要整理好,

不能用“ 哭” 達到自己的目的等等。

這些, 在平常的過程中, 總會有做不到的時候。 孩子時常會試探大人, 一是利用懇求的方法, 二是偷偷地去做, 以此來看大人到底有多少決心。 我覺得, 這才是家法的關鍵時刻, 如果有法不依, 孩子就知道那頂多就是個擺設, 就會明目張膽地“ 知法犯法”。 所以, 爸爸媽媽們需要擺出家長的威嚴, 不要讓孩子認為有機可乘, 更不能左右不定, 時嚴時松。 注意, 我們需要的是溫柔的堅定, 而不是暴跳如雷的大喊大叫。

在《 做父母不能太軟弱》一書中, 作者這樣說:

“我一再強調 , 在倔強孩子小的時候 , 要儘早掌握 “管理 ”的技巧 。 不是使用非常嚴厲 、粗暴或嚴格的方式 , 相反的 , 要採用非常自信的領導角色來建立關係 。 你是帶頭的人 ,負責管理所有的事情 。如果你認為事實就是這樣 ,孩子自然就接受這樣的事實 。

修正孩子行為時 ,必須徹底執行 。只要孩子尚未被驕縱過度而太頑固 ,此事不難辦到 。若孩子之意志已完全馴服 ,認真聽從父母 ,敬重父母 ,則孩子因童心所為之愚事和錯誤 ,大多可以不計較 ,或可完全忽略 ,或只給予輕微處罰 。但是 ,任何有意的犯規 ,則不可輕易原諒 ,須依照逾矩之嚴重度給予懲罰 。”

那麼,孩子違法了家法後,應該受到什麼“ 懲戒” 呢, 這也需因孩而異。 有的特別調皮的小孩可能非得狠狠地打幾下屁股( 打幾下,也不算體罰吧?), 也有的小孩需要剝奪一些權利。 比如: 女兒如果違反了用IPad 的約定,懲罰就是隔天根本不給她一分鐘再用的機會。 也有時, 她哭著一遍遍請求,我會讓她到自己的房間裡的角落裡“ 面牆靜坐”, 就是美國人說的time out ,這一招對她非常有效, 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她就會平靜下來, 出來乖乖認錯。可能,有的孩子不適應這種方式,但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找到一種可以“ 制服” 他們的方法, 在適當的時候, 用堅定的眼神告訴孩子: 家法是不能拿來挑釁的。

關於家法,這裡對父母的要求其實比對孩子的要求更多。 比如孩子晚飯後不許看電視,父母當然也是不能看的。 自己如果做不到的事情,最好不要要求孩子做到。 並且執行的過程中,要求家長要始終如一, 堅定理性, 不能情緒化, 更不能沒有原則地讓步。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 女兒那天想要玩IPad, 但是我們規定當天用 iPad 的時間已經超過了。 她隔了一段時間, 悄悄地從我眼皮底下把Ipad拿在手中,又慢慢地想要溜到另一個房間裡。 她當時看我眼神似乎是這樣說的: 我試試媽媽的底線,她或許就同意了。我沒有動氣, 告訴她:“ 請放下。” 她見我語氣平和,就繼續“ 以身試法” , 已經跑出了房間。 我把聲音提高了一倍,但語氣比較鎮定:“現在把Ipad拿回來, 不然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媽媽說到做到。” 她邊說ok, 邊笑嘻嘻地拿回來放下, 好像是說:“ 媽媽,我就是和你開個玩笑嘛!”這就是如今機靈鬼一般的孩子, 只要父母一放鬆警惕,她就馬上開始挑戰規定,並且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所以,媽媽們,堅持原則,不要讓“ 鬼子” 有機可乘。

有的父母可能認為這樣對於一個孩子太嚴格了,那麼,家法的制定就可以寬鬆一點,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畢竟只有爸媽才最瞭解自己的孩子。 但是再次提醒,寬鬆的家法也是法,是法就得依, 違法就得罰。 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知道有的界限永遠不可打破, 心生敬畏之情, 他們單飛之日, 我們才會寬心, 挫折是有的,但是孩子不會越界,知道自律,就不會有大的損傷。

——感謝閱讀——

你是帶頭的人 ,負責管理所有的事情 。如果你認為事實就是這樣 ,孩子自然就接受這樣的事實 。

修正孩子行為時 ,必須徹底執行 。只要孩子尚未被驕縱過度而太頑固 ,此事不難辦到 。若孩子之意志已完全馴服 ,認真聽從父母 ,敬重父母 ,則孩子因童心所為之愚事和錯誤 ,大多可以不計較 ,或可完全忽略 ,或只給予輕微處罰 。但是 ,任何有意的犯規 ,則不可輕易原諒 ,須依照逾矩之嚴重度給予懲罰 。”

那麼,孩子違法了家法後,應該受到什麼“ 懲戒” 呢, 這也需因孩而異。 有的特別調皮的小孩可能非得狠狠地打幾下屁股( 打幾下,也不算體罰吧?), 也有的小孩需要剝奪一些權利。 比如: 女兒如果違反了用IPad 的約定,懲罰就是隔天根本不給她一分鐘再用的機會。 也有時, 她哭著一遍遍請求,我會讓她到自己的房間裡的角落裡“ 面牆靜坐”, 就是美國人說的time out ,這一招對她非常有效, 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她就會平靜下來, 出來乖乖認錯。可能,有的孩子不適應這種方式,但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找到一種可以“ 制服” 他們的方法, 在適當的時候, 用堅定的眼神告訴孩子: 家法是不能拿來挑釁的。

關於家法,這裡對父母的要求其實比對孩子的要求更多。 比如孩子晚飯後不許看電視,父母當然也是不能看的。 自己如果做不到的事情,最好不要要求孩子做到。 並且執行的過程中,要求家長要始終如一, 堅定理性, 不能情緒化, 更不能沒有原則地讓步。

舉一個小小的例子, 女兒那天想要玩IPad, 但是我們規定當天用 iPad 的時間已經超過了。 她隔了一段時間, 悄悄地從我眼皮底下把Ipad拿在手中,又慢慢地想要溜到另一個房間裡。 她當時看我眼神似乎是這樣說的: 我試試媽媽的底線,她或許就同意了。我沒有動氣, 告訴她:“ 請放下。” 她見我語氣平和,就繼續“ 以身試法” , 已經跑出了房間。 我把聲音提高了一倍,但語氣比較鎮定:“現在把Ipad拿回來, 不然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媽媽說到做到。” 她邊說ok, 邊笑嘻嘻地拿回來放下, 好像是說:“ 媽媽,我就是和你開個玩笑嘛!”這就是如今機靈鬼一般的孩子, 只要父母一放鬆警惕,她就馬上開始挑戰規定,並且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所以,媽媽們,堅持原則,不要讓“ 鬼子” 有機可乘。

有的父母可能認為這樣對於一個孩子太嚴格了,那麼,家法的制定就可以寬鬆一點,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畢竟只有爸媽才最瞭解自己的孩子。 但是再次提醒,寬鬆的家法也是法,是法就得依, 違法就得罰。 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知道有的界限永遠不可打破, 心生敬畏之情, 他們單飛之日, 我們才會寬心, 挫折是有的,但是孩子不會越界,知道自律,就不會有大的損傷。

——感謝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