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關閉 生成永久預覽 孩子,其實你沒有錯

01

有天突然在某個微信群裡看到這樣一個小視頻, 短短兩分鐘, 主角是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

看上去, 似乎是小女孩做錯了事。

她氣鼓鼓地坐在自己房間的床邊上, 家長反復質問:“承不承認錯誤?”小女孩漸漸從賭氣變成了哭腔, 又從哭腔變成了哭喊:“我都已經認錯了, 你們還想怎麼樣?”“我想靜一靜, 為什麼還要來弄我?”

鏡頭外的家長不依不饒:“你這是什麼態度?”

這個視頻的標題叫做:用最硬的語氣, 說最慫的話。

最初傳播這段小視頻的人, 或許是被小女孩的言語逗樂了。 錄下這段場景的母親, 大概是把這段對話當作家庭幽默錄影來保存的。 群裡也有幾位家長評論“太好玩了”。

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一瞬間心裡涼了半截。

孩子,

其實你沒有錯。

錯的是不願意放低身段的家長們。

02

誰都在童年有意無意地犯過不少錯。 但如果提問家長:“是否讓孩子感到過屈辱?”

多半人會驚訝地否定:“我怎麼可能羞辱自己的孩子?”

這段小視頻已經在知乎引發了熱議, 下面的留言多是網友對小朋友的支持,

並紛紛講述了自己當年被父母“壓迫”的感受。 令人震驚的是, 這樣的例子多得驚人。

不少孩子當年做錯了事, 父母表現出的都是不依不饒。 不少網友聊到了自己的經歷, 直言當年有一樣的記憶陰影:

“當時只有六七歲的自己已經道歉、非常不安了。 父母還要讓他在晚上登門的客人面前認錯。

他們趾高氣昂地跟毫不相關的客人說:‘告訴叔叔阿姨, 你今天做錯了什麼?’

那一刻, 父母臉上得意洋洋的神情如夢魘一般, 纏繞了他多年。 仿佛他是頭毫無尊嚴的牲口, 任憑大人炫耀差遣。 ”

“曾記得當年在小學課上與班主任爭執了幾句, 被要求寫檢討、全班念出來, 後來還被單獨叫到一邊, 一遍遍地問:‘你就沒有什麼要對老師說的?’

我知道她想聽什麼, 可那句話我既不肯寫在檢討書裡, 更不願說出來。 後來為了能順利回去上課, 我低著頭說了一聲“對不起”, 她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對不起, 在我心裡她永遠無法成為一名好老師。 ”

讀完這些故事, 回想起自己的經歷, 不禁感到深深的傷感。 在為人父母上,我們需要學習的還有太多。許多家長口口聲聲說著家庭多麼民主、平等,卻連基本的尊重都不曾給。

或許三五歲的孩子還穿著開襠褲,一不小心就尿床;男孩女孩一起打鬧,還不懂得有性別之分;吃飯穿衣離不開大人,不懂得怎麼照顧自己……

但不可否認,孩子一旦有了思想,就有了獨立意識。哪怕這種意願剛剛發芽、天真不已,也絕不可忽視!

可惜在家長眼裡,這樣的訴求卻被視為耍賴、不服軟。孩子越堅持,就越要征服他、迫使他服軟,仿佛只有孩子認輸了才算成功。直到孩子“求饒”,自己才能獲得莫大的滿足感。

03

孩子的尊嚴意識早已萌生

他們懂得保護自己的情緒

視頻裡的孩子反復說明“自己已經認錯了,只想靜一靜”。這樣清晰明確的要求,正是需要緩衝情緒、消化衝突事件的表現。

她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也意識到了羞愧、不安;只是需要一點消化的時間和空間,讓自己平靜下來、重新“修復”與父母的關係。

視頻中的家長或許意識不到,她已經在無形中讓孩子失去了體面。每一句聲嘶力竭的“我想一個人靜一靜”,都是孩子用弱小的力量、近乎崩潰地捍衛著自己的尊嚴。

有人要驚呼了:至於嗎?不就是個孩子嗎?讓他認錯不對嗎?

試想,一名成年人在承認錯誤後,仍被領導不停呵斥、要求當眾認錯,恐怕誰都忍不了。

有人又要說了,成年人當然有羞恥心了!

難道孩子們就沒有嗎?

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不等於不依不饒

讓孩子為錯誤負責,不等於承受持續的指責

沒有孩子生來就能理解一切;

您的孩子不能,您自己當年也不能

所以,請不要再認為這是小題大做,不要再將孩子的情緒當成笑話。越是親密的關係,越容易施加更深的傷害。等到孩子對自己失去信任的那一天,一切更加難以挽回。

“我還小,但請你們給予我平等的尊重。”

本期互動

你更支援視頻裡的父母,還是小女孩呢?

在為人父母上,我們需要學習的還有太多。許多家長口口聲聲說著家庭多麼民主、平等,卻連基本的尊重都不曾給。

或許三五歲的孩子還穿著開襠褲,一不小心就尿床;男孩女孩一起打鬧,還不懂得有性別之分;吃飯穿衣離不開大人,不懂得怎麼照顧自己……

但不可否認,孩子一旦有了思想,就有了獨立意識。哪怕這種意願剛剛發芽、天真不已,也絕不可忽視!

可惜在家長眼裡,這樣的訴求卻被視為耍賴、不服軟。孩子越堅持,就越要征服他、迫使他服軟,仿佛只有孩子認輸了才算成功。直到孩子“求饒”,自己才能獲得莫大的滿足感。

03

孩子的尊嚴意識早已萌生

他們懂得保護自己的情緒

視頻裡的孩子反復說明“自己已經認錯了,只想靜一靜”。這樣清晰明確的要求,正是需要緩衝情緒、消化衝突事件的表現。

她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也意識到了羞愧、不安;只是需要一點消化的時間和空間,讓自己平靜下來、重新“修復”與父母的關係。

視頻中的家長或許意識不到,她已經在無形中讓孩子失去了體面。每一句聲嘶力竭的“我想一個人靜一靜”,都是孩子用弱小的力量、近乎崩潰地捍衛著自己的尊嚴。

有人要驚呼了:至於嗎?不就是個孩子嗎?讓他認錯不對嗎?

試想,一名成年人在承認錯誤後,仍被領導不停呵斥、要求當眾認錯,恐怕誰都忍不了。

有人又要說了,成年人當然有羞恥心了!

難道孩子們就沒有嗎?

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不等於不依不饒

讓孩子為錯誤負責,不等於承受持續的指責

沒有孩子生來就能理解一切;

您的孩子不能,您自己當年也不能

所以,請不要再認為這是小題大做,不要再將孩子的情緒當成笑話。越是親密的關係,越容易施加更深的傷害。等到孩子對自己失去信任的那一天,一切更加難以挽回。

“我還小,但請你們給予我平等的尊重。”

本期互動

你更支援視頻裡的父母,還是小女孩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