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家中賞梅!造型各異的梅花盆景 花友們最中意哪一款?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 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 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

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 在嚴寒中, 梅開百花之先, 獨天下而春。

適逢雪天, 相信不少人都興起了賞梅的興致, 不過其中也有一些人雖然愛梅花的那一抹幽香, 卻未必一定外出踏雪尋梅。 對於一些不想外出卻又想賞梅的人來說, 選擇梅花製作成的盆景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造型繁多

別致清雅的梅花盆景

庭院地栽梅花管理較為粗放, 造型多以樹木的自然生長為基礎。 相比之下, 梅花盆景的造型則要講究得多, 以樹幹蒼老古樸, 枝條稀疏, 植株清秀為美。 同時, 盆栽製作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可塑性, 因此梅花盆景造型各異, 流派也頗多。

梅花盆景造型眾多, 大多數造型都是梅樁上“做文章”, 疙瘩梅、順風梅、屏風梅、游龍梅、花籃梅等都是常見的傳統造型,

而這些名字也多是和造型相關。 疙瘩梅是在梅樹尚幼小時, 將主幹基部打一個死結或者繞一圓圈, 成疙瘩形狀, 從而顯得蒼古和奇特。 只繞一個圈者, 稱“單疙瘩”;左右各繞一個的叫雙疙瘩;繞三圈的叫三疙瘩。 屏風梅顧名思義, 從正面看好像一個屏障。 屏風梅的梅樁主幹直立, 正面寬闊, 側面狹窄, 剪紮時將枝條向左右兩側做彎曲。 游龍梅也是頗受花友青睞的一種梅花盆景造型, 其梅樁主幹從基部到頂部盤曲呈S形數彎, 狀如游龍。 盤曲彎多在同一平面上, 側枝均出自主幹的凸彎上, 而且也作一定的彎曲, 左右對稱。 觀賞時只宜從正面觀賞, 做對稱式陳設。

除了傳統的造型, 市面上也能見到不少現代自然式梅樁造型,

懸崖梅、臥幹梅、露根梅、游龍梅改造式等皆是頗受青睞的品類。 不管是幼樹還是已長粗的梅樹都可培養成懸崖梅, 按照主幹懸出盆外的程度, 懸崖梅可分為“大懸崖”、“小懸崖”和“半懸崖”。 大懸崖式的主幹下垂的角度很大, 超過盆底, 近垂直。 對於梅樁來說, 這種形式培養較為困難, 故比較少見;小懸崖式的主幹稍短, 垂枝不超過盆底, 所垂的角度也小。 懸崖梅觀賞時, 應換上千筒盆, 並置於高的幾架上。 游龍梅改造式則是以傳統徽派游龍梅為基礎。 一些人認為傳統的徽派游龍梅雖然造型古樸, 但缺少變化, 而且具有只宜正反面觀賞, 左右面的觀賞效果不佳的缺陷。 因此, 盆景藝人作了大膽的嘗試,
也就有了游龍梅改造式。

注意日常養護細節

讓梅花盆栽花豔味香

梅花盆栽觀賞性強, 而為了可以讓這份美長久, 平時對於梅花盆栽的養護也需要有所注意。 梅花宜放置于陽光充足, 空氣流通的場所, 如果陽光不足則開花少, 甚至不開花。 梅花對土壤要求不嚴, 但是在土質過於粘重而排水不良之低濕地易爛根致死。 因此栽種用土宜選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 並選用較深的紫砂盆栽種。

在澆水方面, 對於生長期的梅花盆栽, 澆水要掌握間幹間濕, 切忌盆內積水, 生長旺盛期可適當多澆水, 花芽萌發至形成期間, 須進行“扣水”處理, 即讓盆土幹到老葉微卷, 新梢萎縮時再澆水, 如此反復數次, 將新枝生長點破壞,

使新梢停止伸長, 以增加花芽的發生, 而後再逐漸恢復正常澆水, 平時要保持盆土濕潤, 注意不幹不澆, 幹則澆透。

梅花盆景以造型見長, 要使梅花盆景既古樸蒼勁, 又長勢健壯, 開花繁多, 修剪極為重要。 因為梅的花芽是在當年生新枝上形成的, 故每年開花後應隨即將老的花枝截短, 僅留2-3個芽, 並注意使芽向外側生長, 才能使翌年花繁色豔。

除此之外, 梅花盆景宜隔1-2年翻一次盆, 時間以開花後為好, 冬季11月-12月也可以, 但可能會影響開花。 翻盆時去掉舊土1/3-1/2, 剪去枯根, 修短過長的老根, 換以富含腐殖質的腐葉土或凍松的塘泥土, 摻拌沙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