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用一句話扳倒當朝首輔 也因一句話得罪了皇帝 最終結局淒涼

談起明朝, 就避不開“宦官之禍”。 自成化年間汪直專權獨斷, 到熹宗之時魏忠賢權傾朝野, 明朝宦官亂政的現象是屢出不窮, 甚至愈演愈烈。

但在明朝長達兩百七十六年的統治裡, 太監也不都是些害群之馬, 如馮保就是一匹“好馬”。

馮保, 深州(今河北深縣)人, 嘉慶、隆慶年間, 馮保任司禮監秉筆太監, 至隆慶六年, 神宗即位, 馮保執掌司禮監掌印之職, “矯遺詔令與閣臣同受顧命”, 至此馮保內侍李太后, 外與張居正聯盟, 權傾一時。

說起來簡單, 但是馮保為奪得司禮監掌印之職, 坐穩顧命大臣之位, 可謂是經歷了血雨腥風, 就連隆慶時期的首輔高拱也成了他手下的“刀下亡魂”。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馮保其人很是精明, 一早就抓住了飛黃騰達的關鍵所在, 那就是侍候好裕王的兒子, 大明朝未來的皇帝萬曆。 在萬曆小的時候, 馮保便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萬曆小時候一旦哭鬧, 時任裕王的父親隆慶是毫無辦法, 王妃夫人李氏也是千難萬難, 唯獨這個馮保, 百般花樣, 輕鬆就能逗得小王子喜笑顏開。 而小王子也一直對馮保很親密, 以“大伴”相稱。 在哄著小王子的同時, 馮保也搭上了王妃李氏這條大船, 慢慢積累著自己的政治資源。

可馮保卻忘了, 男人是會吃醋的。 兒子跟他親, 老婆也跟他走的近, 把我擺在哪裡呢?於是隆慶對馮保不是很待見。

高拱就很聰明地發現了這一點。 在隆慶繼位以後, 一方面為了迎合聖意, 另一方面則畏忌馮保晉升司禮監掌印, 對自己的權力造成威脅, 高拱先後舉薦了陳洪、孟沖等人作為司禮監掌印, 死活不讓馮保當上“最高”太監。

馮保心裡那個氣啊, 陳洪也就算了, 孟沖一個廚子(掌尚膳監)也能排在我前面了!

於是他與張居正在暗地裡組成政治聯盟, 先是將孟沖趕下了台, 自己當上了掌印太監。 隨後在隆慶的遺詔中, 又將馮保與高拱、高儀、張居正同時列為顧命大臣。

高拱認為這是馮保和張居正沆瀣一氣, 篡改遺詔, 並非是隆慶的本意, 堅決反對這個安排。 可是李太后, 也就是以前的王妃李氏, 堅定地站在馮保這邊, 馮保也就順理成章做了這個顧命大臣。

馮保是個很記仇的人, 高拱折騰他這麼多年, 這仇怎麼能不報呢?而且他的盟友張居正也需要扳倒高拱,

登上首輔的位子。

很快, 馮保就抓到了高拱一個致命的把柄。

高拱雖為賢臣, 多有改革, 政績斐然, 但以才略自許, 負氣淩人, “性迫急, 不能容物, 又不能藏蓄需忍, 有所忤觸之立碎。 每張目怒視, 惡聲繼之, 即左右皆為之辟易”, 高拱為人性子急切, 不能容雜物, 又不能隱忍, 生氣時連旁邊親近的人都要回避。

隆慶駕崩萬曆登基之時, 高拱說了一句讓他後半生涼透了的話。

“十歲太子, 何以治天下?”

高拱的意思是, 十歲的太子, 如何能治理天下, 言外之意是萬曆年紀還小, 治理朝政還得靠他這個輔政大臣。

馮保巧妙將這句話改成“十歲孩子, 如何為人主”, 意思是十歲的孩子如何能當萬民之主?

一下子, 高拱這句自我誇耀的話變成了質疑萬曆繼位合法性的忤逆之話。

馮保聯合張居正等人,將這句話送到了明神宗的禦桌上。萬曆雖年紀尚幼,卻也容不得高拱這般欺侮,於是一道聖旨送高拱還了鄉,張居正也順利晉升首輔,皆大歡喜。

無關忠奸,只是這場政治鬥爭,高拱輸的一敗塗地。

所幸馮保和張居正上位之後,也做了不少國家大事。在內馮保緊緊督促明神宗學習,在外張居正為社稷求太平,推行改革,整頓吏治。而且馮保為人風雅,好琴藝和書法,在司禮監監刻了《啟蒙集》、《帝鑒圖說》、《四書》等很多書,更曾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上題跋,自署官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司禮監太監”。

馮保和張居正兩人的政治同盟可算牢不可破。直到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

“所謂督促明神宗學習”,作為一個宦官,馮保是沒有規制皇帝行為權力的,所能做的無非是到太后那裡去打打小報告。明神宗十八歲時,曾在醉酒之後調戲宮女,馮保也去打了小報告,然後明神宗就被李太后在慈甯宮罰跪三個時辰。

當時外有張居正,內有李太后,萬曆一時之間奈何不得,但這事萬曆一直記在心裡。等張居正病逝,李太后放權,明神宗終於對馮保下手。

萬曆十二年,“(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念系皇考付,效勞日久,故從寬著將奉禦,發南京新房閑住”,後來馮保亦在南京病逝。

一代賢宦,權傾朝野,最後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馮保聯合張居正等人,將這句話送到了明神宗的禦桌上。萬曆雖年紀尚幼,卻也容不得高拱這般欺侮,於是一道聖旨送高拱還了鄉,張居正也順利晉升首輔,皆大歡喜。

無關忠奸,只是這場政治鬥爭,高拱輸的一敗塗地。

所幸馮保和張居正上位之後,也做了不少國家大事。在內馮保緊緊督促明神宗學習,在外張居正為社稷求太平,推行改革,整頓吏治。而且馮保為人風雅,好琴藝和書法,在司禮監監刻了《啟蒙集》、《帝鑒圖說》、《四書》等很多書,更曾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上題跋,自署官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司禮監太監”。

馮保和張居正兩人的政治同盟可算牢不可破。直到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

“所謂督促明神宗學習”,作為一個宦官,馮保是沒有規制皇帝行為權力的,所能做的無非是到太后那裡去打打小報告。明神宗十八歲時,曾在醉酒之後調戲宮女,馮保也去打了小報告,然後明神宗就被李太后在慈甯宮罰跪三個時辰。

當時外有張居正,內有李太后,萬曆一時之間奈何不得,但這事萬曆一直記在心裡。等張居正病逝,李太后放權,明神宗終於對馮保下手。

萬曆十二年,“(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念系皇考付,效勞日久,故從寬著將奉禦,發南京新房閑住”,後來馮保亦在南京病逝。

一代賢宦,權傾朝野,最後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