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耗盡了國家的財力,東漢為何與西羌進行了100餘年的戰爭?

在漢朝歷史上, 很多人認為匈奴和鮮卑是兩漢最大的威脅, 其實這並不完全政權。 西漢王朝最大的對手是匈奴, 而東漢王朝最大的對手是西羌。

東漢王朝與西羌爆發了長達100餘年的戰爭, 間接的促成了西涼集團的建立。 甚至到了三國時期, 西羌仍是蜀漢和曹魏反復拉攏的物件。 那麼, 當時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會打了那麼多年?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 西漢王朝開始了一系列軍事行動。

先是與北方強敵匈奴開始了長期的戰爭, 隨後開始向西擴張, 最終打通了絲綢之路。 為了鞏固邊陲, 西漢王朝開始鼓勵中原百姓遷移到涼州地區。 眾所周知, 中原王朝都是以農耕文明為主的。 隨著前往西北的百姓越來越多, 自然就需要更多的耕地。 這進一步擠壓了西北遊牧部落的空間, 尤其是西羌各部。 其實從西漢後期, 這一問題就出現了, 只是在東漢前期爆發了而已。

在東漢前期, 西羌已經發動了多次叛亂, 開始進攻西北州縣。 而東漢王朝也不甘示弱, 調集精兵強將反擊。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 這場戰爭成了長期的消耗戰, 幾乎沒完沒了。 雖然戰爭的規模遠不如當年與匈奴的大戰, 每次最多幾萬人, 但幾乎每年都有戰事。 西羌逐步取代了匈奴和鮮卑, 成為東漢王朝最大的問題。 戰爭一旦進入消耗戰, 這對國家的財力消耗嚴重。 而且戰爭從東漢前期一直打到了東漢末期, 對財力的影響不言而喻。

百姓們渴望的是安居樂業, 而不是戰火連綿。 由於西北地方戰事不斷, 很多百姓都舉家逃往內地。 有這樣一個資料, 在東漢末期, 西北地方的人口還不到西漢末期的10%。 由此可見, 在東漢時期, 西北根本沒有多少人口。 再加上長期的財力消耗, 東漢高層開始出現爭論。 一部分官員認為損失太大, 建議放棄西北涼州地區。

還有一部分官員, 堅持不能撤退, 一旦西北丟失, 關中地區門戶頓開。 最終, 東漢屬於咬牙苦撐的狀態。

到了東漢末期, 與西羌大規模的戰事已經結束。 但西涼集團逐步形成, 例如董卓就是涼州地區的軍事首領。 在董卓的軍隊中, 就有大量的羌兵。 由於長期與西羌作戰,西北地方軍隊的戰鬥力十分強悍。曹操後來平定西北地方時,發現西涼軍當真不好對付。北宋時期的西軍有點類似,天天與西夏軍隊打仗,西軍成了北宋王朝唯一拿得出手的軍隊。金國軍隊南下時,宋朝君臣還用西軍嚇唬金國人,說什麼百萬西軍即將增援到來。

其實,西羌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而是以安撫為主。到了三國時期,西羌各部也是反復變化陣營。起初跟著曹魏進攻蜀漢,隨後又跟著蜀漢進攻曹魏,屬於兩個政權反復拉攏的物件。西羌各部的問題十分複雜,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徹底解決。甚至到了北宋時期,宋朝還動員羌兵夾擊西夏。當然,隨著歷史的發展,現在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民族之間的差異性非常小。

由於長期與西羌作戰,西北地方軍隊的戰鬥力十分強悍。曹操後來平定西北地方時,發現西涼軍當真不好對付。北宋時期的西軍有點類似,天天與西夏軍隊打仗,西軍成了北宋王朝唯一拿得出手的軍隊。金國軍隊南下時,宋朝君臣還用西軍嚇唬金國人,說什麼百萬西軍即將增援到來。

其實,西羌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而是以安撫為主。到了三國時期,西羌各部也是反復變化陣營。起初跟著曹魏進攻蜀漢,隨後又跟著蜀漢進攻曹魏,屬於兩個政權反復拉攏的物件。西羌各部的問題十分複雜,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徹底解決。甚至到了北宋時期,宋朝還動員羌兵夾擊西夏。當然,隨著歷史的發展,現在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民族之間的差異性非常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