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旅行青蛙真實身份大揭秘

■ 按:

一個叫做《旅行青蛙》的遊戲已經刷屏好多天了, 朋友圈裡都是盼著自己蛙快回家的蛙媽。 不少文章開始分析這款遊戲受歡迎的原因, 甚至有“養蛙比養兒子還勤快”的批判之聲傳了出來。 比起這些, 新經典的小編們更關心蛙的身份。 從他的生活日常不難看出, 他是個愛讀書愛寫作愛旅行的蛙, 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五位有這些特點的大作家。 我們相信,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旅行蛙, 但每個旅行蛙都有機會成為一位大作家。

by 蘭川

蛙身份1

筆耕不輟的村上春樹

出走一天后, 我的小蛙終於回來了。 為了當一個稱職的蛙媽, 我給他準備了最愛的甜甜圈。 可是呢, 他剛回來就上樓了, 還拿起了羽毛筆, 寫了一個晚上……這種筆耕不輟的精神, 實在讓我汗顏。

如果非要說我的蛙像誰, 大概就是我很喜歡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了。 村上喜歡旅行, 但佔據他更多時間的,

還是做職業小說家這件事兒。 1979年, 村上憑藉處女作《且聽風吟》, 在文壇正式出道。 至今已經快40年了, 村上仍然保持著簡單節制的生活節奏:每天堅持寫作五六個小時, 寫上十頁紙, 也就是四千字左右。 此外, 就像我的小蛙愛好削木頭一樣, 村上很喜歡每天跑步。 用他的話說, 跑步也是為了能夠堅持長期寫作。 因為村上的勤奮執著, 如今他已經細緻耐心地完成了13部長篇小說和多部散文作品及譯著。

這種四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讓人不禁感歎, 村上真是了不起呀!不過村上說了, 這可不是什麼堅持。 “無論意志力多強, 不對胃口的事也絕不可能連續做上三十年。 ”他的性格是“屬於那種對自己喜歡的事、感興趣的事, 就要全神貫注追求到底的性格, 絕不會說句‘算了, 我不幹了’就半途而廢, 得做到心安理得才會停手。 ”大概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的迷人之處, 也在於蛙們總能持之以恆、不緊不慢地做著同一件事情吧。 這種對愛好和興趣持久的專注, 真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蛙身份2

一天到晚不著家的奈保爾

作為一隻旅行蛙,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旅行。 旅行, 才能寄回風景各異的明信片, 才能帶回各地的特產禮物, 也才能結識更多的小夥伴。

提起出去“浪”, 恐怕沒有幾個作家像英國作家奈保爾這樣長期旅居異地, 而且是全世界各地。

有很多作家是在旅行中寫作, 但是奈保爾是為了寫作而旅行。

半個世紀以來, 奈保爾寫下了三十餘部作品, 虛構與非虛構大體持平。 他曾經三次訪問印度, 先後寫下了印度三部曲, 也走訪了多個伊斯蘭教國家, 完成了《信徒的國度》, 更是深入美洲地區, 跨越30年, 寫就了美洲三部曲, 而在晚年, 還第二次到訪非洲, 完成了封筆之作《非洲的假面劇》。

這個出生在英屬殖民地, 祖籍印度, 18歲定居英國的作家, 可能註定要成為一個旅行者。 一如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對他的評價:“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 洞察性正是奈保爾文學作品裡最獨具特色的地方。

這世上,有很多人事,很多風景,有的人隨心而行,只看浮雲,有的人,有所取捨,卻能定格瞬間,奈保爾正是後者。如果他是一隻旅行蛙,你將時常與攻略裡那些稀有明信片不期而遇,就像我的旅行蛙第一次出門後帶回的上面那張明信片。當然,你也將不斷地收到同一個場景的照片,可是,細節一定不同。

只要你有耐心,耐心地等待,耐心地閱讀,一定會大有收穫。

蛙身份3

出門有基友的毛姆

“媽媽”們沉迷養蛙,不能自拔,面對戚戚冷冷的屋子,再思念也只能發出淒淒慘慘戚戚的咆哮,然後轉身收到明信片還是會激動地大叫:“我家崽給我寄明信片了誒!他還交了新朋友!”

嗯,人家雖然總是一個人出門,但是旅行過程中不孤單呀,拜訪蝴蝶順便吃個狗糧,搭個公車還能碰上小夥伴,下雨還能看見螞蟻搬家。

浪到不回家,出門有基友,這簡直和毛姆一模一樣。毛姆一生遊歷了很多地方,但這背後絕不單單只是毛姆一個人的旅行,還有不能忽視的他的情人——傑拉德、艾倫等。

毛姆參加美國紅十字會的時候,認識了傑拉德。傑拉德熱情、富有活力,陪著毛姆走過了很多地方,中國、馬來西亞、南太平洋等……因此寫下了如《在中國的屏風上》《西班牙主題變奏》等書。傑拉德用自己開朗大方的性格和當地人打成一片,為毛姆提供了不少寫作素材。這些旅遊經歷深深影響著毛姆的作品——這也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總是充滿著異域風情。

當傑拉德和毛姆的關係破裂後,頂替他的是叫艾倫·賽爾的人。兩人相識於一個晚宴上,兩人在這不久確立了情人關係。雖然不及傑拉德,但艾倫陪著毛姆也走過了不少地方。毛姆在法國的時候,艾倫負責處理他的信件;毛姆回到英國的時候,艾倫又負責照料他的飲食起居。

我們現在樂於談起毛姆,不光是因為他的作品,還有隱匿在這些作品裡的他富有傳奇的人生軌跡線。就像蛙媽們每天翹首以盼,等著收明信片,看看自家崽又去了哪浪。

走的路多了,才能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經歷的多了,才有資格談人生。

蛙身份4

迷失在花花世界的加繆

上午會見小蝴蝶,中午陪伴田鼠君,晚上奔向煮紅了的螃蟹,而家中還總有一隻蝸牛在靜默守候與他相會……當一些母親正在為自己呱兒子遺傳的“母胎solo”屬性而暗自神傷時,另一些老母親則擔憂孩子會迷失在外面的花花世界裡,陷入複雜的情感漩渦中。

作家中的風流才子自然不少,但要說到瀟灑倜儻,加繆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法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憑藉自己過(超)人(高)的才(顏)華(值),迷妹無數。這位常常被與唐璜一起相提並論的大作家,身邊圍繞的風流韻事自然不會稀少。加繆一生中歷經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以夫妻二人雙雙出軌而終結,雖然加繆本人極力反對一夫一妻制,但他還是1940年迎娶了第二任妻子Francine Faure。這段婚姻也沒能拴住加繆的腳步。加繆說,自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妻子Francine的愛意,而他轟轟烈烈的婚外豔遇,也是層出不窮。

鋼琴家、女演員、異國女郎……不羈放縱愛自由的加繆不停周旋在一個個女人身邊。他可能無法忠於某一個女人,但他面對每個人的時候或許又是全心相待。

加繆曾在《西西弗神話》中寫道“愛得越深,荒誕就越牢固。唐璜搞女人一個接一個,並非缺乏愛情。正因為他以同等的衝動去愛一個個女人,並且每次都用全身去愛,他才需要這種天賦和深化這種性愛。為什麼必須愛得少而又愛得深呢?......唐璜付諸行動的,是一種數量倫理,與聖人追求品質相反。”

這可能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注腳,抑或是宣言。

蛙身份5

一直孤獨一直遠行的尼采

無論在旅途中遇到多少夥伴,哪怕是把夥伴帶回家,蛙的內心始終的孤獨的。就像歌裡唱的: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就算天涯海角走遍,蛙還是獨自一人。這沒什麼不好,就讓他做哲人尼采,一直孤獨,一直遠行。他說過:只有旅行得來的思想才是自己的思想。一個閉門不出的人,是對思想犯下的滔天罪行。

1877年8月,尼采來到羅塞拉維,開始了隱居的生活。他在書中記載道:“我多麼希望我在某處能擁有像這裡一樣的一幢小房子,我每天行走六小時,思緒飛揚,隨後回到家,我便把它們一股腦地都寫在了紙上。”

從1879年的夏天一直到1889年,尼采僅靠三份微薄的年金度日。“這些錢只夠他勉強維持生計:在簡陋的小酒館留宿,支付他從高山來到大海,再從大海返回高山的火車票。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尼采成為能被載入傳奇的偉大行走者。他行走,就像別人在工作。事實上,他是通過行走而工作。”

他在《漫遊者和他的影子》中寫道:“我所有的靈感都是在行走之時迸發出來的,然後,我拿鉛筆把它們用寥寥幾行分別記錄在六本小冊子上。”

他在給別人的信中不斷寫到對行走的喜愛:

“我平均每天早晨行走一小時,下午行走三小時,步履矯健,並且每天走的都是同一條路:有時,重複也是一種美。”(1888年3月)

“我找到了八條散步的小路。”(1884年11月)

“大海和天空是那麼純靜!我以前對自己實行的折磨在此刻顯得如此可笑!”(1881年1月)

或許,真正讓人病入膏肓的精神毒藥是閉門不出的閉塞心靈。尼採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版權說明:

本文由新經典整理發佈

圖片來自網路

這世上,有很多人事,很多風景,有的人隨心而行,只看浮雲,有的人,有所取捨,卻能定格瞬間,奈保爾正是後者。如果他是一隻旅行蛙,你將時常與攻略裡那些稀有明信片不期而遇,就像我的旅行蛙第一次出門後帶回的上面那張明信片。當然,你也將不斷地收到同一個場景的照片,可是,細節一定不同。

只要你有耐心,耐心地等待,耐心地閱讀,一定會大有收穫。

蛙身份3

出門有基友的毛姆

“媽媽”們沉迷養蛙,不能自拔,面對戚戚冷冷的屋子,再思念也只能發出淒淒慘慘戚戚的咆哮,然後轉身收到明信片還是會激動地大叫:“我家崽給我寄明信片了誒!他還交了新朋友!”

嗯,人家雖然總是一個人出門,但是旅行過程中不孤單呀,拜訪蝴蝶順便吃個狗糧,搭個公車還能碰上小夥伴,下雨還能看見螞蟻搬家。

浪到不回家,出門有基友,這簡直和毛姆一模一樣。毛姆一生遊歷了很多地方,但這背後絕不單單只是毛姆一個人的旅行,還有不能忽視的他的情人——傑拉德、艾倫等。

毛姆參加美國紅十字會的時候,認識了傑拉德。傑拉德熱情、富有活力,陪著毛姆走過了很多地方,中國、馬來西亞、南太平洋等……因此寫下了如《在中國的屏風上》《西班牙主題變奏》等書。傑拉德用自己開朗大方的性格和當地人打成一片,為毛姆提供了不少寫作素材。這些旅遊經歷深深影響著毛姆的作品——這也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總是充滿著異域風情。

當傑拉德和毛姆的關係破裂後,頂替他的是叫艾倫·賽爾的人。兩人相識於一個晚宴上,兩人在這不久確立了情人關係。雖然不及傑拉德,但艾倫陪著毛姆也走過了不少地方。毛姆在法國的時候,艾倫負責處理他的信件;毛姆回到英國的時候,艾倫又負責照料他的飲食起居。

我們現在樂於談起毛姆,不光是因為他的作品,還有隱匿在這些作品裡的他富有傳奇的人生軌跡線。就像蛙媽們每天翹首以盼,等著收明信片,看看自家崽又去了哪浪。

走的路多了,才能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經歷的多了,才有資格談人生。

蛙身份4

迷失在花花世界的加繆

上午會見小蝴蝶,中午陪伴田鼠君,晚上奔向煮紅了的螃蟹,而家中還總有一隻蝸牛在靜默守候與他相會……當一些母親正在為自己呱兒子遺傳的“母胎solo”屬性而暗自神傷時,另一些老母親則擔憂孩子會迷失在外面的花花世界裡,陷入複雜的情感漩渦中。

作家中的風流才子自然不少,但要說到瀟灑倜儻,加繆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法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憑藉自己過(超)人(高)的才(顏)華(值),迷妹無數。這位常常被與唐璜一起相提並論的大作家,身邊圍繞的風流韻事自然不會稀少。加繆一生中歷經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以夫妻二人雙雙出軌而終結,雖然加繆本人極力反對一夫一妻制,但他還是1940年迎娶了第二任妻子Francine Faure。這段婚姻也沒能拴住加繆的腳步。加繆說,自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妻子Francine的愛意,而他轟轟烈烈的婚外豔遇,也是層出不窮。

鋼琴家、女演員、異國女郎……不羈放縱愛自由的加繆不停周旋在一個個女人身邊。他可能無法忠於某一個女人,但他面對每個人的時候或許又是全心相待。

加繆曾在《西西弗神話》中寫道“愛得越深,荒誕就越牢固。唐璜搞女人一個接一個,並非缺乏愛情。正因為他以同等的衝動去愛一個個女人,並且每次都用全身去愛,他才需要這種天賦和深化這種性愛。為什麼必須愛得少而又愛得深呢?......唐璜付諸行動的,是一種數量倫理,與聖人追求品質相反。”

這可能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注腳,抑或是宣言。

蛙身份5

一直孤獨一直遠行的尼采

無論在旅途中遇到多少夥伴,哪怕是把夥伴帶回家,蛙的內心始終的孤獨的。就像歌裡唱的: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也一個人看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就算天涯海角走遍,蛙還是獨自一人。這沒什麼不好,就讓他做哲人尼采,一直孤獨,一直遠行。他說過:只有旅行得來的思想才是自己的思想。一個閉門不出的人,是對思想犯下的滔天罪行。

1877年8月,尼采來到羅塞拉維,開始了隱居的生活。他在書中記載道:“我多麼希望我在某處能擁有像這裡一樣的一幢小房子,我每天行走六小時,思緒飛揚,隨後回到家,我便把它們一股腦地都寫在了紙上。”

從1879年的夏天一直到1889年,尼采僅靠三份微薄的年金度日。“這些錢只夠他勉強維持生計:在簡陋的小酒館留宿,支付他從高山來到大海,再從大海返回高山的火車票。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尼采成為能被載入傳奇的偉大行走者。他行走,就像別人在工作。事實上,他是通過行走而工作。”

他在《漫遊者和他的影子》中寫道:“我所有的靈感都是在行走之時迸發出來的,然後,我拿鉛筆把它們用寥寥幾行分別記錄在六本小冊子上。”

他在給別人的信中不斷寫到對行走的喜愛:

“我平均每天早晨行走一小時,下午行走三小時,步履矯健,並且每天走的都是同一條路:有時,重複也是一種美。”(1888年3月)

“我找到了八條散步的小路。”(1884年11月)

“大海和天空是那麼純靜!我以前對自己實行的折磨在此刻顯得如此可笑!”(1881年1月)

或許,真正讓人病入膏肓的精神毒藥是閉門不出的閉塞心靈。尼採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版權說明:

本文由新經典整理發佈

圖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