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6歲才開始文字敏感期,過早識字會破壞想像力嗎?

6歲是孩子識字的敏感期嗎?

這是一種誤解喲!事實上, 非正式的識字體驗, 多早都可以。 孩子明明已經有了相當好的字形意識和語言意識, 卻因為不科學的傳言耽誤了發展, 這就可惜了。

1. 讀寫萌發:識字能力是逐漸出現的。

紐西蘭科學家瑪麗·克萊提出, 孩子的讀寫能力是自然發展出來的, 在豐富的文字環境中, 自然就學會了文字。 因此, 關鍵不是幾歲開始識字, 而是孩子學會識字的方式是自然的還是機械的。

識字是個量大、時間長的過程, 這種方法把文字與環境割裂開來, 只機械地追求孩子能認出多少個字的形狀和讀音, 不管這個字在真正的語言環境裡怎麼用, 不僅讓識字變枯燥, 可能還會有反效果。

2. 運用情景學習的原理, 增強識字經驗。

社會語言學發現, 人類學習語言時, 不是簡單的重複和模仿, 而是圍繞著“意義”進行學習。 這意味著, 生活情景中大量的非正式識字體驗才是關鍵,

比如生活用品、家人稱謂、玩具的介紹信息, 在孩子感興趣的前提下, 有意識地植入漢字。

3.閱讀也有馬太效應。

著名認知科學家斯坦諾維奇總結了大量研究發現, 閱讀能力有高低差異的兒童, 在語文能力、對世界的認識等智慧上的表現, 差異會越來越大, 強者愈強, 弱者愈弱。 因此要重視兒童的早期閱讀能力, 如果孩子一開始就有閱讀困難, 就會進一步造成學習困難, 長此以往, 可能造成長期的閱讀障礙和學習問題, 形成惡性循環。

4.早期的非正式識字體驗, 重點在發展兩點, 一是語音意識, 二是字形意識。

語音意識, 也就是把發音跟字聯繫到一起, 聽到“蘋果”能夠對應漢字 “蘋果”;字形意識, 即對文字形狀和功能的理解, 知道“蘋果”兩個漢字長什麼樣。 給孩子提供充足的非正式識字體驗, 等孩子進入小學, 開始正式識字後, 會給你驚喜。

5.識字首先從聲音系統入手。

培養孩子的語音意識, 當他看到字時, 幫孩子把發音念出來;陪孩子讀繪本的時候,

鼓勵孩子對著句子朗讀出來。

6.培養字形意識的三個方法:指讀文字、用圖畫解構漢字、引導注意字體細節。

字形意識跟偏旁、部首和筆劃等文字細節的精細加工能力有關, 當孩子識字能力上去之後, 可以讓他辨認字與字之間的異同, 還可以對比手寫體和印刷體, 引導寶寶注意兩種字體的細節是否一致, 鍛煉孩子對細節的加工意識。

7.識字小技巧——指讀:指著書逐字逐句讀。

親子閱讀時, 就和寶寶一起指讀繪本, 孩子雖然還不識字, 但跟著大人的手指, 看看字, 看看圖片, 再聽聽大人說的話, 自然而然地就這麼學會識字了。

8.閱讀的正迴圈:閱讀能力與學習環境、認知能力相輔相成。

孩子的閱讀能力越高, 認知能力就越強, 他就會接觸到越多越難的資訊, 這麼一來, 他能夠快速處理這些資訊, 又進一步刺激了大腦的發展, 閱讀能力和認知能力變得更強, 形成閱讀的正迴圈。

9.鼓勵孩子多輸出。

鼓勵孩子告訴司機要去哪兒, 公交站名怎麼念, 繪本裡講了什麼。 孩子表現的時候, 記得給提示或者補充,別忘了及時給回饋,也記得多表揚,不只是認字,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發展,識字的成就感也上來了。

記得給提示或者補充,別忘了及時給回饋,也記得多表揚,不只是認字,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發展,識字的成就感也上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