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5歲孩子天天尿褲子,“行為倒退”的原因讓人淚目

最近, 我因為寶寶尿褲子的事情發愁!他兩歲的時候一有尿意就會告訴我, 但天氣一變涼, 寶寶就開始尿褲子。

我氣不過會打他、罵他, 兩歲半時更是離譜——天天尿褲子, 沒有一次告訴我!

現在他五歲了, 還是會尿褲子, 真心塞!

本來如廁訓練得不錯, 但慢慢地孩子有了“倒退行為”, 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尿褲子的原因

打罵肯定解決不了問題, 關鍵是找到孩子尿褲子可能存在的原因。

1.錯誤的把便行為

家長把便是想讓孩子在特定時間形成排便的習慣, 比如睡前或飯後。

但有時孩子並無尿意, 有些家長就會逼迫孩子:“媽媽/爸爸知道你想尿的,

快點兒!”

因此, 經常被把便的孩子根據被把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 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尿意來排便。

而不把便的孩子較早開始主動告知便尿, 較早會使用尿盆, 對便意的掌握比較好。

2.渴望得到家長的關愛

二孩家庭對這一點感觸更深, 有了小寶後, 大寶表現出包括尿褲子等各種“行為倒退”。

大寶的“倒退行為”是在提醒家長:你們忽略我了, 我很難過, 快來關心關心我!

更換主要照看者、家庭成員的變化、搬家或暫居別處、加入群體生活等, 都有可能引起孩子出現暫時的“行為倒退”。

3.孩子玩得過於認真

當孩子過於疲倦或全神貫注於某件活動時, TA 很少會意識到需要坐便器, 且這些時刻孩子對膀胱和腸道的控制力也會下降。

因此, 很多家長都說, 孩子有了新玩具或到了遊樂場就尿褲子, 真是煩人!

4.家長的過度關注

家長不會責怪控制不住大小便的新生兒, 卻會責難偶然尿褲子的3歲孩子。

可要知道, 4歲左右的孩子中仍有10%會白天尿褲子, 孩子到了10歲仍有2%。

這不是極個別孩子才有的特殊情況, 而是很多孩子都有。

家長因孩子尿褲子而批評、責罰孩子, 甚至過多關注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和困擾。

這樣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孩子將排便視為非常羞恥的事情, 到了5歲還不能很好地排便,

到陌生地方看見廁所才有安全感, 甚至長大後對排便的恐懼都沒有消失。

家長的應對辦法

家長對尿褲子有很多怨念——尿褲子很丟人、很麻煩, 尿褲子是必須改正的錯誤……

所以, 很多虐童悲劇發生的導火索都是孩子尿了褲子。

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會尿褲子, 這是孩子必須經歷的成長過程, 家長的不恰當做法可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傷害。

那麼, 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1.不要過早進行如廁訓練

過早進行如廁訓練, 孩子的生理機能還未發育到能自己控制排便。

這時期的孩子都會等到忍不住的時候才會告訴家長, 結果褲子還沒脫好就尿了。

2.尊重孩子的“肛欲期”

家長告訴孩子“想尿了要提前說”, 但前一秒問了不尿,

走沒十步尿了!

心理學家佛洛德說:“所有排泄都是快感。 ”

3歲左右的孩子排便時, 開始感受到內急壓力解除時的快感, 並對此產生濃厚興趣。

這時家長要淡定淡定, 所有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排便訓練急不得, 更逼不得, 搞不好還會逼出心理陰影。

3.不要將偶然問題嚴重化

孩子的括約肌在3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這是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

也就是說,3歲之前的孩子不可能完全控制排便、排尿,行為反反復複很正常。

如果孩子控制不好大小便,家長要針對原因解決問題,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偶然情況而認為孩子的生理或心理不正常。

4.排解孩子的局促和恐懼

尿了褲子,孩子擔心被爸爸媽媽責駡,且骯髒潮濕的衣物讓孩子感到局促不安。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或用語言來排解孩子的恐懼——“寶寶拉了好多黃金啊。”

這樣孩子能迅速回到如廁訓練的正確軌道上來,下一次才容易做得好。

5.遠離家長之間的攀比

孩子的發育狀況不同,因此孩子在學習如廁技能時有自己的進度。

家長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更不要讓自己的焦慮情緒影響到孩子。

家長還要遮罩外界不友好的聲音:“孩子都多大了,還穿尿不濕哪!”“尿褲子啦?羞羞羞!”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等待,除了教會孩子使用馬桶、脫穿褲子等技能外,其他的交給時間吧。

如果孩子尿褲子了,家長應該少一句責怪,多一些理解,理解孩子被責駡時的羞愧、自卑、迷茫和害怕……

孩子的括約肌在3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這是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

也就是說,3歲之前的孩子不可能完全控制排便、排尿,行為反反復複很正常。

如果孩子控制不好大小便,家長要針對原因解決問題,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偶然情況而認為孩子的生理或心理不正常。

4.排解孩子的局促和恐懼

尿了褲子,孩子擔心被爸爸媽媽責駡,且骯髒潮濕的衣物讓孩子感到局促不安。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或用語言來排解孩子的恐懼——“寶寶拉了好多黃金啊。”

這樣孩子能迅速回到如廁訓練的正確軌道上來,下一次才容易做得好。

5.遠離家長之間的攀比

孩子的發育狀況不同,因此孩子在學習如廁技能時有自己的進度。

家長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更不要讓自己的焦慮情緒影響到孩子。

家長還要遮罩外界不友好的聲音:“孩子都多大了,還穿尿不濕哪!”“尿褲子啦?羞羞羞!”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等待,除了教會孩子使用馬桶、脫穿褲子等技能外,其他的交給時間吧。

如果孩子尿褲子了,家長應該少一句責怪,多一些理解,理解孩子被責駡時的羞愧、自卑、迷茫和害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