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第一陵,葬四個皇帝,一個郡王和一個貝勒,竟有一個沒有墳頭

導讀:熟悉清朝歷史的讀者都知道, 清朝一共有十二位帝王, 但是末代帝王溥儀的墓不稱帝王陵墓,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 清朝還是有十二座帝王陵墓,

這是怎麼回事呢?多出來的那一座又是誰的呢?

在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以西約五公里處的啟運山下有一座清朝帝王陵墓, 順治皇帝將其定名為永陵, 陵墓內埋葬著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嫡福晉和一個郡王、一個貝勒。

這四位皇帝都是順治五年追封的, 分別是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 郡王是努爾哈赤的伯父武功郡王禮敦, 貝勒則是努爾哈赤的叔父恪恭貝勒塔察篇古。

在清朝的十二座帝王陵墓中, 規模最大的無疑是順治的孝陵, 最精美豪華的則是乾隆的裕陵, 而永陵是屬於最簡約的一座, 為什麼呢?

首先與清朝初年的國力有很大關係,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 滿洲統治的領地有限, 而且部落之間經常會發生戰爭, 老百姓能填飽肚子尚可, 根本沒有多餘的財力來建造一座規模豪華的陵墓。 而且, 滿清早期有火葬的習俗, 一直到康熙朝才改火葬為土葬, 就連順治皇帝和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孝獻端敬皇后(董鄂妃)都是火葬的。 所以, 他們也一般不會去耗費財力去大規模營建帝王陵。

除此之外,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永陵是一座衣冠墓。 所謂衣冠墓, 就是墓中只葬著各位葬者的衣服、鞋帽, 而沒有遺體或者骨灰。 為什麼呢?可以舉一個例子。

說一下永陵中地位和輩分最大的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兒吧, 他是努爾哈赤的六世祖, 大約出生于明朝洪武三年。 猛哥帖木兒早年曾跟隨父親避居到朝鮮境內, 父親死後, 猛哥承襲父親的官職, 成為一名“上護軍”。 永樂年間, 猛哥接受明廷的招撫,

被授予建州指揮使, 後來又升職為都督。

宣德八年, 猛哥遭到七姓野人的襲擊而遇難, 終年64歲, 沒想到的是, 死後竟葬在了朝鮮境內會寧府的“半山面”, 因此永陵只能建一個衣冠墓了。 也就是說, 在滿清早期, 戰亂頻仍, 死者不一定會葬在何處, 隨著年代的推移, 原先的葬地很容易找不到, 只能建衣冠墓了。

不過,關於猛哥的衣冠墓還有一個疑問,它沒有在永陵墓園的中軸線上,而是位於偏東的位置,而且猛哥衣冠墓的地面上竟沒有墳頭,只是一塊平地,是本來就沒有還是後來又平掉了,我們也不得而知了,這樣的大事,清朝的官方史書中並沒有任何記載。

不過,關於猛哥的衣冠墓還有一個疑問,它沒有在永陵墓園的中軸線上,而是位於偏東的位置,而且猛哥衣冠墓的地面上竟沒有墳頭,只是一塊平地,是本來就沒有還是後來又平掉了,我們也不得而知了,這樣的大事,清朝的官方史書中並沒有任何記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