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南京的雪 飄落秦淮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唐代岑參如此讚美最中國的雪景;

“江南的雪, 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 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資訊,

是極健壯的處子的皮膚。 ”魯迅如此讚美最江南的雪;

“梨花似雪柳如煙, 春在秦淮兩岸邊。 ”清初孔尚任《桃花扇》裡如此描繪最南京的春的“雪景”。

滿天梨花雪, 零零落落,

溫溫柔柔, 飄飄灑灑……

這就是秦淮的雪!

一夜飛雪, 席捲江南, 飄落南京, 寫意城南, 疏忽間十裡秦淮變得浪漫起來:在秦淮河兩岸, 無論你走到哪個地方, 腳下都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可這聲響與別處迥異, 聽起來就像春姑娘青春萌動的韻律, 又如六朝女遺落的一段琵琶旋律……

秦淮的雪, 下得有詩意, 下得有禪意, 下得特審美, 下得很休閒。 你不覺得嗎?

片片雪花, 飄飄忽忽, 輕輕盈盈, 它們小心地提著腳步, 踏在柳枝上, 踏在馬頭牆上, 踏在青磚黛瓦合圍的天井裡, 踏在長街短巷鋪築的石板路上。

更有意思的, 是那河面畫舫倉頂上的雪, 也隨遊客一起從泮池出發, 去探尋烏衣巷的燕子歸沒歸來, 去尋覓朱雀橋的野花開沒開放, 它們似乎也是去領略秦淮河的千秋風雅吧?

雪中乘畫舫, 別有一番情趣。 坐在船舷, 可以欣賞雪落的閒逸,可以靜聽南京母親河的聲音。人在艙內,兩岸皆白。屏息靜聽,那皚皚白雪覆蓋的土壤裡,像有無數的種子在呼吸,它們是在迎接春天的來臨麼?

此刻,朱自清、俞平伯筆下的畫舫,像一粒秦淮河的種子,播撒著六代風雅、唐宋風情和明清風俗;而船內遊人的心兒,也像一粒種子,在風雪裡等待,等待著在明媚春天裡發芽、開花。

只要留心,雪地上的小生靈們也是饒有興趣。清晨,一群麻雀在老門東城牆下奔來奔去,它們像孩子一樣玩得開心,一個個嘰嘰喳喳,也許是和春天對話呢。當遊人靠近,麻雀便一齊飛上了高高的古城牆。

此時,一隻苗條的黑貓出現了。它邁著優雅的步子,並不怕人,像是模特兒走在潔白的T臺上,在展示自己優美的身段似的。當貓影消失在金陵戲坊的拐角,那一串精美的足印,酷似一朵朵梅花開在雪地上,有趣極了!

看見貓的足印,自然想到秦淮的梅花。其實它同雪一樣清純,一樣嫵媚。宋代呂本中有《踏莎行》詞曰:“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其實秦淮的梅,同雪一樣清純,一樣嫵媚。宋代呂本中有《踏莎行》詞曰:“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探梅時節,踏雪尋梅,那愚園的紅梅、瞻園的臘梅,正是花魂雪魄、冰清玉潔的豆蔻年華。越是大雪壓枝,越是暗香浮動。梅雪清絕,冷豔孤傲,更惹相思,枝椏上的花兒,你是為誰傾倒為誰開呀?看來,也只好問取秦淮的“南樓月”了。

假如你坐在茶吧花格窗前,泡一壺茶,一邊品茗,一邊望著窗外,那雪花如從春天裡飛來的玉蝶兒翩翩起舞,又像是提前開放的蒲公英欲飛又落。這裡的冬天,人們把平淡的生活,過得有意義;把有意義的生活,過得有意思,還真有點“偷得梨花三分白,借來梅花一縷魂”的況味。

假如你在夫子廟某家酒店,或是在老門東哪家菜館小聚,三五朋友,觥籌交錯,會有怎樣的滋味?“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大雪紛飛的夜晚,不談經,不論道,只求一觴一詠,撫琴聽歌,也是快事。因為在這裡喝的是如煙往事,喝的是浩蕩儒風,喝的是家國情懷,喝的是兄弟情義。

秦淮的雪,很溫柔,很婉約,也很浪漫;可是一夜大雪,人車難行,它令人不便,令人煩惱,甚至令人沮喪。然而,秦淮就是有著不一樣的情懷,秦淮人就是有著不一樣的風采:以雪為令,上下同心,各方拼搏,眾志成城。

仿佛就在頃刻間,新街口、三山街、中華路、大明路……全區主次幹道、大街小巷,雪沒了,路通了。每一條道兒上,都留下了迎風除雪人們的高貴的疲倦!

仿佛就在頃刻間,秦淮精神在風雪中盡情綻放。秦淮不只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就像梅花愈是嚴寒,愈是嫣然,愈見“淩寒獨自開”的品格。秦淮的雪,從另一個側面見證了百代秦淮、芳華萬千的真諦!

雪還在下,紛紛地飄落在大成殿、朝天宮、江南貢院,也紛紛地飄落在胭脂巷、禦道街、王府大街……

雪還在下,紛紛地飄灑著《泊秦淮》《烏衣巷》《登建康賞心亭》的詩情畫意,也紛紛飄灑著《畫龍點睛》《夢筆生花》《漸入佳境》的人文意蘊……

最南京的雪,溶進秦淮歷史深處,

浸染著秦淮文化底色。

且看一個新時代的秦淮,

兀自出落于無盡的風雅中!

※ 本文作者:

高安寧,江蘇省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秦淮區社科聯副主席,秦淮老城南研究會會長。

攝影: 董惠蘭 、龔文新、王甯生、葉曉明、尹宏俊 、 翟萍、張錚超等

可以欣賞雪落的閒逸,可以靜聽南京母親河的聲音。人在艙內,兩岸皆白。屏息靜聽,那皚皚白雪覆蓋的土壤裡,像有無數的種子在呼吸,它們是在迎接春天的來臨麼?

此刻,朱自清、俞平伯筆下的畫舫,像一粒秦淮河的種子,播撒著六代風雅、唐宋風情和明清風俗;而船內遊人的心兒,也像一粒種子,在風雪裡等待,等待著在明媚春天裡發芽、開花。

只要留心,雪地上的小生靈們也是饒有興趣。清晨,一群麻雀在老門東城牆下奔來奔去,它們像孩子一樣玩得開心,一個個嘰嘰喳喳,也許是和春天對話呢。當遊人靠近,麻雀便一齊飛上了高高的古城牆。

此時,一隻苗條的黑貓出現了。它邁著優雅的步子,並不怕人,像是模特兒走在潔白的T臺上,在展示自己優美的身段似的。當貓影消失在金陵戲坊的拐角,那一串精美的足印,酷似一朵朵梅花開在雪地上,有趣極了!

看見貓的足印,自然想到秦淮的梅花。其實它同雪一樣清純,一樣嫵媚。宋代呂本中有《踏莎行》詞曰:“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其實秦淮的梅,同雪一樣清純,一樣嫵媚。宋代呂本中有《踏莎行》詞曰:“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探梅時節,踏雪尋梅,那愚園的紅梅、瞻園的臘梅,正是花魂雪魄、冰清玉潔的豆蔻年華。越是大雪壓枝,越是暗香浮動。梅雪清絕,冷豔孤傲,更惹相思,枝椏上的花兒,你是為誰傾倒為誰開呀?看來,也只好問取秦淮的“南樓月”了。

假如你坐在茶吧花格窗前,泡一壺茶,一邊品茗,一邊望著窗外,那雪花如從春天裡飛來的玉蝶兒翩翩起舞,又像是提前開放的蒲公英欲飛又落。這裡的冬天,人們把平淡的生活,過得有意義;把有意義的生活,過得有意思,還真有點“偷得梨花三分白,借來梅花一縷魂”的況味。

假如你在夫子廟某家酒店,或是在老門東哪家菜館小聚,三五朋友,觥籌交錯,會有怎樣的滋味?“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大雪紛飛的夜晚,不談經,不論道,只求一觴一詠,撫琴聽歌,也是快事。因為在這裡喝的是如煙往事,喝的是浩蕩儒風,喝的是家國情懷,喝的是兄弟情義。

秦淮的雪,很溫柔,很婉約,也很浪漫;可是一夜大雪,人車難行,它令人不便,令人煩惱,甚至令人沮喪。然而,秦淮就是有著不一樣的情懷,秦淮人就是有著不一樣的風采:以雪為令,上下同心,各方拼搏,眾志成城。

仿佛就在頃刻間,新街口、三山街、中華路、大明路……全區主次幹道、大街小巷,雪沒了,路通了。每一條道兒上,都留下了迎風除雪人們的高貴的疲倦!

仿佛就在頃刻間,秦淮精神在風雪中盡情綻放。秦淮不只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就像梅花愈是嚴寒,愈是嫣然,愈見“淩寒獨自開”的品格。秦淮的雪,從另一個側面見證了百代秦淮、芳華萬千的真諦!

雪還在下,紛紛地飄落在大成殿、朝天宮、江南貢院,也紛紛地飄落在胭脂巷、禦道街、王府大街……

雪還在下,紛紛地飄灑著《泊秦淮》《烏衣巷》《登建康賞心亭》的詩情畫意,也紛紛飄灑著《畫龍點睛》《夢筆生花》《漸入佳境》的人文意蘊……

最南京的雪,溶進秦淮歷史深處,

浸染著秦淮文化底色。

且看一個新時代的秦淮,

兀自出落于無盡的風雅中!

※ 本文作者:

高安寧,江蘇省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秦淮區社科聯副主席,秦淮老城南研究會會長。

攝影: 董惠蘭 、龔文新、王甯生、葉曉明、尹宏俊 、 翟萍、張錚超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