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運用水迴圈原理析原因

全國教育部高考卷的能力要求中第3條規定:“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而“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 就是要求考生能夠正確運用地理學科的術語表達地理現象, 運用基本原理解釋地理事物的特徵。 “描述”側重於對地理概念和地理術語的把握程度, “闡釋”側重於地理規律、原理、成因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 高考就是指揮棒, 運用水迴圈原理分析原因, 也就成為平日模擬、高考考練中的一大考點, 加之在我們課本中講授水迴圈的環節有哪些, 而不是講水迴圈的原理, 所以學生在做題的過程往往因理解失誤或組織答案時地理專業術語的使用不夠規範或組織答案邏輯性不強容易出錯而失分,

成為學生平日學習中的一大難點, 下面將運用水迴圈原理分析原因的題目進行歸類總結, 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把握這一類問題。

其實水迴圈的原理其實質是水迴圈的環節的具體應用, 水迴圈的環節主要包括: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將這些環節結合當地具體的地理環境中進行分析歸納之。

一、運用水迴圈原理分析分析湖泊鹽度變化

例1.根據圖文材料, 回答第(1)題。

材料:據地質考察研究, 倒淌河在13萬年前流入黃河, 而如今則注入青海湖。

(1)指出倒淌河流向變化對青海湖湖水鹽度的影響, 並運用水迴圈原理分析其成因。

〖答案〗:鹽度由淡變鹹;

13萬年前因其注入黃河, 地表徑流把青海湖的鹽分帶走;

如今注入青海湖, 鹽分隨地表徑流匯入而不斷積累;又因氣候乾旱少雨,蒸發旺盛,湖水逐漸變鹹。

二、運用水迴圈原理分析泉的成因

例2.閱讀材料, 回答第(4)題。 瑪納斯綠洲是新疆最大的綠洲農耕區和國內第四大灌溉農業區, 在瑪納斯河沖積扇邊緣有一條狹長的泉水溢出帶, 有“千泉”之稱, 人們以這裡濕地中的湖泊或窪地為庫址, 修建多個水庫, 形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濕地水庫群, 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區。

下圖為瑪納斯沖積扇及其瑪納斯河流域示意圖。

運用水迴圈原理簡要說明沖積扇邊緣成泉的過程。

〖答案〗: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沖積扇向下流的同時;大量滲入地下;當地下水流到沖積扇邊緣時, 在地勢較低處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分析:利用水迴圈的原理, 要從水迴圈環節角度考慮, 另外泉水是地下水的出露。 所以整體思路應為西北地方的地表水轉成地下水再出露成泉。

三、運用水迴圈的原理分析旱澇成因

例3.根據下列材料, 結合所學知識, 完成第(5)題。 材料一:圖為雲南省區域圖。 雲南紅河哈尼梯田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元陽、綠春、金平等縣, 是當地人民利用自然條件創造的農耕文明奇觀。

從2010年到2013年, 雲南連續四年出現嚴重乾旱, 紅河哈尼梯田卻沒有受到大旱的影響, 試運用水迴圈的原理解釋其原因。

答案:紅河哈尼地處低緯, 氣溫較高, 河壩、峽谷中的河水常年蒸發;河水蒸發旺盛, 加上森林植被的蒸騰作用, 水汽充足;受地形影響, 水汽上升冷卻凝結(或遇到高山低溫的冷空氣)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形成徑流,灌溉梯田。

分析:雲南連續嚴重乾旱,紅河哈尼梯田卻沒有大旱,利用水迴圈的原理,自然要從水迴圈環節角度考慮,紅河哈尼梯田由於河水蒸發、植物蒸騰,水汽上升冷卻凝結形成降水;雨水形成徑流,灌溉梯田,所以沒有受到大旱。

四、運用水迴圈的原理分析地貌成因

例4.閱讀材料,結合右圖,回答第(7)題。

材料一 湄公河三角洲分佈著由湄公河及眾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網,它包括越南南部的一大部分和柬埔寨東南部,面積44 000平方千米(39 000平方千米屬於越南),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平原和魚米之鄉,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方。

試從水迴圈的角度說明湄公河三角洲的形成。

分析:從水迴圈的角度通過地表徑流以搬運方式完成了物質的遷移,以侵蝕和堆積方式塑造了河流地貌。

答案:水迴圈可以通過徑流等環節完成物質的轉移和能量的交換,並塑造地表形態;湄公河屬水迴圈中的地表徑流;流經北部高原和山區時,不斷釋放能量,將侵蝕下來的大量泥沙,搬運至河口地區,堆積形成湄公河三角洲。

來源 講地又講理

長按關注我們吧

水汽上升冷卻凝結(或遇到高山低溫的冷空氣)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形成徑流,灌溉梯田。

分析:雲南連續嚴重乾旱,紅河哈尼梯田卻沒有大旱,利用水迴圈的原理,自然要從水迴圈環節角度考慮,紅河哈尼梯田由於河水蒸發、植物蒸騰,水汽上升冷卻凝結形成降水;雨水形成徑流,灌溉梯田,所以沒有受到大旱。

四、運用水迴圈的原理分析地貌成因

例4.閱讀材料,結合右圖,回答第(7)題。

材料一 湄公河三角洲分佈著由湄公河及眾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網,它包括越南南部的一大部分和柬埔寨東南部,面積44 000平方千米(39 000平方千米屬於越南),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平原和魚米之鄉,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方。

試從水迴圈的角度說明湄公河三角洲的形成。

分析:從水迴圈的角度通過地表徑流以搬運方式完成了物質的遷移,以侵蝕和堆積方式塑造了河流地貌。

答案:水迴圈可以通過徑流等環節完成物質的轉移和能量的交換,並塑造地表形態;湄公河屬水迴圈中的地表徑流;流經北部高原和山區時,不斷釋放能量,將侵蝕下來的大量泥沙,搬運至河口地區,堆積形成湄公河三角洲。

來源 講地又講理

長按關注我們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