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們3人讓中國南邊最大國家分裂為三個國家 卻都在國內成了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英國、法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老牌殖民地國家的力量在戰爭中得到極大削弱, 蘇聯和美國則在二戰中趁勢崛起。 但二戰後, 英法這些老殖民國家想再次加強對殖民地的統治, 依靠殖民地供血維持其大國地位。 美蘇為了徹底將英法等國拉下大國位置, 開始或明或暗的支持這些殖民地的獨立。

印度的獨立是二戰後, 世界上最大一塊殖民地獲得獨立。 他的獨立, 對世界殖民地的獨立戰爭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但由於英國的暗中破壞, 以及印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戰線。

最終, 印度獨立為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巴基斯坦。

英屬印度殖民地全圖, 現在分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獨立的開始

在印度殖民地, 尼赫魯和真納誰將成為英國人的繼任者?這場權力之爭的大幕就要拉開。

他們兩人都領導著規模龐大,

但絕非鐵板一塊的政治運動。 他們彼此之間深惡痛絕;彼此都認為對方行為做事的態度不真誠。

尼赫魯認為, 既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 邱吉爾已經倒臺, 那麼就沒有必要創造出一個巴基斯坦。 他一直認為, 穆斯林聯盟是英國人根據分而治之的政策組建出來的一個組織。 一旦英國人退出印度, 絕大部分穆斯林會自然而然地聚攏到國大党的周圍。

但在真納看來, 尼赫魯就是“彼得·潘”, 那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 他認為, 尼赫魯的計畫只不過是個障眼法, 其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印度教徒占大多數的獨裁統治。

歷史學家們, 尤其是印度的歷史學家們, 經常將穆罕默德·真納視為破壞印度團結統一的一大罪人。

但是, 當國大党同意加入臨時政府, 並同意與穆斯林聯盟攜起手來, 組建內閣。 國大党絕大部分成員的目標則更為現實:他們願意接受一半的領導權, 或者確切點兒說是三分之二的領導權, 因為這不但意味著英國統治的終結, 而且意味著社會衝突也將不再發生。

真納和尼赫魯

然而尼赫魯卻不願意對真納做出任何讓步。

誰為流血衝突負責

1、很多個人和機構都應該對接下來一年半時間裡發生的悲劇事件負責。 首當其衝的就是英屬印度政府, 因為等到英屬印度政府終於願意正視印度獨立這一現實問題時, 一切都為時已晚。

2、像尼赫魯和真納這樣的政客也應該對印度的分裂負責, 因為他們為了得到朝思暮想的權力, 寧願將印度一分為二。

3、艾德禮領導下的英國政府和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勳爵則對印度分裂採取了置之不理的態度。

4、溫斯頓·邱吉爾對此事也難辭其咎。 因為在10多年的時間裡, 雖然他明明知道權力移交是不可避免的事, 但他卻一直想方設法拖延,

在英印之間種下了不信任的種子, 令彼此間的仇恨日益加深。

5、不過, 還有一個人必須要對這些悲劇性的事件負責, 這個人就是甘地。 因為他自己那些根本就無法實現的理想, 甘地破壞了最後一個和平解決印度自治問題的機會。 實際上, 甘地應該承擔更大部分的責任。 在過去15年裡, 他通過發動非暴力抵抗運動抵制各種法律的實施, 在印度社會中無疑已經醞釀了一種無視社會秩序的氛圍, 所推崇的是一種無所顧忌且激進好戰的情緒。

甘地和尼赫魯

讓人感到悲哀的是,不管是不是有意之舉,非暴力抵抗運動的宣導者一直都在不斷激發其他人發起暴力行動。甘地接二連三實施的絕食抗議行動變成了一種強有力的武器。然而,這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德高望重,而是因為人們擔心,萬一他因絕食而死,必將激發全國暴亂。

甘地輕而易舉地塑造並傳播了這樣一種危險的理念,即在大街小巷裡所採取的任何抗議活動都是神的力量的體現,反之亦然。

6個星期後,這一理念得到了可怕的驗證。真納是首個效仿甘地的人。真納相信“解決印度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出來,這一點毋庸置疑。”

我們現在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儘快離開印度,由印度人自行解決自己的問題。印度的出路只有一個,那就是內戰。

分裂所引發的暴力

韋維爾還不甘心就此認輸,他起草了一項計畫。根據該計畫,針對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有可能爆發大規模暴力分裂行動的實際情況,英國將分步驟、有序撤出印度。他甚至開始積極爭取得到甘地的支持,結果卻適得其反。他與甘地就當時局勢所進行的討論進展得很不順利,到了最後,甘地握起拳頭砰砰地捶打著桌面吼道:“既然無法避免血流成河,那麼,就給印度來一場血浴吧。”

位於孟加拉邦東部的諾阿卡利,地處偏遠,林地茂密,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

穆斯林暴徒成群結隊,所過之處血流成河。每個村莊的印度教徒都慘遭殺戮。穆斯林暴徒屠殺男人們就像宰殺動物一般,對待女人則是先奸後殺,然後再將屍體丟進水井。在此之前的幾個世紀裡,印度教徒們與穆斯林一直和平相處。但是,如今大約有5萬個印度教村民驚慌失措,倉皇逃往附近的比哈爾邦邦,因為該邦的絕大多數人口都信奉印度教。(比哈爾邦邦的印度教暴徒在得知諾阿卡利發生的大屠殺後,開始實施報復行動,大肆屠殺穆斯林。)

印度比哈爾邦邦位置

大屠殺發生5天后,甘地才得知這一消息。

旁遮普邦的民眾意識到,在伊斯蘭教、印度教及錫克教中,只有一個教派將掌握統治權,而這三個教派永遠也不可能聯合執政。面對這樣的前景,民眾的暴力行動開始升級。盂加拉邦的情況與旁遮普邦一模一樣。那些在暴亂中僥倖存活下來的民眾踏上了逃亡之路。一度,印度全國有五六百萬人都在出逃的路上,結果演變成了印度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1947年6月13日上午,包括真納在內的印度各黨派領導人齊聚一堂,在印巴分治的協議上簽字。印度全國的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尼赫魯對此表示擔憂,暴動蔓延的範圍之廣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想。為了打倒真納和穆斯林,為了自己掌權,尼赫魯願意付出印巴分治的代價。然而,如今,他第一次為事態發展如此之快表現出了種種疑慮。只有蒙巴頓一個人仍然信心爆棚,甚至有些興高采烈。

甘地曾經帶領一位名叫卡拉卡的印度記者專門到一趟列車上視察。這趟列車原本一直都用來將穆斯林運出旁遮普邦。然而,該列車在阿姆利則車站遭到了錫克教徒的伏擊。當時,2000多具屍體仍然陳屍車上,每個車廂都至少有10到15具。死者的衣服早已被剝得精光,而且“很多都身首異處處,聯手也被剁了下來....很多人的腦袋就像被一個巨大的堅果粉碎機砸過了一樣。肚子也被開了膛,或者被戳得稀爛....車廂裡和月臺上的鮮血還在一滴滴地滴落著”。

卡拉卡痛苦地意識到,跟28年前戴爾上將所進行的臭名昭著的血腥殺戮相比,僅在這趟列車上遭到屠殺的人們在人數上就要多出很多。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次殺戮都發生在同一座城市。

“這些人犯下的唯一罪行就是他們碰巧跟屠殺他們的人持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甚至就連尼赫魯也意識到,整體局勢正朝著四分五裂的方向發展。他在給甘地的信中寫道:

“這種殺戮行徑已經到了一種失控的瘋狂階段,大量民眾正背井離鄉,長途跋涉到印度東部或者西部。”

聖雄甘地

死後

甘地在國內被稱為聖雄甘地,1948年被國內極端分子刺殺。死後被尊稱為“印度國父”。

1947年8月15日,巴基斯坦內閣組成,巴基斯坦正式宣告獨立,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自治領,真納被巴基斯坦人民稱譽為“巴基斯坦之父”。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在印度支持下,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

尼赫魯,印度開國總理,任期為1947年到1964年。“尼赫魯家族”通過國大黨長期把持印度政局,自印度1949年獨立以來,國大黨執政時期合計超過半個世紀。國大党成為尼赫魯一家的政黨。

尼赫魯去世後,其兒媳英迪拉⋅甘地和孫子拉吉夫⋅甘地曾以國大党領導人身份當選印度總理。拉吉夫1991年在總理任內遭暗殺身亡,其遺孀索尼婭帶領國大黨贏得2004年和2009年印度議會選舉,但由於其義大利裔身份沒有出任印度總理,由曼莫漢⋅辛格出任印度總理,索尼婭通過國大党在後臺“垂簾執政”。2017年12月,其曾孫拉胡爾⋅甘地擔任國大黨主席,意圖挑戰莫迪,擔任2019年印度總理。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關注嗎? (單選) 0人 0% 會關注,文章內容很好 0人 0% 看看歷史文章再決定 0人 0% 不會關注,但會轉發 0人 0% 只想看文章,不想關注 0人 0% 文章太垃圾,不會關注 投票

甘地和尼赫魯

讓人感到悲哀的是,不管是不是有意之舉,非暴力抵抗運動的宣導者一直都在不斷激發其他人發起暴力行動。甘地接二連三實施的絕食抗議行動變成了一種強有力的武器。然而,這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德高望重,而是因為人們擔心,萬一他因絕食而死,必將激發全國暴亂。

甘地輕而易舉地塑造並傳播了這樣一種危險的理念,即在大街小巷裡所採取的任何抗議活動都是神的力量的體現,反之亦然。

6個星期後,這一理念得到了可怕的驗證。真納是首個效仿甘地的人。真納相信“解決印度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出來,這一點毋庸置疑。”

我們現在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儘快離開印度,由印度人自行解決自己的問題。印度的出路只有一個,那就是內戰。

分裂所引發的暴力

韋維爾還不甘心就此認輸,他起草了一項計畫。根據該計畫,針對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有可能爆發大規模暴力分裂行動的實際情況,英國將分步驟、有序撤出印度。他甚至開始積極爭取得到甘地的支持,結果卻適得其反。他與甘地就當時局勢所進行的討論進展得很不順利,到了最後,甘地握起拳頭砰砰地捶打著桌面吼道:“既然無法避免血流成河,那麼,就給印度來一場血浴吧。”

位於孟加拉邦東部的諾阿卡利,地處偏遠,林地茂密,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

穆斯林暴徒成群結隊,所過之處血流成河。每個村莊的印度教徒都慘遭殺戮。穆斯林暴徒屠殺男人們就像宰殺動物一般,對待女人則是先奸後殺,然後再將屍體丟進水井。在此之前的幾個世紀裡,印度教徒們與穆斯林一直和平相處。但是,如今大約有5萬個印度教村民驚慌失措,倉皇逃往附近的比哈爾邦邦,因為該邦的絕大多數人口都信奉印度教。(比哈爾邦邦的印度教暴徒在得知諾阿卡利發生的大屠殺後,開始實施報復行動,大肆屠殺穆斯林。)

印度比哈爾邦邦位置

大屠殺發生5天后,甘地才得知這一消息。

旁遮普邦的民眾意識到,在伊斯蘭教、印度教及錫克教中,只有一個教派將掌握統治權,而這三個教派永遠也不可能聯合執政。面對這樣的前景,民眾的暴力行動開始升級。盂加拉邦的情況與旁遮普邦一模一樣。那些在暴亂中僥倖存活下來的民眾踏上了逃亡之路。一度,印度全國有五六百萬人都在出逃的路上,結果演變成了印度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1947年6月13日上午,包括真納在內的印度各黨派領導人齊聚一堂,在印巴分治的協議上簽字。印度全國的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尼赫魯對此表示擔憂,暴動蔓延的範圍之廣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想。為了打倒真納和穆斯林,為了自己掌權,尼赫魯願意付出印巴分治的代價。然而,如今,他第一次為事態發展如此之快表現出了種種疑慮。只有蒙巴頓一個人仍然信心爆棚,甚至有些興高采烈。

甘地曾經帶領一位名叫卡拉卡的印度記者專門到一趟列車上視察。這趟列車原本一直都用來將穆斯林運出旁遮普邦。然而,該列車在阿姆利則車站遭到了錫克教徒的伏擊。當時,2000多具屍體仍然陳屍車上,每個車廂都至少有10到15具。死者的衣服早已被剝得精光,而且“很多都身首異處處,聯手也被剁了下來....很多人的腦袋就像被一個巨大的堅果粉碎機砸過了一樣。肚子也被開了膛,或者被戳得稀爛....車廂裡和月臺上的鮮血還在一滴滴地滴落著”。

卡拉卡痛苦地意識到,跟28年前戴爾上將所進行的臭名昭著的血腥殺戮相比,僅在這趟列車上遭到屠殺的人們在人數上就要多出很多。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次殺戮都發生在同一座城市。

“這些人犯下的唯一罪行就是他們碰巧跟屠殺他們的人持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甚至就連尼赫魯也意識到,整體局勢正朝著四分五裂的方向發展。他在給甘地的信中寫道:

“這種殺戮行徑已經到了一種失控的瘋狂階段,大量民眾正背井離鄉,長途跋涉到印度東部或者西部。”

聖雄甘地

死後

甘地在國內被稱為聖雄甘地,1948年被國內極端分子刺殺。死後被尊稱為“印度國父”。

1947年8月15日,巴基斯坦內閣組成,巴基斯坦正式宣告獨立,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自治領,真納被巴基斯坦人民稱譽為“巴基斯坦之父”。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在印度支持下,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

尼赫魯,印度開國總理,任期為1947年到1964年。“尼赫魯家族”通過國大黨長期把持印度政局,自印度1949年獨立以來,國大黨執政時期合計超過半個世紀。國大党成為尼赫魯一家的政黨。

尼赫魯去世後,其兒媳英迪拉⋅甘地和孫子拉吉夫⋅甘地曾以國大党領導人身份當選印度總理。拉吉夫1991年在總理任內遭暗殺身亡,其遺孀索尼婭帶領國大黨贏得2004年和2009年印度議會選舉,但由於其義大利裔身份沒有出任印度總理,由曼莫漢⋅辛格出任印度總理,索尼婭通過國大党在後臺“垂簾執政”。2017年12月,其曾孫拉胡爾⋅甘地擔任國大黨主席,意圖挑戰莫迪,擔任2019年印度總理。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關注嗎? (單選) 0人 0% 會關注,文章內容很好 0人 0% 看看歷史文章再決定 0人 0% 不會關注,但會轉發 0人 0% 只想看文章,不想關注 0人 0% 文章太垃圾,不會關注 投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