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長怎樣給嬰兒測聽力?

在人工耳蝸術後的聽能、言語發展訓練過程中, 許多家長都會遇到如下一些困惑1、 我們已參加了“親子同訓”, 在家訓練與老師教授的一樣, 一切都照著老師指導來做, 為什麼我的孩子仍然發展緩慢?

2、 為什麼我的孩子記憶力甚差, 所學的東西一會兒就忘了?

3、 為什麼我的孩子發音不正確, 如何才能搞好“正音”步驟?

4、 我的孩子說話缺乏連貫性, 句子表達不完整, 有語序顛倒等現象。 如何才能“矯正”?

其實, 在人工耳蝸術後的聽能及言語發展訓練過程中, 聽能發展必須經歷——察覺聲音階段→分辨聲音階段→確認聲音階段→理解聲音階段的過程;只有達到充分理解聲音的階段,

才能有效地開展言語發展訓練。 而在聽能發展訓練中, 有些家長過於急進, 並沒有按照發展的必然經歷來進行訓練, 當孩子稍微對聲音有反應, 就以為孩子已經理解聲音, 立即進行言語訓練, 這樣一來、由於“聽”的基礎沒有打牢, 引致對言語發展產生影響。 一般來說人工耳蝸術後的聽能發展需要6—10個月時間才能達到言語啟音階段, 部分孩子可能受年齡、身體條件、術前有否訓練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影響, 啟音時間會長些, 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另外, “親子同教”是目前人工耳蝸術後康復較為流行的一種訓練模式, 主要是訓練家長、再由家長自行訓練孩子;老師在此是訓練指導的角色,
主要工作還是要家長來做, 所以家長不能完全依賴老師進行全面工作, 必須提高自身素質, 耐心、細緻地訓練孩子, 同時要仔細地觀察孩子每個階段的發展狀況, 發現疑難及時與老師商討, 以獲得進一步的指導。 在大部分聾孩子中, 由於聽器官或聽神經受損, 缺乏與外界的正常交往, 造成身體各方面發育遲緩, 大腦中樞神經亦受影響, 引致記憶力低下, 這是在聽能發展訓練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另外, 部分聽損兒童由於身體某些臟器發育不良或病變, 會造成其精神不集中和睡眠不足, 這也是影響記憶力的一個原因。 所以在聽能發展訓練中, 家長不要一味要求孩子“聽”與“說”, 還要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
培養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多做些身體能力發展的訓練, 如:大肌肉發展(球類、攀爬、彈跳、平衡等)、精細動作發展(穿珠、針線、剪紙、繪畫等), 只有身體健康、自信心強、精神集中, 記憶力才會提升。 同時要多與孩子做些加強記憶的小遊戲, 多帶孩子參與外界的交往活動, 讓孩子拓寬視野, 增強感知認知記憶能力。 記住:不要封閉孩子的一切活動, 他們的記憶感知能力是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獲得的。 在言語發展訓練過程中, 部分聾兒由於術前長期處於“看話”狀況, 或長期受助聽器影響、某些頻率補償不到位(尤其高頻部分), 導致不能正確運用呼吸系統和嗓音器官, 所以在術後言語發展訓練中, 存在語音發音不正確的情況。

如何才能做好“正音”工作?

① 改變“看話”的習慣:這一過程操作不能急, 必須慢慢進行, 早期可以先“看話”後“聽說”訓練, 比例為:7∶3;隨著訓練進展, 慢慢進入先“聽說”後“看話”的訓練, 過程中要強調“開口說”習慣的形成;最後是完全的“聽說”訓練。

② 同步進行強化正確運用呼吸系統和嗓音器官的訓練:具體操作可參考《嗓音言語矯治實用手冊》(昭鳴聽覺康復語言矯治研究中心發行)等叢書。 當聾兒能正確自如地掌握運用呼吸系統和嗓音器官的技巧、能以“聆聽”正確分辨語音變化的時候, “正音”已不是一件難事了。 當聾兒的“聽”與“說”發展到一定階段時, 許多家長都發現其說話存在缺乏連貫性, 句子表達不完整, 有語序顛倒等現象。 這些現象都與聾兒的橫向思維能力發展不完善、詞彙量儲存不夠、語法錯亂等有關。

這時候, 家長應該加強孩子橫向思維能力發展的訓練:經常玩一些問題對答的小遊戲, 在遊戲中多做些拓展性的提問;對孩子的提問不要厭煩, 要耐心地傾聽與解答, 務求孩子理解為止;市面上有許多關於“發展性思維能力”的練習冊, 可以買來讓孩子多練習;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做些家務活動或搞一些操作性的活動等等。 另外, 應多與孩子講故事, 讓孩子做短句練習、朗讀文章、嘗試寫簡單日記等, 以加強詞彙量儲存和語序記憶能力。

只要我們的家長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孩子的康復中, 耐心、細緻地訓練孩子, 不怕煩、不怕難, 想方設法地做好每一階段工作, 孩子的完全康復為期不遠了!

孩子的完全康復為期不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