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米樂親子|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篇(四)

NO10:皇藏裕傳說-省遺

蕭縣, 春秋時稱“蕭國”, 為宋國的附庸, 位於省域最北部。 蕭縣縣城東南約25公里的皇藏峪原名黃桑峪, 處於蘇皖兩省的交界地帶, 隸屬官橋鎮, 這裡人傑地靈, 群眾中有不少傳說, 《皇藏峪的傳說》就是其中的一則。 秦朝末年, 劉邦與項羽為爭奪皇位發生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元前205年, 劉邦偷襲項羽的都城彭城, 被項羽打敗, 隻身藏在附近的黃桑峪中避難, 因他愛護百姓, 身邊的將士為他出謀劃策, 擺脫了困境, 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戰機, 如:皇藏洞、仙人床、三仙洞、拔劍泉、馬扒泉、瑞雲寺等,

躲過了項羽的追殺。 後來, 劉邦知人善用, 經過幾年的浴血奮戰, 戰勝了項羽, 統一了中原, 登上了皇帝寶座。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自古以來, 這是古今社會發展的規律。 劉邦把它運用到軍事戰爭中去, 並成為兩千多年來人們生活及行為的一面明鏡。 此則傳說中蘊含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問題, 在今天仍有其積極意義。 民間文學因是群眾集體口頭創作和流傳, 並在流傳中不斷有所修改。 所以, 在傳說中基本情節不變的前提下, 因地域、習俗、講述人的不同, 細節和語言都會有所變化。

NO11:撚軍歌謠-省遺

撚軍歌謠是流傳在亳州市渦陽等地頌揚撚軍起義的民間歌謠和故事。 爆發於皖北地區的撚軍起義, 是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的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 歷時18年之久, 轉戰于皖、魯、豫、蘇、陝等10個省區, 殲滅清軍及地方團練十萬余人, 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國和北方各地的人民起義, 給清朝統治以沉重打擊, 也為此後1911年的武昌起義提供了寶貴經驗。 撚軍起義的發祥地在渦、亳、蒙,

活動中心在雉河集(現今渦陽縣城)。 渦陽建縣即為鎮壓撚軍而設置。 撚軍的主要首領都出在渦陽、蒙城等渦河沿線諸地, 尤以渦陽為主。 因此, 在渦陽民間廣泛流傳著頌揚撚軍起義的歌謠, 一百多年來代代相繼流傳不輟。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在有組織、有計劃的民間采風中, 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撚軍歌謠。 並在國家級報刊《人民日報》、《人民文學》、《民間文學》和地方各級報刊上發表。 上海文藝出版社和安徽人民出版社選編出版了《撚軍歌謠》兩個集子, 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撚軍歌謠真實、生動地頌揚了撚軍起義和人們所崇敬的撚軍英雄人物。 其中許多作品受到評價甚高:“毫無愧色地可以列入我國最優秀的民歌中去”。
它不僅豐富了我國民間文學寶庫, 而且對於撚軍史研究也具有很高的價值, 受到文學界和史學界學者充分的肯定和好評。

NO12:安豐塘的傳說-省遺

安豐塘位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壽縣縣城南30公里, 是我國四大古水利(安豐塘、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之一,

曾被譽為“水利之冠”, 素有“天下第一塘”美稱, 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豐塘古名芍陂, 建于春秋楚莊王時, 為楚國令尹(丞相)孫叔敖所建, 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隋唐後, 在芍陂所在地置安豐縣故改名安豐塘至今。 安豐塘周長24公里, 面積34平方公里, 塘中有島, 面積為2萬多平方米, 塘北堤西端有漢代始建的孫公祠。 祠內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 是研究安豐塘水利史的珍貴資料, 其中許多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和鑒賞價值。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 安豐塘原是一座美麗的城廓, 由於孽龍作祟, 久旱不雨, 玉皇大帝將孽龍罰下凡間思過。 城內的百姓, 把孽龍肢解瓜分煮吃了。 玉帝大怒, 把安豐城變成了安豐塘。 直到今天,老人們說,逢上霧氣彌漫的天氣,安豐塘水面上還會若隱若現出安豐城池呢——這便是歇後語“安豐塘起霧——現成(城)的”來由了。 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與他重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的富民強國政策是分不開的。 安豐塘是我國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蓄水量1億立方。 灌溉面積93萬畝。 它的建造對後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千百年來,安豐塘在灌溉、航運、屯田濟軍等方面起過重大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投入資金對安豐塘進行維修,充分發揮古塘效益,壽縣也被列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 一些國內外專家學者先後到此參觀,對安豐塘水利工程歷史之久長,設計建造之科學而且至今仍發揮著巨大效益評價極高。

民間文學是廣大人民長期社會生活的產物。憑廣大人民社會生活的需要產生和流傳,它精確地反映了他們各方面的生活和有關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間接地為他們的生活服務 —— 給以知識 、教誨 、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構成部分。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向原創致敬。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這期的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就介紹到這,下期我們繼續講:米樂親子 |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篇(五)

直到今天,老人們說,逢上霧氣彌漫的天氣,安豐塘水面上還會若隱若現出安豐城池呢——這便是歇後語“安豐塘起霧——現成(城)的”來由了。 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與他重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的富民強國政策是分不開的。 安豐塘是我國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蓄水量1億立方。 灌溉面積93萬畝。 它的建造對後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千百年來,安豐塘在灌溉、航運、屯田濟軍等方面起過重大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投入資金對安豐塘進行維修,充分發揮古塘效益,壽縣也被列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 一些國內外專家學者先後到此參觀,對安豐塘水利工程歷史之久長,設計建造之科學而且至今仍發揮著巨大效益評價極高。

民間文學是廣大人民長期社會生活的產物。憑廣大人民社會生活的需要產生和流傳,它精確地反映了他們各方面的生活和有關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間接地為他們的生活服務 —— 給以知識 、教誨 、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構成部分。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向原創致敬。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這期的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就介紹到這,下期我們繼續講:米樂親子 |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篇(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