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晚育爸爸注意了,寶寶這種風險會增加

由瞿佳、金子兵領銜的溫州醫科大學科研團隊近日宣佈, 在針對早髮型兒童高度近視(更少環境因素作用)研究中, 發現全新的早髮型高度近視致病基因 BSG;同時發現, 引起兒童高度近視新生突變概率與患兒父母的生育年齡正相關。

該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學院報》, 並入選“2017 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溫州醫科大學教授金子兵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我們通過大量採集樣本, 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父母雙方在完全沒有攜帶高度近視基因的前提下, 如果生育時父親年紀超過 35 歲, 那麼他們下一代發生高度近視的概率會增加, 最高增加到 50%。 BSG 的發現, 也為當今不少晚婚晚育的男性提了個醒。 ”

高度近視是當前我國致盲人群的主要病因。 其發病機制研究難度大, 高度近視的幹預防控等也面臨諸多挑戰。

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以及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作為全球主要的近視研究基地, 長期聚焦於近視眼研究。

瞿佳、金子兵帶領科研團隊通過大樣本發現並明確了高度近視的新致病基因 BSG, 通過擴大群體篩查、突變基因敲入小鼠模型等方法驗證 BSG 突變的致病性,

構建了可引起眼軸變長的基因突變小鼠模型, 明確了致病機制。

據研究, BSG 表達於睫狀體與神經視網膜, 提示此類高度近視的根源靶組織, 即目標群組織, 為高度近視的防控奠定遺傳基礎。

這是第一個經過基因突變敲入小鼠模型驗證的近視基因, 已引起國際上的高度關注。 研究發現也意味著早髮型高度近視患者的發病機理及防控等方面進入新時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