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認識內疚,別讓它成為心病

大凡心存內疚的人, 在本質上往往偏向急躁性格。 做出來的事, 說過的話, 甚而傷害到某一個人, 在事情發生時的心態與事情過後的反思, 往往自相矛盾, 而且悔不當初。

其實, 心存內疚的人, 大半是有心的人。

生活中基本上存在兩種內疚感:一種是健康的, 另一種是不健康的。

健康的內疚感就像是功能完好的“心靈報警器”, 如果我們犯了錯, 無論有心或無意, 傷害了別人, 它都會提醒我們不再重蹈覆轍。 而不健康的內疚感則可以說是一種習慣性行為, 當局者可能並沒有做錯事。

不健康的內疚感往往起源於童年, 年幼的你無能和無助, 這時候內疚感仿佛救命稻草, 儘管它也並不好受, 而你也沒有理由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 但與空洞的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相比, 至少它讓你感覺有所依託。 比如, 一個孩子面對病重的母親, 往往會為母親的狀況責備自己:“都是我不好”,

將自己放在責任承擔者的位置上。 自我譴責, 似乎總比陷入絕望要好些。

隨著慢慢長大, 一觸即發的不健康內疚感會將你耗得精疲力竭。 日復一日, 它可能把你塑造成為完美主義者, 對自己要求過於嚴苛以至於動不動就焦慮沮喪。

不健康的內疚感有害無益, 因為它毫無根據, 並不是由實質性的錯誤所引發的, 自然也就不構成值得反思的理由, 所以體驗這種內疚感從任何角度來說都很難有裨益。

(林靈)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 恭請您在此訂閱, 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參與每週有獎答題互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