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調5釣3、調4釣2、調3釣1有區別嗎?魚獲相差大嗎

釣魚時, 釣友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調幾釣幾, 競技高手接受採訪時也時常強調調幾釣幾無效後又及時改變調目釣目後才奪得名次。 久而久之, 精確調漂就成了懸墜釣法的重要環節, 容不得半點馬虎。

有人說, 調漂調的是什麼?調的是剩餘浮力。 有人說, 調4釣2比調5釣3靈敏, 是因為調4釣2比調5釣3的剩餘浮力小。 這些說法對嗎?

剩餘浮力的說法, 在釣魚界有爭論。 嚴格說來, 剩餘浮力一詞並不科學, 我覺得用剩餘承載力或剩餘漂尖比較好理解。

垂釣中, 魚線線組的水線長度、子線長度、漂尖粗細、釣點水深。 。 。 。 等諸多條件是不盡相同的。 因此, 我們不能簡單地根據釣組調目釣目的多少(剩餘承載力多少)來判斷釣組的靈敏度。 如果別人調5釣3釣了條魚, 你就趕緊去調5釣3, 說不定你還是釣不上來。

我們假設魚拉餌鉤後, 作用在浮漂上的垂直下拉力, 等於漂尖1目的承載力(或1目漂尖入水後的浮力)。

這時, 調5釣3只能入水1目, 漂尖露出水面2目。 調4釣2只能入水1目, 漂尖露出水面1目。 調3釣1只能入水1目, 漂尖露出水面0目。

我們假設魚拉餌鉤後, 作用在浮漂上的垂直下拉力, 等於漂尖2目的承載力(或2目漂尖入水後的浮力)。 這時, 調5釣3只能入水2目, 漂尖露出水面1目。 調4釣2只能入水2目, 漂尖露出水面0目。 調3釣1全部沉于水中。

水釣中釣的大鯽魚

我們假設魚拉餌鉤後, 作用在浮漂上的垂直下拉力, 等於漂尖3目的承載力(或3目漂尖入水後的浮力)。 這時, 調5釣3能入水3目, 漂尖露出水面0目。 調4釣2全部沉于水中。 調3釣1全部沉于水中。

釣魚人都知道, 觀察漂尖的沉浮是以水面為參照物的, 漂尖入水以後, 它下沉的準確目數是很難觀察。 不管是調5釣3, 還是調4釣2、調3釣1, 漂尖在水面以上, 同樣大的力總能拉沉同樣距離的漂尖。 一旦漂尖全部入水, 釣組處於水面以下, 靈敏與否就無從談起了。

不可否認, 在一定範圍內(小於露出水面的漂尖長的承載力, 大於露出水面的漂尖短的承載力),

同樣大的力, 能將露出水面目數少的漂尖全部拉入水中, 而露出水面目數多的漂尖只能部分入水。 這只能說明這個力過大, 不適於分析靈敏度, 這與釣組的靈敏度無關, 不能說明漂尖露出水面目數少的釣組靈敏。

在我們評價一架天平的靈敏度的時候,

是要看它能否秤量出很輕很小的東西, 如果加上一個大法碼它的一端上了天, 能據此就說它的靈敏度高嗎?不過, 也有不少人是將漂尖是否全部入水作為是否提竿的依據, 漂尖露出水面目數少了, 全部入水的機會就多, 就更易提竿獲魚。 這也只是個看漂方法問題, 也與釣組靈敏度無關。

調5釣3、調4釣2、調3釣1的主要區別是, 它們的鉛墜依次增加了相當於1目漂尖承載力大小的重量。 --這與釣組的靈敏度沒有關係。

垂釣時, 魚情是不斷變化的, 魚的吃口也是多種多樣, 浮標出現的動作也各不相同, 這就要求釣者要密切注意浮標的動作, 以提高中魚率。 野生魚不像精養池中的魚那麼滑, 只要天氣正常, 適合魚類活動覓食, 它們是不會拒食的,釣者做到“精調粗釣”即可。只有做到心中無釣目,不為釣目所累,才能從複雜多變的釣目調整中解脫出來,真正做到輕鬆垂釣。

它們是不會拒食的,釣者做到“精調粗釣”即可。只有做到心中無釣目,不為釣目所累,才能從複雜多變的釣目調整中解脫出來,真正做到輕鬆垂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