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名家書畫“李鬼”橫行誰是亂象幕後推手

■警方收繳的仿名人字畫。

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啟功這些名家書畫在市場流通的有九成以上是贗品?一件由制假者製作的名家贗品何以被名家親屬認定為真跡並與之合影, 最後在拍賣公司拍出5000多萬元的高價, 然後再合理地走向流通之路?

名家書畫制假售假形成利益聯盟

1月18日, 中國公安部網站宣佈, 貴州遵義公安機關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制販假冒名家書畫作品案, 摧毀張某、鄭某蔚、汪某等人制販假冒齊白石、李可染等名家作品的3個犯罪網路, 抓獲犯罪嫌疑人24名, 扣押字畫1165幅, 查獲一批偽造的印章及各類用於制作假鑒定證書的工具,

查扣涉案資金2600余萬元。 此外, 從造假、鑒定到流通, 這樣的“假畫製造工廠”背後有著很大的利益聯盟, 造假者、部分鑒定人員、字畫商人與拍賣商都參與其中。

一些藝術收藏界人士表示, 近現代名家書畫一直是假冒偽劣的重災區, 其中送拍後的“洗白”是重要一環, 而這與拍賣的“不保真”條款有一定關係。 一些畫商與拍賣公司負責人也參與其中, 更有甚者, 一些名家的家人與後裔因為看到其中的暴利, 也為贗品“背書”。 此次公佈的案件中, 一幅由犯罪嫌疑人汪某制假的標明為“李可染”的字畫, 在北京某拍賣公司曾拍出5000多萬元的高價。 拍賣網站上關於此字畫的說明中提到兩個關鍵點:1.經李可染親屬認定為真跡;2.附2009年李可染親屬與作品合影。

在汪某看來, 拍賣公司利用拍賣法中“不擔保真偽”等條款, 將大多數拍賣行變成了一個合法的銷售假畫、假藝術品的平臺, 這是書畫市場亂象的根源。

齊白石作品的資深收藏家劉文傑此前透露, “比如齊白石,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共拍了24000件, 96%左右是假的, 因為齊白石一生只創作1萬多件作品, 李可染的贗品也占95%以上。 ”

齊白石、李可染作品是造假的重災區

根據公安部公佈的消息, 去年年初, 公安機關接到群眾舉報稱, 書畫市場上出現大量假冒當代名家的作品, 部分假字畫甚至流入拍賣環節, 給書畫交易市場秩序造成不良影響。 公安部對此高度重視, 部署貴州遵義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開展案件偵查工作。

公安部表示, 經專案組縝密偵查, 一個以張某為首, 從臨摹名家書畫作品、偽造真品收藏證書, 到中間商倒賣、關係人代銷為一體的制販假冒范曾書法作品的犯罪網路逐漸浮出水面。 在將張某等犯罪嫌疑人抓捕到案後, 專案組從張某處查獲的一批沒有款印的假畫入手, 深挖細查、循線追蹤, 逐漸鎖定了鄭某蔚等人制販假冒啟功、范曾等名家書法作品的犯罪網路和汪某等人制販假冒徐悲鴻、齊白石、李可染等名家書畫作品的犯罪網路, 掌握了大量犯罪事實和證據。 隨後, 在公安部指揮部署下, 貴州遵義公安機關歷時半年時間輾轉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山東、江蘇等多個省市,

開展多輪集中收網行動, 成功破獲這一特大制販假冒名家書畫作品案, 先後摧毀3個以張某、鄭某蔚、汪某等為首的涉及假書畫製作、鑒定、流轉和拍賣環節的犯罪網路。 目前, 該案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經初步調查, 涉及該案的犯罪人員主要由擅長模仿名家書畫作品的制假人員、個別書畫鑒定專家、假書畫買賣中間商、少數拍賣公司工作人員等構成。 其中, 擅長模仿名家書畫作品的張某、鄭某蔚、汪某等人通過臨摹作品、偽造鑒定證書、為假作品題款等方式完成書畫的“制假”“鑒定”, 隨後通過自己或中間人聯繫等方式將假書畫作品賣給他人, 或送至拍賣公司進行拍賣。 公安機關還發現, 一些書畫作品專業鑒定人員主動參與造假販假,

一些制販假人員騙取知名書畫家親屬或其他知名人士為偽作鑒定、與偽作合影, 以及一些拍賣公司對徵集作品的真偽篩查程式流於形式等因素, 都為假書畫流入市場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根據報導, 目前公安機關查明, 汪某自2004年以來, 偽造齊白石、徐悲鴻等名家字畫87幅, 並通過他人在拍賣公司進行拍賣, 成交額達6000余萬元;鄭某蔚自2000年以來將其偽造的啟功、郭沫若等名家書法進行銷售, 獲利1182萬元, 將其偽造的36幅名家書法進行拍賣, 獲利300余萬元;張某自1998年以來在天津偽造范曾字畫作品, 向他人銷售87幅, 獲利700多萬元。 目前, 汪某因涉嫌侵犯著作權罪, 被公安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鄭某蔚、張某因涉嫌侵犯著作權罪被逮捕。

對於市場上的假畫,資深收藏界人士劉文傑此前介紹說:“比如齊白石,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拍賣以來,到現在共拍了24000件,96%左右的作品是假的,因為齊白石一生只創作了1萬多件作品,很大一部分在各大博物館收藏,還有一部分在大收藏家手上收藏,除去這一部分,在市場上流通的真跡是很少的。“,很難要求拍賣人與委託人百分之百地為此承擔責任,然而,已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現實中,此條款可能被一些人利用,作為“擋箭牌”,知假賣假。

張某曄也提到了拍賣中的免責條款,他認為,如果這個條款能夠修改,也許能夠淨化字畫市場的環境。

負責該專案的遵義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劉曉渝表示,制販假冒名家書畫違法犯罪行為不僅嚴重擾亂書畫市場秩序,還破壞中國書畫藝術品的國際聲譽和形象。劉曉渝對媒體表示,“一方面要加強市場監管,對從業人員普遍進行法治教育;另一方面,建議對著作權法、拍賣法以及拍賣公司的相應行政法規,特別是拍賣公司關於拍賣作品的真實性方面的規定,要借鑒一些發達國家關於拍賣市場成熟的法律法規,來規範我國的拍賣公司。”

據《新華社》、《新京報》

對於市場上的假畫,資深收藏界人士劉文傑此前介紹說:“比如齊白石,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拍賣以來,到現在共拍了24000件,96%左右的作品是假的,因為齊白石一生只創作了1萬多件作品,很大一部分在各大博物館收藏,還有一部分在大收藏家手上收藏,除去這一部分,在市場上流通的真跡是很少的。“,很難要求拍賣人與委託人百分之百地為此承擔責任,然而,已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現實中,此條款可能被一些人利用,作為“擋箭牌”,知假賣假。

張某曄也提到了拍賣中的免責條款,他認為,如果這個條款能夠修改,也許能夠淨化字畫市場的環境。

負責該專案的遵義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劉曉渝表示,制販假冒名家書畫違法犯罪行為不僅嚴重擾亂書畫市場秩序,還破壞中國書畫藝術品的國際聲譽和形象。劉曉渝對媒體表示,“一方面要加強市場監管,對從業人員普遍進行法治教育;另一方面,建議對著作權法、拍賣法以及拍賣公司的相應行政法規,特別是拍賣公司關於拍賣作品的真實性方面的規定,要借鑒一些發達國家關於拍賣市場成熟的法律法規,來規範我國的拍賣公司。”

據《新華社》、《新京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