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比被洗稿更痛苦,明朝作家400多萬字的手稿,竟然被偷了

1647年, 明永曆元年, 清順治四年。 明清兩軍正打得不可開交。

這年八月, 在浙江海寧一間破屋裡, 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

五十三歲的老頭談遷, 發現自己丟東西了。

俗語說, 貧居鬧市無人識, 富在深山有遠親。 他談遷家窮得叮噹響, 怎麼會被小偷被惦記?屋上無好瓦, 牆上無好窗, 那個賊人難道瞎了眼睛瞧不見?

列位, 錢, 他談遷還真沒有, 但有樣東西, 卻是當時全天下, 其他人都沒有的。

什麼呢?

書。

準確地說, 是一本尚未出版的手稿, 名為《國榷》, 記元末至明末的史實。

(明朝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按後來給談遷寫墓誌的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思想家黃宗羲所言, 那時亂世, 有些文人想要名流千古, 卻又沒得真本事。 於是想出了下三濫的辦法, 偷人家的文章。

那麼, 那些酸腐文人為何知道談遷家裡有書可偷呢?

原來, 天啟元年(1621), 二十多歲在家替母守孝的談遷,

夜讀明朝史書, 卻發現錯漏甚多。 哪怕是朝廷的實錄, 也同樣如此。 他立下誓言, 要寫一本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史書。

可, 怎麼下手呢?官修史料有假, 民間私史並不一定就很真啊。

他的方法是, 以明實錄為基礎, 綜合各家史書, 廣泛取材, 嚴謹下筆。 對有疑之處, 多加尋訪瞭解歷史的人;更到很多地方實地探查。

其朋友朱之錫(此人為清初名臣, 順治十四年以兵部尚書出任河道總督, 治河十數年, 被百姓稱為“河神”)在幫他的《北遊錄》做序時寫到, “每登涉躡屩(juē草鞋)訪遺跡, 重趼累繭”, 經常迷路。 到處找人問這問那, 旁人都嘲笑他, 他卻樂此不彼。 有時為了確定一件事, 經常走上百里路去藏書家那查問。

在此期間, 明朝經歷亡國之痛,

崇禎皇帝自縊自亡, 弘光皇帝被清軍逮捕, 本來他只是為寫出一部可靠的信史, 現在更增了為國存史的目的, 在艱苦之外, 更添悲苦。 崇禎朝沒有實錄, 他就找來了十幾年間的邸報將之補齊;弘光朝雖不及一年, 但他也將重要事實一一記錄。

為編這部書, 他花了二十多年, 走了不知多遠的路, 問過不知多少的人, 查過不知多少的資料, 寫完之後, 發現竟已成為一本四百多萬字的煌煌巨著——差不多是六本《紅樓夢》那麼厚……

(紅樓夢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可想而知, 很多人都是知道他家有手稿的……因此, 這才被惦記上了。

幾十年心血都毀在樑上君子手裡, 談遷的痛苦可想而知。 對他而言, 跟天塌了一樣嚴重。

換了個人, 可能就此消沉, 五十多啦, 不知道哪天會死, 算了, 別鬧了, 天意啊, 想怎樣就怎樣吧……

然而, 用現在的話講, 談遷簡直是個勵志典型, 接下來的故事, 就是一碗香噴噴的心靈雞湯。

談遷竟然重新開始編寫《國榷》!

因之前已有基礎, 這次只花了四年,

就編成了。 但他並不滿意。 他現在的要求更高。 趁著被人請到北京做幕僚的機會, 他先去哭拜了朱由檢的思陵, 之後把很多時間, 花在了核實書中的史實上……

幾年之後, 當他離開北京回去家鄉, 挑著一副擔子, 裡面沒有幾兩銀子, 只有幾千頁紙……

不過, 談遷的書, 沒有出版。

一個是沒錢;更重要的是, 當時已是清朝了呀, 他書中很多指斥清朝愛我大明的文字, 乃是滅族的罪證啊!

(談遷畫像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幸得沒有出版,否則就算不死,也逃不過清朝借修“四庫全書”對史料的篡改與銷毀啊——這套書在清朝,只有少量手抄本流傳。

當然,就算還在明朝,他的書,肯定也不受皇帝所喜。

因為,他在書中直指,朱棣根本不是馬皇后的兒子,而是碽妃的;更將被削藩之後的燕王,稱為燕庶人——而朱棣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他的後代啊——如果《國榷》在明朝出版,把朱棣的孝子賢孫們置於何地?

最終,這套書在談遷去世整整三百年(1958)後出版,是如今研究明朝的重要史料。

(談遷畫像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幸得沒有出版,否則就算不死,也逃不過清朝借修“四庫全書”對史料的篡改與銷毀啊——這套書在清朝,只有少量手抄本流傳。

當然,就算還在明朝,他的書,肯定也不受皇帝所喜。

因為,他在書中直指,朱棣根本不是馬皇后的兒子,而是碽妃的;更將被削藩之後的燕王,稱為燕庶人——而朱棣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他的後代啊——如果《國榷》在明朝出版,把朱棣的孝子賢孫們置於何地?

最終,這套書在談遷去世整整三百年(1958)後出版,是如今研究明朝的重要史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