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練就丹田一口氣,走遍天下無人敵”

論丹田、小肚子

丹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是人體生命能量的重要生發源。 傳統功夫講“練就丹田一口氣, 走遍天下無人敵”。 河北某民間功法講“時時不離小肚子,

背上孫子攆兔子, 一輩子不上藥鋪子, 一拳砸爛石柱子”, 也講的是這個。

從我學習的傳統的道醫觀點來講(這個觀點是師傳, 不是從書上看來的), 健康, 就是小肚子要發熱, 發燙。 越熱越健康。 但這個熱是內在的, 並不是外來的。 外來的屬外丹法, 不持久。 許多疾病, 用這個“小腹發熱”方法就可以改善, 比如, 小兒腹痛或是瀉, 取磚燒熱包以布, 放小兒腹上, 或可治也。

丹田的練法, 並不只是意守一道。 我認為, 還應以整體為主。 比如, 取法在足底, 生髮精氣;取法在命門, 乾坤合一, 激發元氣;靜養或默運五行, 收在此處;等等。

飲食上, 要清淡, 少葷物, 少辛辣物(散氣也), 少涼物;欲望上, 要節制。

總之, 用一切辦法, 令此處熱, 即是一健康原則。

需要注意的是, 丹田處的健康感覺, 是一種空松的感覺, 很清透的感覺。 你沒練功, 感覺肚子實實的, 不知裡面裝了什麼亂七八糟的;練完功, 會感覺肚子空松清透, 熱熱的。 這個就對了。

平時, 練功必須收功在丹田, 否則白練。

可以常常拍打小腹。

可以常常拍打腰部, 做後仰動作。 腰熱, 丹田就舒服。

欲望要控制, 否則, 丹田就漏了。 有的人好色, 雖然沒漏, 但見色起心, 丹田的無形的精華就在往外走失(有特殊的人會看到有顏色在外走), 自己尚不知。

說深了吧, 有人喜歡聽音樂, 非常投入, 結果聽一曲後,

就會感覺有點口渴、小疲乏。 這也是精華外走的表現。 佛家說, 諸事莫執著;道家說眼不見、耳不聞……(一套口訣), 也是為了儲蓄能量。

飲水時, 以熱燙小口為主;早晨食一碗熱熱的稀粥, 一天胃氣大開, 任脈也開了。 平時倒著走, 對督脈也有激發作用。

諸如此類, 皆是養生小竅門。

但是, 我認為, 不要整天把注意力放在丹田上。 那是執著, 一切執著都是病。

聰明的辦法有很多。 比如, 前邊所說的, 後仰, 拍打腰部;還有按摩足至熱, 按摩腰至熱等。 這樣活潑的辦法, 才會有趣味, 才會健康。

而打坐的練法, 就是另一回子事了, 需要按法門要求做。

總之, 練法要依古法、師傳、自己悟為主。 我認為, 絕對不能死守一處。

再說一種情況。 練武的人, 往往丹田氣是不足的, 有些甚至是陽虛體質, 包括練內家拳的人, 丹田也多是空洞無物。 這樣就不行。

有人還不服, 說他是練內家拳的, 丹田是有感覺的。 我說, 你練拳法, 平時多作意在四肢上, 總花錢, 銀行(丹田)裡的錢(元氣)怎麼可能足呢。 另外, 丹田有感覺, 不等於丹田氣足。

有些練拳的人,有腹瀉病,即此證也。

而練養生術、導引術就不一樣,相當於用錢(元氣)去外面做買賣(導引),然後儲蓄在銀行(引氣歸元)。這樣的練法,丹田會越來越足。積得一分氣,便得一分寶。

丹田氣足的一個表現,是人體不怕冷。從靈寶畢法裡可以看到,這個就是“積液生氣”。如果你還是“液”,溫度一降,水哪有不結冰的?因此,怕冷屬於你的“液”還沒有氣化,功夫還不行。

道家有一種動式導引術,叫引氣歸元,我試練過,感覺不錯。但是,還是不如反正法來的舒服。引氣歸元的確把諸身氣脈引了一下,並導至丹田。但是,相對來講,引氣法注重的是“引”,生髮方面做的不夠。

而反正法則對全身的諸脈都有很大的激發作用,特別是人體的幾個重要的大脈和關鍵穴位,比如任督帶,比如後三關,等等,激發的非常徹底和到位。因此,效果非同小可。我曾有一評語:補命添髓第一功。

近日體會,誠哉斯言!

有些練拳的人,有腹瀉病,即此證也。

而練養生術、導引術就不一樣,相當於用錢(元氣)去外面做買賣(導引),然後儲蓄在銀行(引氣歸元)。這樣的練法,丹田會越來越足。積得一分氣,便得一分寶。

丹田氣足的一個表現,是人體不怕冷。從靈寶畢法裡可以看到,這個就是“積液生氣”。如果你還是“液”,溫度一降,水哪有不結冰的?因此,怕冷屬於你的“液”還沒有氣化,功夫還不行。

道家有一種動式導引術,叫引氣歸元,我試練過,感覺不錯。但是,還是不如反正法來的舒服。引氣歸元的確把諸身氣脈引了一下,並導至丹田。但是,相對來講,引氣法注重的是“引”,生髮方面做的不夠。

而反正法則對全身的諸脈都有很大的激發作用,特別是人體的幾個重要的大脈和關鍵穴位,比如任督帶,比如後三關,等等,激發的非常徹底和到位。因此,效果非同小可。我曾有一評語:補命添髓第一功。

近日體會,誠哉斯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