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省兩會透露珠海哪些新機遇?

珠海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擁有獨特的優勢, 力爭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突破。 關銘榮 攝

掃碼看更多內容

加快建設製造強省, 實施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聚焦攻堅行動計畫;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推動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今年內完成珠海通用機場建設;加快沿海經濟帶建設, 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洋生物產業……日前, 2018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全省政府重點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

隨著各項工作的不斷推進, 珠海的發展有望迎來新的機遇。

有專家表示, 珠海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擁有獨特的優勢。 結合省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 珠海可充分對接今年重點工作, 力爭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突破。 尤其是在創新驅動方面, 珠海可對接好港澳和廣深的創新資源, 加強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對接, 謀劃一條以西部沿海高速為紐帶的科技創新副走廊。

●南方日報記者 沈夢怡

關鍵字 現代化經濟體系

加快發展智慧製造等新興產業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作為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的首要工作被提出。 其中, 明確2018年將加快建設製造強省,

包括實施智慧製造示範工程開展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行動;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 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施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聚焦攻堅行動計畫, 著力引進一批先進裝備製造業龍頭骨幹專案;推進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這是對珠海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 也是珠海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品質、增強城市綜合實力的重點所在。 當前, 珠海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 淘汰落後產能, 大力培育新動能, 促進現有產業轉型升級。

智慧製造等產業正是珠海大力培育的新動能之一。 目前珠海已初步形成“海陸空+智慧製造”集聚並進的產業格局。

2017年, 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53.09億元, 增長12.9%, 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434.17億元, 增長16.6%。

今年, 珠海計畫出臺實施先進裝備製造業三年行動計畫, 申報“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 推動偉創力工業4.0製造基地、中海福陸海洋工程裝備三期等一批項目動工, 加快運泰利智慧產業園、恩捷電池隔膜等專案建設, 深入實施“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

按照規劃, 航空航太、海洋工程、智慧製造、新能源等領域的先進裝備製造業是珠海未來5年發展的重點。 珠海將爭取5年內把新能源汽車產業打造成千億級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生物醫藥產業, 建設醫學動物實驗中心和仿製藥品質一致性評價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

力爭5年內產值規模突破500億元。

與這一系列規劃相輔相成的是, 珠海還不斷完善“政策鏈”, 把資源和政策向實體經濟集中, 以形成更高水準的土地供給、產業基礎設施供給和人才供給。 隨著高品質經濟發展的不斷推進, 珠海有望成為珠江西岸新的增長極, 為製造強省、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關鍵字 粵港澳大灣區

把橫琴打造成粵港澳緊密合作示範區

據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甯卡透露,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綱要已經順利完成, 有望批准實施。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今年廣東將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攜手港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樞紐和航運中心。 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推進“一地兩檢”“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模式改革,實施出入境、跨境交通等方面服務大灣區建設的18項措施,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粵學習就業生活的相關政策。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成為珠海的重點工作。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珠海代表團分組會議現場,省人大代表、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姚奕生表示,珠海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珠海成為唯一與港澳陸橋相連的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戰略通道門戶地位和區位優勢以及交通優勢、政策優勢、生態優勢將更加凸顯。“珠海將著力把橫琴打造成為粵港澳緊密合作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建設好粵澳合作產業園,把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打造成為珠海新的城市中心,同時積極融入宜居宜業宜遊的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姚奕生說。

據介紹,珠海將加快推進橫琴、保稅、洪灣片區一體化建設,高標準建設十字門中央商務區,銜接澳門的城市功能。啟動珠港澳物流合作園建設,聯通香港機場和澳門機場,打造綜合性物流服務基地。

此外,還將積極融入宜居宜業宜遊的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堅持高品質發展要求,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加快建設一批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關鍵字 珠三角自創區

加強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對接

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中央賦予廣東的一項重大改革使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廣東將優化“1+1+7”創新發展格局,開展科技資源開放共用、股權激勵、創新人才跨區域流動等先行先試,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高水準大學到珠三角設立研發機構。實施高新區提升行動,打造專業園區、智慧園區。同時,把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作為核心區域,統籌規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

作為珠三角自創區的一部分,目前珠海自創區發展規劃綱要已印發實施,空間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初步完成;自創區與自貿區“雙自聯動”落地實施,9.45平方公里的橫琴高新技術產業片區納入高新區範圍;高端起步全力推進智慧產業園建設,專業園發展步伐加快。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探索,將為珠海自創區建設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按照部署,下一步,珠海高新區將深化推進“雙自聯動”。加快建立自創區與自貿區創新資源分享、創新政策連結、創新發展聯動的細化機制,支援轄區企業利用好橫琴保稅融資租賃政策和與生產相關的進口免稅政策等自貿區核心優惠政策,面向全球整合連結創新資源,加速融入國際創新網路。

另一方面,多位專家也建議,珠海可加強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對接,謀劃一條以西部沿海高速為紐帶的科技創新副走廊。“報告特意提到了統籌規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這強調了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與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工作對接。”廣東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表示。

在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綜合研究中心主任陳宇山看來,珠海首先可以對接好香港和深圳的創新資源,為高科技企業在珠江西岸轉移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務。

暨南大學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臺區域合作研究中心常務主任陳恩建議,珠海可瞄準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智慧製造、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高端產業,瞄準總部經濟、研發設計、服務等產業中的高端環節,瞄準人才、專利等高端資源,有效對接港澳及廣深創新資源。同時,著力推動香港高校在珠建立研究院、科研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等,以此為基礎推動港澳科技服務類專業人才加速向珠海流動。

關鍵字 通航產業

年內完成珠海通用機場建設

1月24日,“鯤龍”AG600迎來新年首飛,本次飛行進行了性能摸底試飛,並對各系統進行檢飛。結果顯示,飛機各系統功能正常,並完成了預定試飛科目,表明飛機已正式轉入陸上科研調整試飛階段。

在中航通飛的龍頭引領下,珠海已逐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通航產業鏈。珠海航空產業園先後獲批成為“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通用航空固定運營基地發展示範區”。目前,園內共有69個航空類項目和企業,總投資額約為679億元。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廣東將加快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完成惠州機場擴建和珠海通用機場建設。這意味著珠海通用航空產業的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珠海通用機場位於珠海市斗門區蓮洲鎮,定位為一類通用機場,是珠海航空產業園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和廣東省重點項目之一。其一期建設總投資額為7.6億元,項目動工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額約4.25億元,其中地基處理及土石方工程已完成一半工作量,綜合業務樓、停機庫、中心變電站、特種車庫4棟單體建築的主體結構施工已完成60%。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將於今年完成通用機場一期建設。

按照規劃,珠海通用機場核心區包含飛行區及機場東側地塊,從北向南將佈局通用飛機組裝基地、通用航空會展區、MRO、航站區、通用航空公司基地、FBO、直升機基地和公務機基地。在核心區周邊,將規劃建設通航製造區、配套服務區、商務區和延伸區4個片區,拓展通航運營產業鏈。

而隨著國內通用機場數量的增加、多條低空航線投入運行,未來的珠海通用機場輻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把珠海的通用航空產業進一步推向發展的快車道。

關鍵字 沿海經濟帶

可大力發展藍色海洋旅遊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海洋經濟示範區建設,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洋生物產業。加快現代漁港建設,發展遠洋捕撈、深水網箱養殖等現代漁業。發揮好海洋創新聯盟作用,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推進濱海旅遊公路建設,打造廣東特色的濱海旅遊經濟帶。

珠海地處珠江出海口、瀕臨南海,聯接珠江三角洲與內地廣闊的腹地,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海洋資源豐富、水道密佈、港口航運條件優越,為珠海發展海洋經濟奠定了基礎。

從產業根基來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已成為珠海海洋經濟的新名片,被列為廣東省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平沙遊艇產業區成為國內最大、技術密集度最高、產品檔次最高的遊艇製造基地;海島旅遊、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成為珠海旅遊新龍頭。

此外,珠海還在努力打造“一帶九灣”工程,同步開展海島生態修復,探索傳統漁業轉型升級新模式,並出臺了系列政策,從規劃層面進一步統籌珠海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

按照《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廣東將總投資約3.5萬億元打造沿海經濟帶。其中,珠海、汕頭、湛江為經濟帶的副中心。以此為藍圖,珠海海洋經濟發展有望迎來更多新機遇。

此話題也成為省兩會期間,珠海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省政協委員、臺盟珠海市支部主委容錦認為,珠海有百島之市的美譽,不僅海洋經濟實力強,海洋文化也豐富,應抓住機遇、用心謀劃,做好海洋文章。

省人大代表、珠海九洲控股集團黃鑫則建議,珠海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旅遊航線,主動對接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構建特色陸海空立體交通。同時,利用好珠海藍色資源,大力發展藍色海洋旅遊,打造“藍色海島、藍色海洋、藍色海岸、藍色幹線、藍色灣區”。

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推進“一地兩檢”“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模式改革,實施出入境、跨境交通等方面服務大灣區建設的18項措施,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粵學習就業生活的相關政策。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成為珠海的重點工作。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珠海代表團分組會議現場,省人大代表、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姚奕生表示,珠海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珠海成為唯一與港澳陸橋相連的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戰略通道門戶地位和區位優勢以及交通優勢、政策優勢、生態優勢將更加凸顯。“珠海將著力把橫琴打造成為粵港澳緊密合作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建設好粵澳合作產業園,把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打造成為珠海新的城市中心,同時積極融入宜居宜業宜遊的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姚奕生說。

據介紹,珠海將加快推進橫琴、保稅、洪灣片區一體化建設,高標準建設十字門中央商務區,銜接澳門的城市功能。啟動珠港澳物流合作園建設,聯通香港機場和澳門機場,打造綜合性物流服務基地。

此外,還將積極融入宜居宜業宜遊的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堅持高品質發展要求,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加快建設一批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關鍵字 珠三角自創區

加強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對接

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中央賦予廣東的一項重大改革使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廣東將優化“1+1+7”創新發展格局,開展科技資源開放共用、股權激勵、創新人才跨區域流動等先行先試,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高水準大學到珠三角設立研發機構。實施高新區提升行動,打造專業園區、智慧園區。同時,把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作為核心區域,統籌規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

作為珠三角自創區的一部分,目前珠海自創區發展規劃綱要已印發實施,空間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初步完成;自創區與自貿區“雙自聯動”落地實施,9.45平方公里的橫琴高新技術產業片區納入高新區範圍;高端起步全力推進智慧產業園建設,專業園發展步伐加快。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探索,將為珠海自創區建設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按照部署,下一步,珠海高新區將深化推進“雙自聯動”。加快建立自創區與自貿區創新資源分享、創新政策連結、創新發展聯動的細化機制,支援轄區企業利用好橫琴保稅融資租賃政策和與生產相關的進口免稅政策等自貿區核心優惠政策,面向全球整合連結創新資源,加速融入國際創新網路。

另一方面,多位專家也建議,珠海可加強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對接,謀劃一條以西部沿海高速為紐帶的科技創新副走廊。“報告特意提到了統籌規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這強調了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與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工作對接。”廣東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表示。

在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綜合研究中心主任陳宇山看來,珠海首先可以對接好香港和深圳的創新資源,為高科技企業在珠江西岸轉移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務。

暨南大學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臺區域合作研究中心常務主任陳恩建議,珠海可瞄準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智慧製造、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高端產業,瞄準總部經濟、研發設計、服務等產業中的高端環節,瞄準人才、專利等高端資源,有效對接港澳及廣深創新資源。同時,著力推動香港高校在珠建立研究院、科研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等,以此為基礎推動港澳科技服務類專業人才加速向珠海流動。

關鍵字 通航產業

年內完成珠海通用機場建設

1月24日,“鯤龍”AG600迎來新年首飛,本次飛行進行了性能摸底試飛,並對各系統進行檢飛。結果顯示,飛機各系統功能正常,並完成了預定試飛科目,表明飛機已正式轉入陸上科研調整試飛階段。

在中航通飛的龍頭引領下,珠海已逐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通航產業鏈。珠海航空產業園先後獲批成為“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通用航空固定運營基地發展示範區”。目前,園內共有69個航空類項目和企業,總投資額約為679億元。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廣東將加快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完成惠州機場擴建和珠海通用機場建設。這意味著珠海通用航空產業的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珠海通用機場位於珠海市斗門區蓮洲鎮,定位為一類通用機場,是珠海航空產業園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和廣東省重點項目之一。其一期建設總投資額為7.6億元,項目動工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額約4.25億元,其中地基處理及土石方工程已完成一半工作量,綜合業務樓、停機庫、中心變電站、特種車庫4棟單體建築的主體結構施工已完成60%。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將於今年完成通用機場一期建設。

按照規劃,珠海通用機場核心區包含飛行區及機場東側地塊,從北向南將佈局通用飛機組裝基地、通用航空會展區、MRO、航站區、通用航空公司基地、FBO、直升機基地和公務機基地。在核心區周邊,將規劃建設通航製造區、配套服務區、商務區和延伸區4個片區,拓展通航運營產業鏈。

而隨著國內通用機場數量的增加、多條低空航線投入運行,未來的珠海通用機場輻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把珠海的通用航空產業進一步推向發展的快車道。

關鍵字 沿海經濟帶

可大力發展藍色海洋旅遊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海洋經濟示範區建設,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洋生物產業。加快現代漁港建設,發展遠洋捕撈、深水網箱養殖等現代漁業。發揮好海洋創新聯盟作用,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推進濱海旅遊公路建設,打造廣東特色的濱海旅遊經濟帶。

珠海地處珠江出海口、瀕臨南海,聯接珠江三角洲與內地廣闊的腹地,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海洋資源豐富、水道密佈、港口航運條件優越,為珠海發展海洋經濟奠定了基礎。

從產業根基來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已成為珠海海洋經濟的新名片,被列為廣東省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平沙遊艇產業區成為國內最大、技術密集度最高、產品檔次最高的遊艇製造基地;海島旅遊、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成為珠海旅遊新龍頭。

此外,珠海還在努力打造“一帶九灣”工程,同步開展海島生態修復,探索傳統漁業轉型升級新模式,並出臺了系列政策,從規劃層面進一步統籌珠海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

按照《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廣東將總投資約3.5萬億元打造沿海經濟帶。其中,珠海、汕頭、湛江為經濟帶的副中心。以此為藍圖,珠海海洋經濟發展有望迎來更多新機遇。

此話題也成為省兩會期間,珠海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省政協委員、臺盟珠海市支部主委容錦認為,珠海有百島之市的美譽,不僅海洋經濟實力強,海洋文化也豐富,應抓住機遇、用心謀劃,做好海洋文章。

省人大代表、珠海九洲控股集團黃鑫則建議,珠海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旅遊航線,主動對接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構建特色陸海空立體交通。同時,利用好珠海藍色資源,大力發展藍色海洋旅遊,打造“藍色海島、藍色海洋、藍色海岸、藍色幹線、藍色灣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