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鳳凰縣夯卡村易地搬遷煥新顏

夯卡村是鳳凰縣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基礎設施落後, 土坯危房多, 貧困人口多, 貧困程度深, 貧困類型複雜。 2014年, 夯卡村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100元, 貧困發生率達38.5%, 是脫貧攻堅典型的“硬骨頭”。

兩年來, 夯卡村通過易地搬遷、完善基礎設施等手段, 脫貧53戶241人, 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3.3%, 降低25個百分點, 大齡男青年“脫單”21人, 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方山水養不活一方人”

“如果說湘西是湖南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夯卡村就是湘西扶貧攻堅的主陣地。 ”駐夯卡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胡丕宇介紹道:“夯卡村的雷公潭上寨、下寨位於臘爾山臺地邊緣,

山大溝深, 交通閉塞, 生存條件十分惡劣, 是典型的‘一方山水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 ”

麻金坤是夯卡村村民, 也是村長麻金革的哥哥。 今年67歲的他早年間從雷公潭掉下懸崖落下了殘疾, 幾乎失去了勞動能力。 據他回憶說:“過去雷公潭是沒有路的, 出門要靠爬天梯, 到鎮上的時間不僅很久, 而且非常危險。 ”由於交通不便, 麻金坤家的兩個孩子都在八九歲時死在了看病的路上。 “從雷公潭到鎮上要幾個小時, 兩個孩子都是因為一場高燒就沒了。 ”提及這些, 這位曾經飽嘗生活困苦的老人並沒有太多的表情。

“挪窮窩”異地扶貧搬遷

基礎設施落後是夯卡村脫貧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想要就地脫貧幾乎全無可能,

異地搬遷無疑成為最好的選擇。 “我們決定對這兩個寨的人實施‘挪窮窩’異地扶貧搬遷, 統一建設, 集中安置。 ”胡丕宇介紹, 搬遷工程從2016年3月啟動, 12月全面完成。 新址聚集了從雷公潭上寨和下寨搬遷來的35戶147人,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8戶76人。

此外, 胡丕宇介紹, 駐村以來他們通過調查摸底, 對所有扶貧專案列出目標書, 並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一年多時間, 夯卡村先後完成春季綠化、灌溉水渠、自來水、路燈照明、上網寬頻等項目, 迅速補齊基礎設施的“短板”。

新家就叫“同福苗寨”

鳳凰不落無寶之地, 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吸引了產業的進駐。 據胡丕宇介紹, 為實現“搬得出、住得穩、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標, 他們還決定實施“1+8”菜單式後續幫扶。

“我們有蔬菜產業直接幫扶、獼猴桃產業股份幫扶、苗繡公司帶動幫扶等八個方面。 ”

一排排黃色牆體的獨棟小房, 一隻只懸掛在門口的大紅燈籠, 和一條條水泥鋪就的鄉間小道, 如今的鳳凰縣夯卡村和多年前相比已是大不一樣了。

“左鄰右舍都沒變, 大家聚在一起跟以前一樣開心。 ”麻金坤告訴記者, 大家給夯卡村的新家起了個新名字——同福苗寨。 ■記者 蔡旻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