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甯德屏南狼筅與戚繼光淵源

狼筅(音xiǎn), 古代兵器之一。 又名長槍, 亦稱做狼牙筅, 狼筅原是明朝礦工起義軍發明, 後為戚繼光抵抗倭寇時所操練“鴛鴦陣”的武器配置之一。 其械形體重滯, 械首尖銳如槍頭, 械端有數層多刃形附枝, 呈節密枝堅狀。 附枝最長60釐米, 最短25釐米。 杆長5米。 頭與杆均為鐵製成, 重約3500克(紀校新書稱牙筅重7斤, 舊制1斤16兩約600克, 所以應該是4200克), 均為力大之人所使用。 其技擊方法主要有:攔、拿、挑、據、架、叉、構、掛、纏、鏟、鏜等。

狼筅, 普通話拼音[lang xiǎn], 屏南方言發音[lɔŋ tcieŋ]。 “筅”字的原意為“炊帚”即竹子等做成的刷鍋、碗的用具, 現今仍在使用的有“鼎筅”與“茶筅”。 “筅”字在屏南話中又引申為“頑皮”、“搗蛋”之意, 主要用在小孩子身上, 例如“你這孩子太筅了”, “莫筅了, 快去吃飯”。 竹笐普通話拼音笐[zhu háng], 屏南話發音[ty ɔŋ], 意為長竹竿。

狼筅與竹笐是我國東南居民利用當地盛產的毛竹加以利用, 沿用了上千年。 狼筅與竹笐在明代戚繼光抵抗倭寇時可是立下了大功勞。 據說當年倭寇入侵我東南沿海一帶, 當地手無寸鐵的人民只好抓起身邊的狼筅與竹笐進行抵抗, 由於狼筅與竹笐都很長, 使得倭寇無法近身, 大敗而逃。

戚家軍對狼筅與竹笐進行了改進, 在狼筅竹節上加裝鐵槍頭, 灌入桐油, 塗上毒藥。 戰鬥時, 倭寇長刀雖鋒利, 卻砍不斷軟枝, 竹節層層深, 能擋住長槍刺入, 狼筅兵在前沖陣, 長槍兵緊隨左右, 大刀接應於後, 殺得倭寇死傷無數。 至今, 狼筅功夫依然在屏南鄉間流傳, 甚至被列入白水洋旅遊文化節的表演項目。

▍圖文編輯:甯文策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