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群中國人流落海外270年,至今仍然說漢語,時刻渴望回到中國

明朝末年, 宦官當政、官僚腐敗, 崇禎皇帝空有一腔振興大明的熱血, 但奈何政治手腕不夠高明, 性情又猶豫不決, 實在無力改變大明內憂外困的局面。 崇禎17年(西元1644年), 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佔了北京城, 而崇禎也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自縊。

西元1644年, 李自成攻進北京, 崇禎皇帝自縊殉國, 大明王朝滅亡, 李自成得意的進入北京城, 做著一統天下的美夢, 但是他沒想到他離滅亡越來越近。 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不到3個月, 時任遼東總兵的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起義軍潰不成軍, 李自成大敗後退出北京。

李自成死後, 大順軍頓時失去了方向, 後來乾脆和南明桂王政權合作, 一起抵抗清軍, 而大西軍也是這種情況, 張獻忠被豪格射死後, 大西軍也選擇和永曆政權合作。 一時之間全國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抗清風潮。 永曆政權最盛時控制了南方的七八個省, 順治皇帝甚至想與永曆政權劃江而治, 可惜這種大好局面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

再之後, 南明小朝廷又經歷了隆武政權、永曆政權等, 但是隨著清軍一次次猛烈的進攻, 明朝宗室的勢力也越來越小, 失去了賴以發展的根基。 最終, 本來還有半壁江山的南明, 活躍範圍僅僅只有東南沿海一帶。 這次是桂王朱由榔登上了帝位, 而朱由榔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漢族皇帝, 之後他帶領著南明殘餘勢力進入了緬甸北部, 投靠了緬王。 而那些跟著去緬甸的明朝舊部, 卻一直也沒回到中國。 他們在緬甸北部繁衍生息,

這片居住地被稱為“果敢地區”。

所以果敢在1897年之前屬於清朝, 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1897年到1949年這段時間果敢是大英帝國殖民地, 是英屬印緬殖民省的人民。 緬甸獨立之後, 果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 而果敢這群華人就一轉眼變成了緬甸人。

雖然果敢人變成了緬甸人, 但他們的風俗、禁忌、節日和禮儀等文化傳統卻沒有發生改變, 他們從心理上仍然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現在的果敢人依然用著漢語, 而且用著中國的人民幣, 用著雲南電網輸送的電力, 就連果敢地區的小學課本都用著雲南的教材。 很多果敢人對中國充滿著認同感,他們渴望回到中國。

很多果敢人對中國充滿著認同感,他們渴望回到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