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500年前蘭州探花郎筆下的《黃河賦》,展現著這裡的歷史與底蘊!

500年前蘭州探花郎筆下蘭州的黃河!

考取功名是古代讀書人出仕做官, 施展才華的不二之選。 歷經層層考試後, 在殿試中取中的前三名,

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合稱“三鼎甲”。

每當一地有學子考中, 就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譽, 更是所在地全體百姓的榮光!

在蘭州, 也出過這麼一位值得驕傲的探花郎, 他就是明代的黃諫!

黃諫(1403年—1456年), 字廷臣, 號蘭坡, 蘭州市區黃家園人, 明代蘭州的知名學者。

年幼時就學于華林山樺林寺和西固黃家樓。 明英宗正統六年(1441年)中舉人, 正統七年(1442年)參加了在北京的殿試, 奪得一甲第三名, 即人們所說的探花。

黃諫才華橫溢, 博涉經史諸子百家書, 著作豐贍。 有《書經集解》四卷, 《詩經集解》四卷, 《月令通纂》四卷, 《從古正文》六卷, 《亢倉子音釋》一卷, 《補輯帝王紀年纂要》一卷, 《蘭縣誌》《使南稿》一卷, 《蘭坡集》一卷, 《黃學士詩冊》一卷, 《釋羲獻六十帖》一卷等。

黃諫工畫善書, 尤精隸篆。 翰林院牆上有白菜圖, 筆墨酣暢, 其上題跋者有數百人, 皆為翰林、學士, 異彩紛呈。 一天牆倒塌, 眾人惋惜不止。 待牆砌成後, 黃諫重繪白菜, 一一仿寫題跋, 竟然分毫不爽, 達到亂真地步。 其書畫造詣及過人的記憶力和摹擬力可見一斑。

黃諫為了回報對故鄉的熱愛, 曾撰《金城關記》《蘭州衛哨馬營堡記》等, 文采飛揚, 書法遒勁有力。 他還請同僚劉儼撰《重修(蘭州)學宮記》, 自篆碑蓋。

為了寄寓對蘭州的思念, 黃諫寫成《黃河賦》, 追憶黃河歷史, 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 全文收錄在《皋蘭縣誌·卷十九》中, 全文節選如下:

噫嘻!浩浩乎廓矣哉!黃河之水邈兮, 吾不知所以來。 填兮若萬騎之赴敵;倏兮若起蟄之雷。 無荒子常登高而望焉, 夕晡隱隱望窮遠, 目日淪於此是謂家穀殆非是水之所出乎?而詠者謂自天而來, 其必有所得乎?無荒子方仰而觀, 俯而思, 蓋不得其所由適增吾心之煩燠。 傍有一老傴倭而前, 呀然而歎曰:“子非博望而所望何?”……

全文先寫黃河的氣勢:“噫嘻!浩浩乎廓矣哉!黃河之水邈兮,吾不知所從來。填兮若萬騎之赴敵;倏兮若起蟄之雷。”

再假設無荒子登高望河,提出“詠者謂(黃河)自天而來,其必有得乎”的疑問,由虛構的老翁縱論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人物,予以問答:張騫“盛言汗血之駒,邛竹之杖與身毒(印度)之蜀布”,“啟天子拓遠之心,貪得之病”,以致“蜀夫罷困死於暑濕”,進而盛讚大禹穿山鑿池,疏河導流,“手肼足胝於九載,故能成萬世之利”,使“生民奚免乎魚鱉”的不世功勳。對比之後,認為“茲功之大,非禹而誰?雖通大宛、大夏、安息,而績有愈於斯乎”?最後,以無荒子贊同老翁之言,並“將冀此一清獻頌於九重之闕”作結,流露出黃諫反對窮兵黷武、禍害百姓的行徑,主張除害興利,獎勵耕織,洋溢著深切的農本思想。

五百多年後的今天,探花黃諫筆下的黃河依舊從蘭州城中穿流而過,在四季的更替中見證著金城蘭州的滄桑巨變。

只有名垂千古的《黃河賦》,凝結著作者的思念與抱負,向世人展現著金城蘭州的歷史與底蘊。

西北重鎮蘭州,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歷史積澱下,一步步發展,金城蘭州正在通往輝煌的路上闊步前行!

——本文內容來源於《蘭州史話》

全文先寫黃河的氣勢:“噫嘻!浩浩乎廓矣哉!黃河之水邈兮,吾不知所從來。填兮若萬騎之赴敵;倏兮若起蟄之雷。”

再假設無荒子登高望河,提出“詠者謂(黃河)自天而來,其必有得乎”的疑問,由虛構的老翁縱論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人物,予以問答:張騫“盛言汗血之駒,邛竹之杖與身毒(印度)之蜀布”,“啟天子拓遠之心,貪得之病”,以致“蜀夫罷困死於暑濕”,進而盛讚大禹穿山鑿池,疏河導流,“手肼足胝於九載,故能成萬世之利”,使“生民奚免乎魚鱉”的不世功勳。對比之後,認為“茲功之大,非禹而誰?雖通大宛、大夏、安息,而績有愈於斯乎”?最後,以無荒子贊同老翁之言,並“將冀此一清獻頌於九重之闕”作結,流露出黃諫反對窮兵黷武、禍害百姓的行徑,主張除害興利,獎勵耕織,洋溢著深切的農本思想。

五百多年後的今天,探花黃諫筆下的黃河依舊從蘭州城中穿流而過,在四季的更替中見證著金城蘭州的滄桑巨變。

只有名垂千古的《黃河賦》,凝結著作者的思念與抱負,向世人展現著金城蘭州的歷史與底蘊。

西北重鎮蘭州,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歷史積澱下,一步步發展,金城蘭州正在通往輝煌的路上闊步前行!

——本文內容來源於《蘭州史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