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名將李牧之孫,韓信屈尊向他請教破敵之策,百姓尊他為神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著名軍事家, 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末年, 強大的秦國多次擊敗趙國軍隊, 一路攻城掠地, 兵鋒直抵趙國的首都邯鄲, 在國家存亡之際, 李牧臨危受命, 力挽狂瀾, 率領孱弱的趙國軍隊多次擊敗兵力強勁的秦軍, 成為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

可惜的是李牧雖滿腹韜略, 忠肝義膽, 最終卻在讒言詆毀下被趙王遷殺害, 李牧的無辜被殺, 使趙國自毀長城, 也令後人無不為這位戰國良將扼腕歎息。 古語說虎父無犬子, 秦統一六國不久, 天下又逢大亂, 李牧之孫李左車在戰亂中暫露頭角, 憑藉自己謀略智慧讓大將軍韓信甘願尊其為師, 李左車死後百姓為他立廟祭祀, 尊他為雹神。

秦朝末年, 天下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原六國貴族紛紛複國, 身為趙人的李左車也輔佐趙王歇複立趙國。 在收復趙國土地的過程中,

李左車出謀劃策, 功勞卓著, 被趙王歇封為廣武君。 漢三年, 劉邦派大將軍韓信率一萬漢軍越過太行山, 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 趙軍統帥陳余聽說韓信只有一萬兵, 心中甚是不屑, 就在太行山的井陘口集中趙軍精銳二十萬人, 打算一舉殲滅韓信軍。

與陳余同行的李左車則認為, 漢軍千里奔襲, 糧草不足, 士兵饑疲, 且井陘口穀窄溝長, 車馬不能並行, 易守不易攻, 趙軍只要嚴防死守, 漢軍糧草用盡後自然土崩瓦解。 於是他向主帥陳余陳述利害, 並自請帶兵3萬, 從小路繞道漢軍背後, 斷其糧草。 陳餘聽後不以為然, 不嚴防井陘口, 坐等韓信到後, 一決雌雄。

韓信未到井陘口時, 就派斥候在城中打聽, 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納, 韓信高興的說:“天助我也!”遂大膽引漢軍抵達井陘口三十裡處安營紮寨, 當夜韓信密令兩千名騎兵從小路迂回到趙軍大營側翼埋伏下來。 第二天, 韓信採用兵法之策“置之死地而後生”, 將軍隊擺在綿水河東岸, 背水結陣, 引誘趙軍出擊。

趙軍輕視漢軍, 傾巢而出後, 事先埋伏的兩千名漢軍趁機攻入城中, 替換掉趙軍的旗幟, 趙軍回頭一看城池被奪了, 全軍潰散。 韓信乘機斬殺陳餘, 擒住趙王, 滅了趙國。

戰後韓信懸賞千金捉拿李左車, 不久有人將李左車綁住送到韓信帳前。 韓信知道李左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傑和軍事奇才,

就親自為他鬆綁, 請他面朝東而坐, 向他行弟子之禮, 並恭敬的請教攻滅齊燕的方略。 李左車建議漢軍按甲休兵, 鎮趙安民, 派人以兵威說降, 齊燕可定。 韓信採用李左車的計策, 燕國果然不伐而降。

天下大定後, 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劉邦稱帝后,因李左車有興漢奇功,劉邦封他為陰靈侯。李左車在漢朝任職期間,施政仁慈,清廉自重,80歲還鄉,仍愛民如子,深受群眾愛戴,史傳李左車死後,玉皇大帝感其品德剛正授予他雹神一職,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保護一方風調雨順,百姓為了感念他的恩德,集資修建了膏潤廟,將他供奉起來,尊他為雹神爺。

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劉邦稱帝后,因李左車有興漢奇功,劉邦封他為陰靈侯。李左車在漢朝任職期間,施政仁慈,清廉自重,80歲還鄉,仍愛民如子,深受群眾愛戴,史傳李左車死後,玉皇大帝感其品德剛正授予他雹神一職,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保護一方風調雨順,百姓為了感念他的恩德,集資修建了膏潤廟,將他供奉起來,尊他為雹神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