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女子網戀遇到暖男不可自拔 遭騙了43.5萬還欠下了高利貸

陳女士保存的轉款憑據和對方寄來的照片。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甘俠義 攝

“看到他們那個樣子, 我恨不得上去狠狠地抽打一頓!”

“我打他們一頓, 出一口憋這麼久的惡氣。 我不怕違反法庭紀律被法官懲罰, 真要因此把我關進去, 我還可以躲幾天清淨, 脫離現在這種負債累累的局面。 ”

4月12日下午兩點, 四名福建漳州籍男子通過婚戀交友的方式, 涉嫌詐騙受害人58.09萬一案在沙坪壩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此案的受害者之一陳琴的調查詢問。 四人都是福建人, 用帶著鄉音的普通話跟法官、檢察官、律師交流, 問答都的內容也盡可能簡單。

也許是理虧, 四人自始至終背對著旁聽席, 低著頭。

旁聽席, 陳琴戴著黑色的帽子、口罩, 一進門就有些情緒激動, 在法警和隨行朋友的勸解之下, 她稍稍穩定了一下情緒。 3個多小時的庭審, 陳琴沒有離開過一步。

兩個多月以前,

陳琴鼻子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 發現已患上鼻癌。 被騙後, 她幾乎被逼上絕路, 加上近10個月來的煎熬, 對生活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 開庭的事, 她沒有告訴任何親戚朋友, 選擇了一個人到庭聽審。

與陳琴一個人到庭的情況不同, 詐騙嫌疑人一方來了四五個。 庭審過程中, 女性親屬忍不住地抹眼淚, 男性親屬也不住地歎氣。 因為其中兩名嫌疑人被取保候審, 庭審完之後, 一行人匆匆地離開了現場, 沒有向受害人陳琴道歉。

婚戀:

“暖男”俘獲她的芳心

陳琴說, 去年4月份和騙子的那一次相逢, 改變了自己這一年甚至是一生的生活。

“讓我招架不住的, 就是騙子的‘暖男’形象。 “30多歲的陳琴(化名)獨自在主城打拼, 在重慶主城區有一套房子,

外貌也不差。 不過, 因年齡偏大仍獨身, 父母對其個人問題盯得特別緊, 隔三岔五就打電話來催。

在父母的催促之下, 去年3月底, 陳琴在世紀佳緣網站上用身份證註冊。 由於註冊時手續比較嚴格, 她認為網站可信度高。 註冊沒多久, 陳琴就收到一名男子發來的資訊, 希望和她交朋友。 男子自稱李明豪, 系香港一家金融投資公司管理人員, 還發來了工作照片。

簡單認識後, 陳琴老老實實地告訴了對方自己的財產情況, 並告訴對方, 自己就是沖著結婚去的。

“老婆老婆”喊了幾次後, 李琴就陷進去了。

騙局:

投40多萬元求高額回報

去年5月下旬的一天, 李明豪突然告訴陳琴, 自己公司有個投資計畫, 只有他們管理層才知內幕。 這個投資計畫非常賺錢,

錢一投進去, 一周就能翻番。 陳琴說, 自己的錢要還房貸, 手頭沒有現錢。

李明豪則說, 自己已經投了10萬保證金, 現在是覆水難收, 希望陳琴幫幫他。 為了增加可信度, 李明豪還拿出了證據:一大堆的相關資料, 還賭咒發誓, 讓陳琴一定要相信自己, 幫自己一把。

架不過李明豪的軟磨硬泡, 陳琴開始湊錢。 她刷爆信用卡, 變賣首飾, 抵押房產, 還向親朋借款, 共湊了40多萬元, 分十多次匯到李明豪指定的帳戶。 這40多萬, 分為兩部分, 李明豪先連哄帶騙讓陳琴幫助他湊了20余萬;接下來, 又以“繳納個人所得稅”方可繼續為由, 又騙了陳琴20余萬。

為了不至於血本無歸, 陳琴甚至借了高利貸。

在連續的騙錢過程中, 陳琴不是沒有懷疑,

“但一聽到他賭咒發誓, 我最後還是選擇信任他。 ”陳琴有些信佛, 架不住李明豪的發誓。

借了高利貸之後, 陳琴實在受不了了, 無論如何都要李明豪還錢。 到最後, 她直接對“李明豪”發資訊說:“我報警了!”

“你報警就是!”對方很快回了資訊, 並很快關機, 怎麼也聯繫不上了。 隨即, 陳琴跑到沙坪壩區覃家崗派出所報警。

騙子:

四人團夥 前科人員和無業遊民

接警後, 沙坪壩警方立即成立聯合辦案小組。 辦案民警輾轉重慶與廈門兩地, 經過兩個月查訪, 終於找到嫌疑人經常使用的一輛越野車。 去年‪8月28日, 民警順藤摸瓜, 在廈門市海滄區一社區內將四名嫌疑人全部抓獲, 並查獲筆記型電腦、手機等作案工具數台。

通過調查, 四個人的真實身份讓人唏噓不已。

最年長的陳豪(化名)此前曾從事摩托車修理,主要成員陳傑(化名)有盜竊前科。而另外兩名嫌疑人交代,他們是同學關係,從學校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陳豪喊他們過來做“做事”就過來了。

“包吃包住,提成20%”,陳豪和陳傑給兩位“小孩子”開出了分贓條件,並在福建某社區以1.2萬元租下了一套房,專門供四人行騙所用。“租房子,我們也是用陌生人的身份資訊簽的合同。”陳傑交代,他騙錢所用的銀行卡也不在自己的名下。

“你們先跟客戶(指受害人)談戀愛,後面的事我慢慢教你。”陳傑讓“小孩子”們先聊著,等到要提錢的關鍵時候,他就親自上陣。四人有著嚴格的管理辦法,“誰聊得的,分紅就歸誰。”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旭 實習生 曾文泠

最年長的陳豪(化名)此前曾從事摩托車修理,主要成員陳傑(化名)有盜竊前科。而另外兩名嫌疑人交代,他們是同學關係,從學校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陳豪喊他們過來做“做事”就過來了。

“包吃包住,提成20%”,陳豪和陳傑給兩位“小孩子”開出了分贓條件,並在福建某社區以1.2萬元租下了一套房,專門供四人行騙所用。“租房子,我們也是用陌生人的身份資訊簽的合同。”陳傑交代,他騙錢所用的銀行卡也不在自己的名下。

“你們先跟客戶(指受害人)談戀愛,後面的事我慢慢教你。”陳傑讓“小孩子”們先聊著,等到要提錢的關鍵時候,他就親自上陣。四人有著嚴格的管理辦法,“誰聊得的,分紅就歸誰。”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旭 實習生 曾文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