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對話博世:風口下的人工智慧加速器,如何助力無人駕駛走得更遠?

不論在自身業務定位還是對外投資上, 博世都不是一家善於越矩的公司。 恰恰相反, 在博世百餘年的歷史中, 幾乎不存在跳脫其Tier 1定位的轉型, 抑或是單純出於財務考慮的投資。

而即便如此穩態的企業, 依然在無人駕駛的風口進行調整和佈局。 去年中旬, 博世集團傳出消息, 將剝離旗下起動機和發電機事業部, 成立獨立運營機構。 同時, 博世不排除尋找合作方甚至收購方的可能。

官方將這一重要戰略視為博世架構調整的第一步。 公開資料顯示, 博世起動機和發動機事業部全球擁有員工6000多人,

自2007年以來, 該事業部在中國銷售量實現年均兩位數增長。 對營收如此可觀的業務部門尋求合資甚至出售, 足見這家體量龐大的供應商轉型的“捨得”之道, 在這之後, 博世希望投入更多資源挖掘未來增長點。

據雷鋒網瞭解, 本月博世在國內啟動加速器平臺, 也希望就此尋求更多戰略轉型的出口。 博世在上海張江與美國知名加速器Plug and Play聯合創辦跨國聯合孵化平臺, 而該專案的直接管理者, 便是博世(中國)投資公司旗下的新業務發展部門。 雷鋒網新智駕日前採訪了負責該項目的博世中國區新業務發展經理俞鐘凱, 他為我們透露了博世即將開啟的人工智慧加速器的更多資訊。

即將開啟招募的博世汽車人工智慧加速器

新智駕:博世中國總部1999年就成立了, 在華業務上經歷了怎樣的變革?此次負責孵化平臺的博世(中國)新業務發展部的具體職能又是怎樣的?

俞鐘凱:博世在中國的佈局很早, 1909年就開始了, 可能還更早。 那時候博世在上海有一個辦事處, 主要賣一些博世零件。

當時上海已經有汽車了, 汽車的很多零件是博世的產品, 維修之類的也會用, 那時候主要是貿易職能。 而博世在中國真正的業務拓展是從合資開始的, 最著名的是聯電(聯合汽車電子)和博世柴油這一塊。 目前博世在中國有很多子公司, 一共有62家。

新業務發展部的職能以創新孵化為主, 我們部門在2012年成立。 第一階段我們做內部的創新為主。 2015年, 我們拆分一家公司, 之前孵化的產品目前放在那家公司做運營。 現在新事業發展部屬于成長的第二階段, 我們在做很多戰略的聯盟、引進, 以及外部的孵化創新。

新智駕:請介紹一下此次博世中國發佈的孵化平臺專案, 作為外資企業, 博世在中國汽車產業投資的策略如何展開?

俞鐘凱:就新業務發展部而言, 我們的職能是負責博世在中國的創新和孵化。 目前的專案叫作“博世汽車人工智慧加速器”, 是我們與PNP(Plug and Play)一塊兒合作的。 我們計畫在4月20日正式開始招募, 上半年預計招募15家公司。 目前, 我們的佈局是中國本土的初創公司, 但對於中國以外地區的專案, 如果他們是希望解決中國市場的問題, 致力於在中國發展, 我們也是很歡迎的。

對於這個加速器的專案招募, 我們目前計畫涵蓋四個技術範圍:第一, 感測器;第二, 演算法;第三, HMI(人機交互);第四, Connectivity(連接)。

我們希望招募的加速器團隊具備以下特點:第一, 他們是經過一輪投資的, 我們是加速器, 不是單純的孵化器, 團隊不管是天使輪還是種子輪,

或者是Pre-A輪、A輪都可以, 需要經過一輪投資。 第二, 他們已經有自己的產品, 或是至少有Demo產品。

總體而言, 三分之二我們希望能找到擁有使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的公司 , 三分之一我們希望尋找一些系統或服務公司。

在投資策略上, 加速器本身會為創業專案提供一些支援, 這種支援主要分技術線和市場線。 技術線上, 包括博世積累的傳感、無人駕駛等專業技術, 以及技術專家顧問和工程師網路;市場線上, 包括供應商、主機廠、管道夥伴、投資人等對接資源, 以及博世在全球的業務網路和經驗支援。 這兩條線上的專家, 都可以對初創者做一些扶持, 同時我們也會提供一些Demo Day的支援。

博世的投資邏輯

新智駕:相比於新興的孵化機構、互聯網風投公司, 博世作為有百年歷史的老牌廠商,在投資邏輯上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俞鐘凱:首先,博世不會做財務投資,不會在投資這一塊兒追求財務回報。博世旗下有一個專門的投資公司,叫Robert Bosch Venture Capital(RBVC),這個投資公司最早在美國、德國和以色列幾個市場做投資業務。但他們從08年成立至今投資的公司大約只有二十家左右,所以無法用風投的標準來評價他們的工作。

其次,博世在投資這塊兒,相對來說是保守的。近幾年來,博世收購了采埃孚轉向(采埃孚轉向機系統有限公司),投資了一些人工智慧公司,但是它的頻率不像風投那麼高,它更以戰略佈局的方式切入,所以中長期佈局是非常深遠的。

新智駕:從戰略角度來講,是什麼樣的原則或價值觀在指導博世的投資邏輯?目前新興汽車產業趨勢的影響下,博世佈局的思維在發生怎樣的轉變?

俞鐘凱:從戰略角度,博世傾向于追求長遠,不會以短期利益為導向投資一些火爆的專案。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能解決一些問題,解決行業,或者用戶痛點。博世在汽車行業屬於Tier 1的角色,它要把控整個汽車技術解決方案的品質。

在博世的戰略大方向上,目前是“3S”方向,即Sensor、Software、Service。你可以看到,這與博世現有的業務、產品,或者說競爭力是有一些區別的。我認為博世在變化,在更開放地跟外部各個領域的玩家進行合作。若干年前,你不太可能看到博世和那麼多的企業簽訂戰略協議,最近和英偉達也達成了合作。之前,博世也與樂視、蔚來汽車等新興的公司在合作。博世在汽車市場的投資相對保守,但合作是廣泛的。博世自己的定位也非常清楚,做Tier 1 ,它不會越過這個邊界做很多整車廠的事情,也不會躍過這個邊界做很多Tier 2的事情。

長遠來看,博世希望從單純的硬體製造商,轉型成能夠從事物聯網、工業4.0,能夠從事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商。基於此,博世在去年宣佈了重大的起發事業部(起動機與發電機事業部)剝離,今年年初,還宣佈了柴油和汽油業務整合,這是面向以後的新能源市場的一個決策。你可以看到,這樣大象級別的公司,依然在做調整和轉型。

新智駕:此次博世(中國)的孵化平臺以加速器形式運作,未來是否考慮其他形式?目前是否有對接其他的資本機構,具體的合作方式是怎樣的?

俞鐘凱:目前除了孵化的形式,我們沒有考慮風險投資等運作。不過長遠來看,中國區以後可能朝著一些基金的方式發展。我們與IDG、北極光、將門、金沙江創投等十家資本方建立了合作,這些資本方主要是偏重於早期技術投資領域的一些風投,我們與他們合作去做長遠的技術佈局和戰略儲備。希望借助各方力量,將自動駕駛或是物聯網等領域往前推進。合作方式上,他們會為我們做一些類似deal sourcing(交易索取)的事,我們會對引薦的公司進行篩選,並由內部專家探討。整體看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

未來市場:汽車是朝陽產業,無人駕駛是汽車產業鏈創新的一環

新智駕:對於汽車產業鏈未來的三大趨勢:電氣化、自動化,以及智慧互聯化,博世如何看待這三部分的發展路徑,如何通過投資的角度規劃佈局?

俞鐘凱:我從我這個角度來理解這個事情,這三個方向是博世廣泛佈局的。從電氣化說起,博世在前幾年收購了一家名叫Seeo的矽谷公司,它是做固態電池的。遠期看來的一些固態電池技術路徑,我們已經獲取了。在近期,我們也在佈局自己的電池產品。整個電氣化和新能源領域,博世在佈局全系列的產品,目前中國的市場是最大的,中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已達百萬,超過了全球其他國家數量的一半,所以博世在電氣化方面必須與中國有很好的配合。

自動化方面,自動駕駛分為感知層,決策層和執行層。我們在感知層的產品和技術從1978年發端,當時已經有雷達在汽車上使用。今年,博世投資了一家名為TetraVue的公司,它是做雷射雷達的。決策層的佈局,舉個例子,之前三月份的時候,我們部門為博世引進了一家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叫商湯科技,並邀請全球董事會主席與他們簽訂了戰略協議。我們自己也有同事和團隊在決策部分做佈局,跟英偉達的合作也是在這方面會做一些儲備。執行層面上,博世已經有非常完善的車內佈局,不論是ABS(防抱死制動系統)、ESP(電子穩定系統),還是類似iBooster(電動智慧助力器制動助力)的新產品,都在自動駕駛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冗餘性等角度做了佈局。

當然,自動駕駛涉及的領域還不止這些,從整個產品角度來說,它應該是包括了車的智慧,還包括了車對外的V2V、V2X的一些設施,這個方面我們也在尋求一些合作,這個現在還不能去公佈。起碼博世和華為的合作是很早以前就開始了。我們相信當5G時代到來的時候,整個自動駕駛在車外的一些準備都會到位。

對於無人駕駛對整個汽車應用領域的變革,博世已經考慮了很多,在人機交互上我們其實也做了一些佈局,比如說在車內到底有些什麼樣的交互是和人發生的。例如,如果駕駛員90%左右的時間都不需要碰方向盤,那就必須思考這個第三空間的變革方式,我們汽車多媒體事業部,或者其他的一些事業部正在這方面做一些佈局。

新智駕:在車身材料、製造工藝、新能源、智慧化等各個領域,汽車產業鏈的變革正在發生,博世的投資和孵化部門會如何看待不同方向的佈局?這種變革還發生在一些跨界巨頭入局,之前三星收購哈曼,而後英特爾高價收購Mobileye,對於其他巨頭的跨界入侵,如何看待個中的變局和挑戰?

俞鐘凱:這幾個方向我們都會做,也有野心在汽車行業去做好這個角色。所以在汽車的大方向上,我們不會落下任何一個。說實話,跟其他的互聯網公司相比,博世在軟體層面上落後一些,這是我們承認的,因為傳統的車企,整個基因就落後於IT公司。所以我們在補足這方面的東西,可以看到全球博世雲的佈局,這種雲服務會涵蓋包括車聯網、智慧家居在內的多個領域。對於我們的部門而言,我們每年都會去國外一些地方,例如矽谷是我們的一個重點,與許多創業公司對接,今年年初,我們與矽谷20加左右公司對接,瞭解他們的技術和成熟度,並探討一些合作機會。我們希望立足於全球技術,能夠解決中國市場的一些問題,這是我們的使命。

雷鋒網相關推薦:對話博世 | 頂級供應商的無人駕駛策略,加碼中國研發,不認同穀歌

博世作為有百年歷史的老牌廠商,在投資邏輯上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俞鐘凱:首先,博世不會做財務投資,不會在投資這一塊兒追求財務回報。博世旗下有一個專門的投資公司,叫Robert Bosch Venture Capital(RBVC),這個投資公司最早在美國、德國和以色列幾個市場做投資業務。但他們從08年成立至今投資的公司大約只有二十家左右,所以無法用風投的標準來評價他們的工作。

其次,博世在投資這塊兒,相對來說是保守的。近幾年來,博世收購了采埃孚轉向(采埃孚轉向機系統有限公司),投資了一些人工智慧公司,但是它的頻率不像風投那麼高,它更以戰略佈局的方式切入,所以中長期佈局是非常深遠的。

新智駕:從戰略角度來講,是什麼樣的原則或價值觀在指導博世的投資邏輯?目前新興汽車產業趨勢的影響下,博世佈局的思維在發生怎樣的轉變?

俞鐘凱:從戰略角度,博世傾向于追求長遠,不會以短期利益為導向投資一些火爆的專案。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能解決一些問題,解決行業,或者用戶痛點。博世在汽車行業屬於Tier 1的角色,它要把控整個汽車技術解決方案的品質。

在博世的戰略大方向上,目前是“3S”方向,即Sensor、Software、Service。你可以看到,這與博世現有的業務、產品,或者說競爭力是有一些區別的。我認為博世在變化,在更開放地跟外部各個領域的玩家進行合作。若干年前,你不太可能看到博世和那麼多的企業簽訂戰略協議,最近和英偉達也達成了合作。之前,博世也與樂視、蔚來汽車等新興的公司在合作。博世在汽車市場的投資相對保守,但合作是廣泛的。博世自己的定位也非常清楚,做Tier 1 ,它不會越過這個邊界做很多整車廠的事情,也不會躍過這個邊界做很多Tier 2的事情。

長遠來看,博世希望從單純的硬體製造商,轉型成能夠從事物聯網、工業4.0,能夠從事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商。基於此,博世在去年宣佈了重大的起發事業部(起動機與發電機事業部)剝離,今年年初,還宣佈了柴油和汽油業務整合,這是面向以後的新能源市場的一個決策。你可以看到,這樣大象級別的公司,依然在做調整和轉型。

新智駕:此次博世(中國)的孵化平臺以加速器形式運作,未來是否考慮其他形式?目前是否有對接其他的資本機構,具體的合作方式是怎樣的?

俞鐘凱:目前除了孵化的形式,我們沒有考慮風險投資等運作。不過長遠來看,中國區以後可能朝著一些基金的方式發展。我們與IDG、北極光、將門、金沙江創投等十家資本方建立了合作,這些資本方主要是偏重於早期技術投資領域的一些風投,我們與他們合作去做長遠的技術佈局和戰略儲備。希望借助各方力量,將自動駕駛或是物聯網等領域往前推進。合作方式上,他們會為我們做一些類似deal sourcing(交易索取)的事,我們會對引薦的公司進行篩選,並由內部專家探討。整體看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

未來市場:汽車是朝陽產業,無人駕駛是汽車產業鏈創新的一環

新智駕:對於汽車產業鏈未來的三大趨勢:電氣化、自動化,以及智慧互聯化,博世如何看待這三部分的發展路徑,如何通過投資的角度規劃佈局?

俞鐘凱:我從我這個角度來理解這個事情,這三個方向是博世廣泛佈局的。從電氣化說起,博世在前幾年收購了一家名叫Seeo的矽谷公司,它是做固態電池的。遠期看來的一些固態電池技術路徑,我們已經獲取了。在近期,我們也在佈局自己的電池產品。整個電氣化和新能源領域,博世在佈局全系列的產品,目前中國的市場是最大的,中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已達百萬,超過了全球其他國家數量的一半,所以博世在電氣化方面必須與中國有很好的配合。

自動化方面,自動駕駛分為感知層,決策層和執行層。我們在感知層的產品和技術從1978年發端,當時已經有雷達在汽車上使用。今年,博世投資了一家名為TetraVue的公司,它是做雷射雷達的。決策層的佈局,舉個例子,之前三月份的時候,我們部門為博世引進了一家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叫商湯科技,並邀請全球董事會主席與他們簽訂了戰略協議。我們自己也有同事和團隊在決策部分做佈局,跟英偉達的合作也是在這方面會做一些儲備。執行層面上,博世已經有非常完善的車內佈局,不論是ABS(防抱死制動系統)、ESP(電子穩定系統),還是類似iBooster(電動智慧助力器制動助力)的新產品,都在自動駕駛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冗餘性等角度做了佈局。

當然,自動駕駛涉及的領域還不止這些,從整個產品角度來說,它應該是包括了車的智慧,還包括了車對外的V2V、V2X的一些設施,這個方面我們也在尋求一些合作,這個現在還不能去公佈。起碼博世和華為的合作是很早以前就開始了。我們相信當5G時代到來的時候,整個自動駕駛在車外的一些準備都會到位。

對於無人駕駛對整個汽車應用領域的變革,博世已經考慮了很多,在人機交互上我們其實也做了一些佈局,比如說在車內到底有些什麼樣的交互是和人發生的。例如,如果駕駛員90%左右的時間都不需要碰方向盤,那就必須思考這個第三空間的變革方式,我們汽車多媒體事業部,或者其他的一些事業部正在這方面做一些佈局。

新智駕:在車身材料、製造工藝、新能源、智慧化等各個領域,汽車產業鏈的變革正在發生,博世的投資和孵化部門會如何看待不同方向的佈局?這種變革還發生在一些跨界巨頭入局,之前三星收購哈曼,而後英特爾高價收購Mobileye,對於其他巨頭的跨界入侵,如何看待個中的變局和挑戰?

俞鐘凱:這幾個方向我們都會做,也有野心在汽車行業去做好這個角色。所以在汽車的大方向上,我們不會落下任何一個。說實話,跟其他的互聯網公司相比,博世在軟體層面上落後一些,這是我們承認的,因為傳統的車企,整個基因就落後於IT公司。所以我們在補足這方面的東西,可以看到全球博世雲的佈局,這種雲服務會涵蓋包括車聯網、智慧家居在內的多個領域。對於我們的部門而言,我們每年都會去國外一些地方,例如矽谷是我們的一個重點,與許多創業公司對接,今年年初,我們與矽谷20加左右公司對接,瞭解他們的技術和成熟度,並探討一些合作機會。我們希望立足於全球技術,能夠解決中國市場的一些問題,這是我們的使命。

雷鋒網相關推薦:對話博世 | 頂級供應商的無人駕駛策略,加碼中國研發,不認同穀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